顾爱英 孟凡霞 徐敏 郭春香 顾云珍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 222300)
单味地榆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顾爱英 孟凡霞 徐敏 郭春香 顾云珍
(江苏省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东海 222300)
目的探讨中药地榆治疗Ⅱ、Ⅲ期压疮的疗效。方法 将95例Ⅱ、Ⅲ期的压疮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中药地榆粉外用治疗,观察两组在同一时间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50例Ⅲ期压疮14 d内治愈46例,显效4例。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无不适,每个病人每天压疮局部护理时间为2~4 min;对照组45例,14 d内治愈30例,显效5例,好转6例,治疗过程中病人要暴露压疮部位,因而心理有不适感,每天局部护理时间12~34 min,同时伴有局部皮肤烫伤的危险。两组在疗效及护理效果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中药地榆治疗压疮能收敛创面渗出、消炎、杀菌、促进创面愈合,方法简单,费用低,疗效好,病人安全、无不适。
压疮 地榆 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1]。尤其是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以及骨科病人最常见。有关压疮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为寻求一种疗效可靠、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的治疗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应用中药地榆粉对神经内科、老年科、神经外科、骨科及家庭病房的50例Ⅱ、Ⅲ期压疮病人进行治疗观察,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95例病人中,男55例,女40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26岁,平均65岁;脑血管意外80例,颅脑外伤4例,截瘫2例,股骨粗隆骨折2例,其他7例。根据《护理学基础》[1]中压疮的分期标准,95例病人中Ⅲ期压疮95处,Ⅱ期压疮6处。Ⅲ期压疮面积(1 cm×1.5 cm)~(5 cm×7 cm)。按住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在压疮面积、分期、基础疾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中药地榆的制备方法 将经过炮制的地榆碳用打磨机加工成粉状,再用细筛过滤除去较大颗粒,装入清洁容器即可。
1.2.2 治疗方法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以局部治疗。(1)观察组:用碘伏消毒擦洗压疮创面后,将地榆粉外用于疮面,至疮面全部覆盖一层即可,暴露疮面,无需包扎,如怕污染床单,可在疮面盖上清洁的纱布或棉制隔垫即可,每天1~2次,至疮面愈合。如果是Ⅱ期压疮,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后外用地榆粉3~4 d即可治愈。治疗中如发现疮面结痂过于干燥,可加用金霉素眼膏起湿润作用;(2)对照组:用红外线灯照射创面10~15 min后用外科无菌换药法处理创面,每天1~2次。
1.3 观察指标 包括疗效判断、治愈时间、护理工作量、病人自觉症状、心理反应、病人安全及费用。
1.3.1 疗效判断[2]治愈: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显效:创面缩小、无分泌物;好转:渗出液减少、创面无扩大;无效:创面扩大。观察时间为两周。
1.3.2 治愈时间 肉眼观察创面完全上皮化的时间。
1.3.3 护理工作量 每天每个病人压疮局部的护理时间。
1.3.4 病人自觉症状 治疗2~3 d后病人感觉局部创面肿、痛有无减轻。
1.3.5 心理反应 因要暴露压疮部位,观察病人有无心理不适。
1.3.6 安全隐患 病人有无安全隐患(如烫伤等)。
1.3.7 费用 压疮治疗每天所需的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用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统计包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压疮治愈时间、局部护理时间及费用(±s)
表2 两组压疮治愈时间、局部护理时间及费用(±s)
组别 例数 治愈时间(d)局部护理时间(min)费用(元)P观察组50 9.33±2.09 3.16±1.87 5.34±1.38<0.05对照组45 12.23±4.17 15.36±5.14 10.23±2.57
表3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例)
表3显示:观察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有心理不适及安全隐患情况产生。而对照组因治疗过程中需暴露压疮部位进行红外线灯局部照射,45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感,同时因局部照射加热,每个病人均有局部皮肤烫伤的危险。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地榆性味苦、酸、涩、微寒,归胃、大肠经。地榆的主要成分为地榆糖甙1、2,地榆皂甙A、B、E、鞣质等。地榆的功效为生用凉血止血,炒用收敛止血、清热解毒、解毒敛疮、促进疮痈肿的消散。其可缩短出凝血时间,收缩血管,具有止血作用。实验表明[3],地榆制剂对烧伤、烫伤及伤口的愈合有明显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减轻疼痛,且药物在疮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收敛作用,可减少皮肤擦伤,防止感染,促进愈合。体外实验也表明[4],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本组随机抽取10例对压疮创面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大肠杆菌4例、奇异变形杆菌1例、普通变形杆菌1例。
通过对50例Ⅱ、Ⅲ期压疮的临床治疗观察,发现中药地榆对疮面收敛作用强,减少疮面渗出效果好,同时还具有消炎、抗感染、减轻组织水肿、减轻疼痛的作用,从而促使疮面干燥、结痂和愈合,缩短了创面的愈合时间。而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价格低廉、药物配置简单,护理人员及家属都能掌握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有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发应发生,病人安全无不适,同时较常规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特别是条件差的农村基层医院及家庭尤为实用。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8.
[2]周富玲,邓卓霞,张金桃,等.百多邦软膏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2):175.
[3]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8-339.
[4]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184.
III pressure sores Pressure ulcers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Nursing
R472
B
1002-6975(2011)11-1028-03
基金课题: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局基金科研项目(编号:09024)
顾爱英(1964-),女,江苏东海,本科,副主任护师,副院长,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2010-11-30)
·护理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