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 慧
中国出版技术史研究的新起点
——评《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
◎ 谭 慧
初读匡导球先生的著作《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是我以实习编辑的身份怀着亲切而又紧张的心情对书稿进行加工。亲切是因为这本书稿与我的专业——编辑出版紧密相关,紧张则是由于首次接触出版类书稿,恐怕因自己的才疏学浅而贻笑大方。2009年8月,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隔一年多之后的今日,再次捧卷品读,我更为该书的价值和其出版的意义而欢欣鼓舞。
匡先生《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一书,站在历史的高度、世界的维度,以宏观的视角,对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作了全面的研究,系统介绍了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轨迹,重点深入地解读了中国近现代出版技术变迁的历史特征、动因、机制、路径以及给我们的启示,并对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的发展提出颇为有益的建议。该书客观肯定了中国出版技术的进步,亦如实反映了中国出版技术所面临的压力与困境,可促使出版业界人士重新审视了中国目前的出版技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中国出版技术史研究定下了新起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纵观《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我认为该书有以下三个特色:
第一,填补学术空白。出版活动担负着传播与积累人类文化成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使命。如果说,编辑劳动是出版物产生的源泉,那么,出版技术则使编辑活动落到实物上,即诞生出版物的基本保证,是出版活动得以展开的基本技术条件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出版技术也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最原始的石头、龟甲、竹木片到汉朝纸的使用,从手抄、拓印到雕版印刷,再到活字印刷、自动化机械印刷,直到今天的数字出版,中国出版技术在出版领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改革浪潮,极大地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基于出版技术的关键性意义,业界对出版技术的研究也颇为重视,但是,对中国出版技术史的研究目前还是比较薄弱的领域,而且,当前图书市场上尚无一本系统的中国出版技术史类的图书。对出版技术进行的研究离不开与出版技术有关的图书,甚至可以说,有关出版技术的图书的出版是出版技术研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匡先生的《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一书具有无可比拟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填补了出版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该书突破了现有的研究水平,将出版技术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一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将直接促进中国出版技术的研究,进而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第二,追源溯流,以史为鉴。《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一书以温和沉着的气质、客观的态度,以像历史本身一样自然流动的文字,在广征博引文献典籍、考古发现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实地考察与史料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追源溯流,探幽发微,条理清晰、详略有据地展现了中国出版技术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出版技术的发展史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重要的一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印刷术两项均属于出版技术的范畴。它们共同为促进知识的传播与积累,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给中国的出版技术写下了辉煌的历史。
但是,匡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深入研究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并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的辉煌。更重要的是,匡先生力图以史为鉴,以中国古代出版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而中国近现代出版技术与世界先进出版技术的差距正逐渐拉大的事实,来为我们现在的出版界拉响警钟,让我们更清醒、更理智地理解现在、看待未来。正如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张毅君司长在为《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一书作序中所说:“这种在学界已不多见的济世安邦的情怀,使得一部自然科学史专著渗透出难得的人文色彩。”匡先生在系统展现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脉络,深入分析出版技术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道明了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发展的环境与趋势,并为其指明了战略目标与途径。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使民族不断进步。同样,中国出版技术要想始终保持前进的步伐,就必须坚持创新,而且务必从目前主要的引进创新、集成创新转向自主原创之路。新时代的中国出版界呼唤更多的蔡伦、毕和王选。西方有句箴言说:“最聪慧的人,肯定懂得受益于他的前辈。”在《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一书的最后,匡先生从科技环境、政策环境、扩散激励机制及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思考了以创新促进中国出版技术发展步伐的路径,将分析历史所得感悟,即中国出版技术变迁的内在规律,与现在、未来的中国出版界紧密结合,为其树立了一块明镜。
第三,体现大视野、大思维。这是一个以智慧为工具进行创新的时代。智慧取决于视野和思维,而大视野和大思维来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化的知识。匡先生长期工作在出版第一线,对中国出版技术的发展状况深有感悟,同时,亦重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这些品质赋予了匡先生宽广的视野、清晰的思路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大视野与大思维直接体现在了《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一书之中。匡先生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并认真做了实地调查,颇具新意地将出版技术定义为“传播主体对作品信息进行编辑、复制以及‘原样’传输的操作技能”,拓展了出版技术体系的对象和范围;将中国出版技术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联系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由现象抓规律,揭示出版技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这一本质,并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出版技术的转型机制,指明了自主创新的前进方向。在分析中国出版技术的过程中,作者不忘联系世界出版技术,并对二者作比较分析。这在某种程度上从侧面展现了世界出版技术的发展历史,同时也让读者在了解世界出版技术的前提下,更清醒、从容地面对中国出版技术的转型。书中不少具有前瞻性的见解突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相信定能开阔读者的视野,启发读者的思维。
作为对一个研究相对薄弱的领域进行新的探索的成果,《中国出版技术的历史变迁》一书的局限性在所难免。但是,更重要的是,该书启示我们要用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及谦和的心态,来促进出版技术史领域的学术研究,来规划中国出版技术的和谐健康发展,进而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得以大繁荣、大发展。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