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

2011-01-26 06:29底高扬
克拉玛依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预控公共关系危机

底高扬

(江苏薛济民律师事务所,江苏南京210000)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深入推进,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且调和的难度不断加大,出现了群体性事件、袭警等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严重地损害了警察形象和政府的公信力。深刻检视我国警察工作和地位现状,中国警察面临的主要窘境是:一方面警察职能在不断膨胀,另一方面经费保障的严重不足、警察行政执法不力影响了对公众权益的维护,再加上社会转型时期,警察始终处在社会管理工作的第一线,许多社会矛盾焦点最终落到警察身上,既无法独立承担又不得不去面对,矛盾的冲突必然带来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爆发。

面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警察组织只有建立完备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机制,才能高效、快速地化解危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机制是政府及警察组织的应急处理能力的反映,是政府及警察组织执政能力高低的反映,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国家、社会在危机事件中所受损失的重要社会制度。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的完备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机制,在应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制度的不完善、机构的不健全、运作的不科学,常常把警察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首要阶段和首要任务就是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这是提高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预控管理和降低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关键步骤,也是有效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处置的坚实基础。但我国警察组织在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着缺乏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缺乏科学系统的预警机制、缺乏高效的协调机制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警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

因此,如何在宏观行政管理层面建立一套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顺应群众期待的、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是目前警察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与难点。

一、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概述

(一)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概念

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是警察组织根据本地区有关警察公共关系危机过去和现在的指标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技术方法,对某些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出现的约束性阈值、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评估,并发出准确的警报信息,使警察和公众提前了解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实际发展的状态,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职能活动。笔者认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应该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界定,在时间维度上,该危机预警不仅体现在危机爆发前的预防和警示,更体现在贯穿危机管理的始终;在空间维度上,应该突破地域、部门界限,整合人力、物力、技术等各种资源,从全局着手构建一套运行有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就是要使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成为警察组织日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职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使其超越时间序列、地区部门界限,将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贯穿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全过程,这些必须引起警察组织的高度重视,积极构建和完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

(二)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必要性

第一,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担当责任、履行使命的客观需要。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对发挥警察组织公共关系职能、促进警民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它将改变传统状态下的消极应付做法,使警察组织以积极、开放、合作的姿态,正确应对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理性诉求,并与公众良性互动,优化警察公共关系,为警察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第二,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维护政府声誉和良好形象的客观条件。警察组织往往处在处理社会矛盾的第一线,直接与群众发生面对面的接触,而这种接触通常伴随对立情绪甚至冲突的产生。警察组织通过科学有效的警察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既能及时澄清负面信息,又能积极改进自身问题,有利于展示警察的正面形象,提高公众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维护政府和警察组织的良好声誉。

第三,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是强化公共服务和优化执法理念的客观要求。警察组织通过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有助于公众对警务活动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并予以积极地回应和反馈,使“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口号化为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

(三)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刚性缺陷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治安管理的要求,还不能满足提升警察形象、促进警民和谐的客观需要,在法律体系、组织机构、工作思维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刚性缺陷。从界定危机预警概念的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出发,当前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刚性缺陷表现在:

在时间维度上,现有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属于事前管理,在危机管理的时间序列上处于首要阶段,与之相对应,危机预警机制主要运行在危机爆发之前。然而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发展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既包括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爆发具体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包括危机爆发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主要针对第一次危机,没有认识到危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还可能衍生新的危机,或者危机事件之后还可能蕴藏新危机的种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作用和效果。

在空间维度上,现有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单部门型模式,机制的运行主要集中于某一类别的危机信息管理中心,通常局限于对某一类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1],没有形成全覆盖、系统性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不能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各类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成本。另外,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所必需的危机意识、法律法规组织体系与信息网络也存在各自为战、相对割裂的缺陷,使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整体运行不畅,从而影响预警效果。

二、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是系统性原则。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是由警察公共关系部门、警察公共关系职能、警察公共关系责任等因素有机构成而形成的子系统,而这个子系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职能的发挥只有与警察组织大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互支持,最终才能达到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目标。

二是动态性原则。作为一种新型危机形态的预警机制,要从警察公共关系实践中来,通过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原理的指导,构建出一套警察组织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并且将其运用到警察组织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实践中检验,最终使之完善,实现与具体公共关系危机情况的动态吻合。

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即所构建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不但要在理论上有依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易于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

四是预警性原则。该原则体现了所要构建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最为本质的功能,加强警察组织公共关系危机的事先预测、预控以及过程中的预警预控是该机制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五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中的预警问题包含了诸多要素,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用定量的方法客观评价、确定的,而有些因素则很难通过定量的方法对其后果进行预测,需要依靠主观评价经验和逻辑推理进行定性分析。因此,在构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时,还要遵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三、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方法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思维,现有的社会指标体系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指标体系的测量信度和效度都差强人意,有些指标体系甚至很难实施。”[2]而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指标体系方面目前更是设计不健全,缺乏指标体系正常运行的平台,甚至还是一片空白,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预控与及时妥善处置,是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一根“软肋”,亟需对其进行完善、填补。为此,笔者在分析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理论模型,并依据该理论模型设计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

(一)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理论模型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事物的判断不再完全依靠逻辑推理和主观经验,而是通过准确的数据和反复试验建立预警机制。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绝对不是指标的简单罗列、随意设计的,必然有一个科学测评指标所依附的逻辑框架。“这个框架实际上就是对特定对象所建立的理论解释系统;而一个具有理论说服力的解释系统,必须依靠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对这种逻辑结构的高度抽象的表述,我们称之为理论模型。”[3]笔者认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逻辑结构即理论模型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危机发生的必然性。风险理论告诉我们,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们研究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逻辑起点。对当前风险社会的特点和内容表明,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常态而存在,因此,警察组织有必要根据警察公共关系经验构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

二是危机的预控系统。公众利益需求的无限性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使人们获取社会资源的行为必然要受到一定的控制,否则处于风口浪尖的警察组织的公共关系危机的发生在所难免。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控,不能仅依靠暴力手段,还要灵活地将法律、经济、行政等方式辅之。同时,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控不能仅将危机地化解寄希望于警察组织单方,还应该建立政府领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全方位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综合预警预控体系。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控系统是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维护机制,其若乏力或崩溃,警察公共关系就会陷入危机状态。

三是危机的心理系统。人具有主观思维,人的社会行为受主观思维支配。在特定的主观映像作用下,人们会对自己的所处环境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这就构成了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社会心理系统”。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实际上是在公众对警察组织主观意愿驱使下的社会行为所造成的一种社会后果。

四是内部环境系统。警察组织作为社会的一种载体,其正常运行依赖健全的警察组织机构、优秀的组织文化、强烈的危机意识、完善的组织制度规范、充足的资金保障等。内部环境系统的好坏影响了组织工作的效果、效益的好坏,是组织工作是否顺利开展、是否取得工作对象满意评价的决定因素。

五是外部环境系统。高度开放的现代社会具有风险关联性,警察组织作为一个具体社会实体,其生存、发展必然会受到本系统以外的其他社会系统和非社会系统(如公众、媒体等)的影响。因此,警察组织外的社会、自然因素便构成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外部环境系统。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利益化、复杂化,外部环境系统对警察公共关系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凸显。

以上五方面是笔者设计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理论模型,这五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是辨证的有机统一体。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型中的相关系数权重,以及由此构建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函数关系式即数学模型,需要以大量实践数据和案例为基础进行大量试验、反复测量和验证,恕笔者能力有限,希望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早日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和构建,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全面准确的理论模型。

(二)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1.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范围设定

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不是随意设定并进行罗列的,而是依据上述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理论模型按照逻辑结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选择设定,笔者根据实际发生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案例,认真研究并加以总结,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设定了如下范围:

(1)对涉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广泛利益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如2009年河南杞县“钴60泄漏谣言事件”中,一些群众到周边县市“避难”,严重地影响当地的社会治安秩序,造成了影响恶劣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

(2)影响警察组织最高目标和利益的重大事件实施之前。如“扫黄打非”专项行动、警察组织对涉及本部门重大利益的决策的实施等。

(3)最常发生的意外事件、突发事件、敏感事件。这类事件经常伴随着双方的利益冲突,如果没有及时预警,做好应对准备,酿成的后果将是无法估量的。如房屋拆迁、农民土地征用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类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日常预警预控。

(4)警察组织的薄弱环节和易受攻击的盲区。这主要涉及到警察组织自身的执法工作作风、工作方式、工作程序以及警察组织职能定位问题,这是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关键环节。

(5)一次性的机会、不可替代的资源投入市场的场合,这主要存在在机会的竞争和执法的公平问题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化,此类事件将成为影响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方面。

2.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按照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孕育、爆发与发展规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应包含如下相应的三类因素:第一类为警源,这是产生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根源。第二类为警兆,是指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在孕育与滋生过程中先行暴露出来的现象。第三类为警情,即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外部形态表现。[4]笔者依据理论模型,从警源、警兆、警情三方面试设计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体系①。如下图所示:

上述框架共分为3个层次即3级指标:第一级指标是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综合指标,反映该指标体系监测评价的目标。第二级指标由危机心理指标、危机控制指标、内部环境指标、外部环境指标构成,反映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不同侧面。第三级指标没有在框架中显示,具体在下面的指标分解中。

(1)公共关系危机心理指标

民众满意度指标:对警群关系的满意度(百分制:达到60—75分为一般、75—9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对警察组织职能活动行政效率的评价值(百分制:达到60—75分为一般、75—9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对警察工作前景的信心值(百分制:达到60—75分为较有信心,75—90分为有信心、90分以上为很有信心),对警察工作的期望值(百分制:达到60—75分为期望较大、75—90分为期望大、90分以上为期望很大);

民众容忍度指标:辖区内民众对警察组织采取容忍态度的人数比例,对警察不当行为的可容忍度、对警察越权行为的可容忍度。

(2)公共关系危机控制指标

硬性控制指标: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次率,每万人警力配备人数,警察组织公共关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对警察组织的上访次数,对警察组织的诉讼次数等;

软性控制指标包括媒体舆论对警察公共关系负面效应评价值(百分制:达到60—70分为小、70—80分为较大、80—90分为大、90分以上为很大),民间负面的流言传播范围及程度(知晓流言群众数量/区域内群众数量),警务公开状况等。

(3)内部环境指标:警察组织的危机意识程度(百分制:达到60—75分为一般、75—90分为较强、90分以上为强烈),警察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值(百分制:达到60—75分为一般、75—90分为较满意、90分以上为满意),警察组织整体认知感(百分制:达到60—75分为一般、75—90分为较充分、90分以上为充分)等。

(4)外部环境指标:与媒体、公众沟通交流的途径和次数,对警察组织的报复次数,政府财政负担状况。

四、构建中国特色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

(一)制定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分级预案子系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监测需要详细而周密的“阶梯”式分级预案。笔者认为,各级政府及警察组织部门应从国家安全、社会整体稳定的战略高度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应急总预案》,同时借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照危机性质、影响范围等将警察公共关系危机警情划分为Ⅰ(特别严重)、Ⅱ(严重)、Ⅲ(较重)、Ⅳ(一般)等四级,根据所确定的危机级别,调动与之对应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和力量进行预警预控。

具体而言,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警察组织潜在的公共关系危机模式进行分类,并制订各类危机预警的方针政策;确定其中某种或某一类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具体战略和战术;”[5]确定与危机相关公众、媒体的范围及沟通方法;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沟通网络,并明确具体联系对象与方式等。

(二)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信息监测收集子系统

该监测体系由日常监测和突发监测构成。日常监测就是警察组织中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业务部门要把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监测作为本部门一项常规和基础工作全天候进行,科学地对潜在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进行评估,整理出分析报告,并每日递交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部门,形成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信息,从而为警察组织及时高效地进行预警预控奠定基础。

突发监测就是发生警察公共关系突发事件后,危机预警监测部门针对围绕警察公共关系突发事件信息进行监测。突发监测过程中,监测部门要密切动态跟踪,准确、快速获得突发事件危机发展信息并加以科学研判,快速确认危机性质、成因及类型,评估危机可能带来的威胁,并及时向决策部门反馈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发展动向。

(三)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信息的评估子系统

及时准确地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进行评估是有效控制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危害的重要环节。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完善要求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整体系统的评估体系,建立起系统权威的专家评估团,通过对预警指标体系所提供的数据综合多种评估方法进行风险系数大小的评估。政策学权威德罗尔提出:“逆境的特征都有变化阈限,其阈值取决于这些特征的原动力、规模与复杂程度、社会状态是稳定还是动乱、各个具体领域以及其他要素。”[6]而评估子系统的作用就在于对这些要素进行测评,在对前阶段搜集到的警察组织公共关系危机信息进行有效整理的基础上,对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相关阈值进行分析,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危害程度,然后给予社会准确的危机警报、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根据具体警察公共关系危机情况进行预警预控。

(四)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警报子系统

警察公共关系部门通过对收集的危机预警指标信息进行测评、预测,提供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发展趋势,并判断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体系总体和部分关键指标状态是处于无警、轻警、中警还是重警,并通过绿蓝黄橙红五种颜色代表的警报信号系统,向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或决策部门发布警报,由警察公共关系管理或决策部门决定是否启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预案、启动什么级别预案。

(五)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控决策子系统

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控是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后续跟进步骤,即根据预警研判的结果,“对警察组织可能出现的形象危机事态进行早期矫正与控制,全部或部分地清除危机爆发的诱因,尽最大可能避免危机的爆发或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7]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阈值和随机出现的各种警情是复杂多变的,单纯的计算机是不能完全胜任的,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控子系统中,首先要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专家系统,定期向统计、传播、政策研究等专家们进行调查,通过专家的研判以及对预警信息的反馈,使预警意见更符合实际。而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控对决策子系统与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专家系统相连,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化解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提示性、应急性、思维性意见。

(六)建立警察组织与各部门、媒体的联动应急子系统

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工作中,警察组织要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姿态主动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媒体的交流与合作,这是由当前复杂多变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首先,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预警方面,警察组织可与其他部门联网,其他部门在各自工作中发现涉及警察公共关系方面时,可及时反馈给该警察组织,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其次,“新闻媒体既为警察组织与公众交流沟通的桥梁,又作为警察公共关系对象的组织客体而独立存在。”[8]警察组织可以通过茶话会、座谈会、新闻发布会等渠道,加强与大众媒体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工作方面的联系。警察组织与各部门、媒体的联动应急子系统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可增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的效果。

(七)建立已发涉警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对当前影响的关联风险评估子系统

建立外地涉警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对本地影响的关联风险评估机制是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评估分析首先是寻找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环境,一种是找出警察组织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公共关系危机,另一种是找出国外警察组织已发生过的公共关系危机。其次是分析上述两类危机发生时的条件、成因,并对近期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从中判断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发生前的警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警察公共关系实际,通过监测、研判、预警预控,确保随时能做出第一反应。

(八)建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实施保障子系统

1.物质保障子系统

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正常运行依赖坚实的物质保障。各地各级警察组织要专门成立自上而下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部门,由专人组成公共关系预警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对重点领域、敏感领域、突发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同时,地方政府要将警察组织的公共关系经费单独列入政府预算,另外开通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网站,加强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危机预警能力培训。通过各层次、各领域建立起的物质保障网,从实物、制度、资金、人力等方面,保证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体系的日常运作。

2.技术保障子系统

对海量警察公共关系危机信息的监测和分析,并从这些信息中提取与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相关的有效信息,经评估判断形成预警信息的过程都离不开搜索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技术手段的保障。同时,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部门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所建立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测度,确定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类型和所处的程度,为决策层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要高度重视预警与技术的相结合,加强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或者在不违反警察保密工作规定的前提下聘请所需技术领域的高级人才到警察队伍中,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提供技术保障。

3.组织保障子系统

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工作,是一项组织化、规范化活动,必然要有一定的组织来保障。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编制,自上而下形成组织体系,该体系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业务层—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执行部门,管理层—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部门,决策层—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管理委员会。在该体系中,业务层负责对警察组织环境进行信息监测整理,分析研判,评估预测,及时向管理层反映警察组织公共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状况等;管理层负责对警察组织存在的公共关系危机进行预警预控,发布警报信息,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向决策层反映各种公共关系危机情况等;决策层是最高决策机构,主要负责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各项决策的制定等。

4.制度保障子系统

一是完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缺乏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多数情况以专家行动、个案通知、文件等的形式代替,这样的后果就是不能及时地将积累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能形成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长效机制。同时,在实践中,警察组织关于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组织机构、责任划分、组织协调、财政保障等方面规定的不明确,常出现预警不力、处置不善、责任推诿等问题,导致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笔者建议人大和政府,应该总结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出台例如《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条例》、《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规定》等法律法规,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法律法规体系。

二是健全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监督制度。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能不能有效运行、能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组织效果,关键在于有没有健全的监督制度来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但其实施效果需要监督辅之。就我国而言,监督制度应包括:一是警察组织上级对下级预警工作的监督,对预警信息、决策的有效性考核和评估,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应急储备资源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保证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发生前,能及时捕捉苗头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二是媒体、公众的社会监督。“信息时代”体现在媒体、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充分发挥,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工作要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主动公布相关工作信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建立警民预警工作的互动、联动的信息反馈制度,使得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工作更符合民意,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治理警察公共关系危机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第一时间捕捉危机警兆,快速反应,及时发布危机警报,并采取预控措施提前做好防范,从容应对,即建立科学高效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但是我国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频频发生。本文以风险社会为研究背景,从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现状出发,较为系统地构建了警察公共关系预警理论模型和指标体系,并从八个方面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当然,进一步完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理论模型和量化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增强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机制的实效性,还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注释:

①本文中,因警察公共关系危机预警指标体系需要大量数据、案例以及反复测算、试验,故定量部分有的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值。

[1]潘攀.基于系统论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0,(8).

[2]阎耀军.社会稳定的计量及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的构建[J].社会学研究,2004,(3):1.

[3]阎耀军.社会稳定的计量及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的构建[J].社会学研究,2004,(3):2.

[4]宋林飞.社会风险指标体系与社会波动机制[J].社会学研究,1995,(6):93.

[5]陈娴.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理论研讨,2010,(27):121.

[6][以]叶海卡·德罗尔,王满传等译.逆境中的政策制定[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32.

[7]竺嘉政.论危机事件中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D].复旦大学,2008.6.

[8]闫子民.公共危机中的警察公共关系[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1):96.

猜你喜欢
预控公共关系危机
疫情预控公益广告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监理预控在工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
“危机”中的自信
实现安全预控管理的几点探讨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