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中人才成长的六种境遇

2011-01-26 06:29
克拉玛依学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负值顺境成才

陈 超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使用,邓小平曾指出:“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1]党的十七大强调:“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2]这是中国面对新时期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突破口。无疑,探讨人才成长的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们一般认为在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无非会遇到两种情况:顺境与逆境。其实这仅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深入探讨,会发现影响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有两项:客观环境、主观努力。这两项因素因为其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复杂关系,使人才成长的境遇呈现多种形态。

一、影响人才成长的两项主要因素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作为一种具体的、历史中的社会存在物具有两重属性:第一,是一种客观社会环境中的存在物;第二,是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存在物。因此一个具体的个体的人才成长必然要受到这两种因素的影响。正如叶忠海教授指出“人才成长和发展,不是单因素、单方面条件引起的,而是内外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是内在的、外在的诸规律相互作用的总和”。[4]我们在这里可以把影响一个人成才的内在的、主观因素称之为主观努力。主观努力包括自我对成才的需求,为追求自己的成才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的各种尝试,利用情感、意志等机制对个体追求成功行为的一种调控等。主观努力对个体的人才成长的有利影响我们称之为“正效用”,不利影响我们称之为“负效用”。我们把影响一个人成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称之为“客观环境”。从人才成长的角度讲,客观环境既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思想环境、制度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也包括竞争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所有与人才成长有关的客观因素都应当在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之列。客观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同样也有“正效用”、“负效用”之分。

二、人才成长的六种境遇

主观努力和客观环境对人才成长同时发生作用,以思辨的思维来看,正是在这两种因素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此消彼长的共同影响下,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六种成才境遇:顺境、逆境、绝境、死境、堕境和助境。如图所示。

顺境:主观努力对人才成长的效用为正,有利于人才成长,同时客观环境也有利于人才成长,对其效用也为正,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才的成长处于一个非常顺利的境况之中,故称之为“顺境”(在人才成长六境图中,顺境区域中任一点的坐标,主观努力为正值,客观环境也为正值)。

逆境:主观努力对人才成长的效用为正,有利于人才成长,但是同时客观环境不利于人才成长,对其效用为负,不过这种不利影响没有超过有利的影响,也就是负值没有超过正值,因此二者对人才成长的综合影响仍然为正,即仍有利于人才成长。个人主观上非常渴望成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追求成才,尽管客观环境的恶劣,影响了个人成才过程的顺利进行,但是个人的主观努力作用效果强大,克服了不利环境造成的各种艰难困苦,仍然逆势而行,最终达到成才的目的,故称之为逆境(在人才成长六境图中,逆境区域中任一点的坐标,主观努力为正值,客观环境为负值,而且正值的绝对值大于负值的绝对值)。

绝境:主观努力对人才成长的效用为正,有利于人才成长,但是同时客观环境不利于人才成长,对其效用为负,而且这种不利的影响超过了有利的影响,也就是负值超过了正值,因此二者对人才成长的综合影响为负,即不利于人才成长。个人主观上渴望成才,但是客观环境的过于恶劣,任其任何努力都无法克服,从而陷入绝望之中,故称之为绝境(在人才成长六境图中,绝境区域中任一点的坐标,主观努力为正值,客观环境为负值,而且负值的绝对值大于正值的绝对值)。

死境:客观环境不利于人才成长,对其效用为负。个人困于这种不利的影响,无可奈何,无所作为,甚至自甘堕落,拒绝努力,个人主观努力对其人才成长的效用也为负,也就是负值加上负值。因此二者对人才成长的综合影响为更负,即极其不利于人才成长。客观环境固然恶劣,但哀莫大于心死,再无成才可能,故称之为死境(在人才成长六境图中,死境区域中任一点的坐标,主观努力为负值,客观环境也为负值)。

堕境:客观环境有利于人才成长,对其效用为正,但是面对有利的外在的成才环境,个人无动于衷,没有渴望成才的欲望,主观的努力方向推动个人不去成才,故主观努力对人才成长的效用为负,不利于人才成长,而且这种主观努力的不利影响超过了客观环境的有利的影响,也就是负值超过了正值,因此二者对人才成长的综合影响为负,即不利于人才成长。客观环境如此有利,个人却自甘堕落,故称之为堕境(在人才成长六境图中,堕境区域中任一点的坐标,主观努力为负值,客观环境为正值,而且负值的绝对值大于正值的绝对值)。

助境:个人不想努力成才,安于享受,也就是主观努力对人才成长的效用为负,不利于人才成长,但是客观环境太过于有利,非常有利于人才成长,正值超过了负值,因此二者对人才成长的综合影响为正,即仍然有利于人才成长,这是环境推动个人成才,故称之为助境(在人才成长六境图中,助境区域中任一点的坐标,主观努力为负值,客观环境为正值,而且正值的绝对值大于负值的绝对值)。

三、人才成长的六种境遇的相互转化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种观点认为客观世界是辨证发展的,各种不同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并依据一定的条件而相互转化。以上所列六种人才成长的境遇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样是辩证发展的,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相互转化。下面试举两例来略加分析。

由顺境到死境。在顺境中,个人春风得意,时间一长,如果不能自我警醒,自满之意渐生,主观努力的意愿慢慢退化,则主观努力对个人成才的效用转变为负值,这时个人就滑入到助境中去了,主观努力的负效用如果进一步扩大,甘于堕落,就不免落入堕境的深渊,万一客观环境发生恶化,那就是雪上加霜,最终陷入死境不能自拔了。

绝处逢生。在绝境中,个人为了自己的成才苦苦挣扎,坚持不放弃成才的希望和努力,一旦客观环境发生有利于人才成长方向的变化,自然会绝处逢生,转化为逆境,人才成长的努力历尽磨难终究在困苦中收获到成功的欣慰。如果主观努力的正效用与客观环境的负效用继续此消彼长,走进顺境也不是不可能的。

四、据此理论对三种现象的解释与规律总结

逆境往往有利于个人的人才成长——个人人才成长规律。对于某个个人来说,客观环境通常难以靠自己个人的力量改变,是一个不可控的量,与之相对的是主观努力是一个可控的量,个人所能做的最主要的还是把握好个人的主观努力这个因素。在逆境中,恶劣的客观环境阻碍着个人的人才成长之路,个人为了克服这种客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达到成才的目的,往往想尽一切办法,磨砺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主观努力发挥到极致。对于这样的人,一旦环境好转,必然如虎添翼,成就不可限量,而且在逆境中练就了一身自我努力的本领,一切常态的艰难险阻再也挡不住他的发展了,在此意义上,主观努力成为他成才的法宝了。有了主观努力这个法宝,劣势可以转化为优势;没了这个法宝,顺境可以转化为死境。

“万马齐喑究可哀”与“笑看百花齐放春满园”——国家和地区人才成长规律。对于一个个人来说,如果他不能成才,我们可以私下里怀疑是由于他的主观努力不够。但是如果我们来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整个的人才成长状况,问题就完全不同了。比如一个国家长久出不了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们能够指责这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主观努力不够吗?显然不能。在此意义上,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通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是一个可控的量,相对的是某个个体的主观努力是一个不可控的量。因此我们可以如此总结: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人才的成长环境是第一位的,不要老是寄希望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而是要反思一下如何改变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竞争人才首先是竞争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如果我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创设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客观环境,那么我们所收获的绝对不会是一种“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伤,而是一种“笑看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悦。

五、对培育人才的一个启示:“天人合一”——培育人才成长的理想境界

对于个人,人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较低,心智尚不健全,主观努力有不稳定、不持久、不强大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期教育者经常使一个儿童处于逆境,怀着逆境出人才的美梦,我想最终大多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而且又不免落下一个残害儿童的骂名,那就太可悲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儿童长期处于顺境之中,从来没有尝过挫折的滋味,没有在逆境中挣扎过,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所以,尽管影响个人的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仅有两个,但是在现实中情况却是非常复杂,比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质,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也有不同的影响,等等。所以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与时俱进,与时俱变。不过根据前文的启示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可以把握:第一,培育人才以培养个人的主观努力为根本目的;第二,研究清楚个人的自身的特点是培养个人的主观努力的前提;第三,有针对性地控制培育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是培养个人的主观努力、同时也是培育人才的基本方法。总之,教育者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环境以便“如影随形”地激发、培育个人的主观努力,将是一种最理想的境界。“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和随宇宙和自身认识的凝结”,[5]其思想内核是“自我”与客观环境、与客观规律的一种和谐交融。在这里可把客观环境比作“天”,把主观努力比作“人”,那么“天人合一”不正是培育人才成长的理想境界吗?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叶忠海.人才学基本原理[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5]何怀宏.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J].北京:人民大学学报,2000,(2).

猜你喜欢
负值顺境成才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顺与逆
顺与逆
石油过剩:一桶油如何突然跌至负值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回味暑假生活,看看动物小伙伴们的表现
做好一个人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