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康华,陈兴华
(1.广东省深圳市沙河医院外科,广东 深圳 518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广东 广州 510405)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临床和病理医师对其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见病[1],其治疗方法也越来越重视。由于致腺性膀胱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现在临床只是一个病理诊断,而导致临床疗效欠佳。为了探求对腺性膀胱炎确切可行的治疗方法,我院运用八正散加减对本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内科及泌尿外科就诊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G组)及对照组(D组)各42例。G组,男7例,女35例;年龄30-67岁,平均(49.3±2.7)岁;病程5 个月-6年,平均病程(2.1±0.4)年。D 组,男6例,女36例;年龄32- 66 岁,平均(48.9 ±2.8)岁;病程 4 个月-5年,平均病程(1.9±0.7)年。两组的性别比、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1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所规定的诊断淋症中热淋证型膀胱刺激征标准[2]。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尿急、尿痛、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及无痛性或尿常规检查异常等变化。所有患者均经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报告为腺性膀胱炎。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术后,D组采用膀胱内灌注化疗,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国药准字H33020786,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30mg加注射用水50mL,每周1次,连续灌注8次后,改1次/月,3个月后门诊复查;G组采用八正散加减来治疗。八正散加减方为车前子、瞿麦、萹蓄、山栀子、大黄(去皮煨)各10g,六一散30g,通草及灯心草各5g,白花蛇舌草30g,薏苡仁、半枝莲各20g,黄芩、莪术、丹参各15g。血淋者加生地、小蓟、白茅根;腰痛者加白芍、元胡;小腹坠胀者加川楝子、乌药;气虚者加黄芪、白术。水煎服每日l剂,共服3个月,3个月后门诊复查。
1.4 疗效标准:治愈:尿路症状完全消失,尿液常规检测正常,膀胱镜检黏膜光滑无复发。好转:尿路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尿路刺激症状,膀胱镜检黏膜光滑或有轻微炎性改变,活检病理报告无复发。无效或复发:尿路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剧或短期改善后复发,膀胱镜检及病理活检提示存在腺性膀胱炎病理改变[3]。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本研究结果显示,G组的治愈、总有效明显高于D组(P<0.01),G组无效或复发明显低于D组(P<0.01),而好转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G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D组。其中两组复发率比较术后3个月行膀胱镜检及病理活检,G组复发1例,占2.38%,D组复发3例,占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 <0.05)。
腺性膀胱炎发病机制不明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由膀胱感染、结石及梗阻等慢性刺激因素而引起的[4],且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可引发膀胱癌[5]。有研究报道腺性膀胱炎的形成与癌变转化过程可能基因调控机制有关[6]腺性膀胱炎属中医“淋证”,而常见的淋证有热淋、湿热淋、血淋等,而且淋证多是湿热下注或瘀热蓄于膀胱。《诸病源候论》日:“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不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漓不宜,故谓之淋。”因此,腺性膀胱炎是由湿热之邪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或热结于下焦,血络受伤,迫血妄行。故中医认为治疗腺性膀胱炎以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活血化瘀为主[7]。八正散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功效;加黄芩以增强清下焦之热,加清热解毒药物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以增强该方的清热之功效,且具有解毒作用;加活血化瘀药物丹参及莪术以消除术后的淤血;加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效,煎加灯心草以增利水通淋之力。
西医认为腺性膀胱炎是由病变长期刺激膀胱使其挛缩,容量变小,膀胱颈部纤维化,进而使膀胱发生腺性化,最后导致腺癌[8]。因腺性膀胱炎具有易复发的特点[9],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后仍有复发可能性;而且术后有些临床症状改善并不能完全改善,只是得到缓解。因此,经尿道电切切除病变组织,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改善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防止其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等离子电切术后配合八正散加减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费用少,创伤性小的优点。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率临床上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因此,八正散加减配合手术能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一种较好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1]杨松云.八正散加减治疗膀胱炎117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5):57.
[2]陈晓波,谭建明.腺性膀胱炎与膀胱上皮癌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0):74 -75.
[3]朱雪琼,朱建龙,林希,等.八正散加减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1):99-100.
[4]雷攀峰.刺蒺藜八正散治疗膀胱刺激症260例[J].陕西中医,2010,31(2):193 -194.
[5]吴卫华,李艳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J].四川中医,2006,24(l2):66 -67.
[6]周兴,刘春晓,梅骅,等.rasp21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的生物学转归[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l997,18(11):727-728.
[7]黄遂斌,章传华,魏继刚,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44.
[8]黄瑛,柳达,郭宝生,等.腺性膀胱炎的肠上皮化生及其分子机制[J].山东医药,2010,50(23):117 -118.
[9]刘耀明,刘敢,江伟,等.腺性膀胱炎的治疗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534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