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茂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广东 深圳 518104)
昏迷为急诊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涉及多病种、多专业、多学科,约占急诊患者的20%左右[1]。为探讨昏迷病人的病因构成和早期诊断处理方法,对我院急诊内科接诊并实施抢救的53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分析我院急诊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接诊并实施抢救的53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lasgow评分量表[2],评分在3-8分确诊为昏迷患者,其中男316例,女220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53.3±12.5)岁。从接到电话至到达现场的时间为5 -25min,平均(12.3 ±2.5)min,现场救治时间15-30min,途中时间为5-20min。536例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536例昏迷患者临床资料
1.2 抢救措施:所有昏迷患者接诊后立即采取以下抢救措施简称ABCD措施,阻止病情恶化:①(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和鼻腔异物,患者头偏向一侧。痰多患者给予吸痰,常规吸氧,有呼吸暂停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等处理,必要时气管切开。②(Breath)即进行辅助呼吸,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③(Circulation)建立静脉循环通道,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酒精中毒给予纳洛酮治疗,有机磷中毒给予阿托品、解磷定治疗,糖尿病昏迷患者给予小剂量胰岛素并纠正脱水治疗等。④(Durg)药物,对症治疗:输液,抗休克,抗心律失常,脱水等。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基本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治疗。
1.3 评价标准:根据Glasgow评分量表[2],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首次评分,送达医院急诊科后再次评分,比较两次评分结果,如评分升高表示好转,评分降低表示恶化。
经抢救536例患者病情好转104例,稳定362例,恶化48例,死亡22例,死亡率4.1%。536例患者抢救后情况见表2。
表2 536例患者抢救后情况 n(%)
昏迷是各种原因导致高级神经中枢结构与功能(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的严重的意识障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嫉妒抑制状态。由于昏迷患者本身不能陈诉病史,给诊断和抢救增加了困难,然而对于昏迷病症的患者往往时间成为救治的关键因素,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对于进一步诊治和护理十分重要。
3.1 昏迷的病因分析: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是引起昏迷的常见疾病[3],同时急性中毒引起的昏迷也不容忽视。通过对我院急诊内科接诊并实施抢救的536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36例昏迷患者中,各类中毒156例(29.1%),脑卒中138例(25.7%),代谢性疾病 104 例(19.4%),心血管事件96 例(17.9%),其他42 例(7.8%)。
3.1.1 急性中毒:急性昏迷的患者大多有明确的中毒史或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中毒史可以询问相关人群得知,而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鉴别。如乙醇中毒可闻到较大的酒精味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本组人群中乙醇中毒患者平均年龄在(43.8±7.5)岁,部分乙醇中毒患者往往服用了地西泮、海洛因或其他药物,要注意追问病史和查找毒物证据,诊断明确后及时处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可见针尖样瞳孔,肌颤、口吐白沫、大汗淋漓、可嗅到大蒜味。
3.1.2 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是目前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三大杀手[4]。通常脑血管意外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老年患者居多,本组昏迷患者中脑血管意外患者平均年龄(60.7±17.5)岁。一般晨起6:00-7:00为脑血管事件发病高峰[5],发病后患者可出现瞳孔反射改变和血压改变,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CT、MRI检查等可以诊断。
3.1.3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事件也可引起患者昏迷,本组病例中心血管事件96例,占17.9%,发病患者往往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发病突然,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本组病例中患者心血管患者抢救后死亡率列第一位,为13.5%,因此对与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发生昏迷的心血管病患者往往是心肌梗死引起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应尽快恢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有助于降低死亡率。
3.1.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患者昏迷多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昏迷或治疗不当引起低血糖所致,患者有糖尿病病史,但三种疾病鉴别发病机制、救治方法不同,因此应仔细鉴别,血糖、尿糖、酮体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2 昏迷的抢救原则及主要措施:首先应明确,不论何种病因引起的昏迷,常提示后果严重,医护人员必须重视。昏迷意味着患者脑功能开始出现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脑内能量储备很少,所储备的ATP和糖原(约1.5g)在10min内即完全耗竭,使脑功能丧失[6]。脑血流中断5-10s就发生晕厥,继而抽搐。血流中断3-5min,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死亡[7],因此对于昏迷患者来说时间是第一位的,早期纠正危及生命的不稳定生命体征,防止在原有损害的基础上附加全身或脑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血压过高或过低、呼吸道阻塞等继发性打击因素[8],继续使脑和其他器官遭受损害而危及生命,这样往往可使病人转危为安。尽可能缩短无治疗期是治疗成功或者说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9]。本组病例从接到电话到到达现场的时间为 5-25min,平均(12.3±2.5)min,现场救治时间15-30min,途中时间为5-20min。尽可能的减少途中时间,及时抢救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病后康复情况。
[1]Lot ME,Sinoway LI.What has microdialysis shown us about the metabolicmilieu within exercising skeletal muscle[J].Exerc Sport Sci Rev,2004,32:69- 74.
[2]方善.628例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5):2336-2337.
[3]张永江,许春晓.3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19):3651 - 3652.
[4]吴占福,黄瑞英.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29(22):2868- 2971.
[5]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J].健康促进,2010,3:13- 14.
[6]曲雷.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分析及临床治疗[J].山东医药,2010,50(36):101-102.
[7]金贤,陈启稚,陆惠华,等.老年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和认知功能变化[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7):9-11.
[8]马衡,张庆玲.急诊内科抢救中昏迷的病因构成及分析[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2(10):39-40.
[9]刘秀广.急诊昏迷患者的病因识别及抢救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