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跃,魏明生
(1.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成都 610071;2.中共四川省委 党史研究室,成都 610012)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自取“文以载道”之义,谱名德明,号日新,逸仙,后化名中山樵,遂以中山著称。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民主先行者,创立了国民党,中华民国的建国元勋,1940年被国民政府奉为国父。孙中山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位伟大人物,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主张“联苏、联共、扶助工农”,实行三民主义,开创了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受到共产党人的敬重,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图1 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陈毅元帅(1901—1972),在少年时代就非常崇敬孙中山,陈毅1916年2月14日考入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今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读染织专业。1919年6月1日成都第一届留法学生由吴铁生护送起程途经重庆、南京抵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行前,陈毅研读了《孙文传》,深深地为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所感动,是中山先生的信仰者。1920年,他在巴黎施乃德工厂参加了李富春等组织的工学互助社和工人运动。1921年2月,他作为四川学生代表参加争取勤工俭学生“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被工厂解雇,成为中国学生领袖之一。6月至8月与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一起,领导、组织和发动了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并取得胜利。9月20日与蔡和森、赵世炎、李隆郅(立三)等发动和领导勤工俭学生代表100余人占领里昂中法大学校园,全体遭法方关押。10月14日,法国当局武装押送陈毅和蔡和森、李隆郅等100余人遣送回国。11月回到上海……
1922年1月29日,陈毅等由上海到达重庆。2月3日,他们发表《留法勤工俭学生被迫归国后宣言书》,陈述留法的爱国学生因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罪行而被迫归国的经过。此后,陈毅往返渝蓉两地,向官方请愿,但毫无结果。其间,陈毅经蔡和森介绍,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7月底,受聘于《新蜀报》任主笔,在该报上发表了不少文艺作品和政论文章,终因触犯地方军阀,于1923年9月中旬被“礼送”出川。1923年秋,陈毅来到北京,进入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陈毅在北京一边读书,一边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后被派往四川做统战工作,因而有机会在北京西山、故宫与四川合川县,3次参加、组织、主持对孙中山的祭悼活动,留下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23年秋,陈毅来到北京,由中共北方组织安排进入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寓居北京西山。他刻苦攻读,被选为中法大学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运动,创立了“西山文社”,主办校刊《救国报》,经常与文社同仁一起探讨革命理论和文学知识,开展国民革命宣传活动。11月,陈毅由颜昌颐、肖振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党团书记,在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工会工作、统战工作、学生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经中共组织批准,陈毅还参加了国民党,担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兼《革命周报》编辑委员。陈毅经常登上西山的石塔,放眼远望,使自己的革命志向一直“伸张到世界以外去”。
图2 1924年,陈毅在北京香山与“西山文社”同仁留影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国与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59岁。临终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他的病故,引起了全国广大民众的巨大悲痛,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哀悼祭奠活动。
3月13日,国民党中央通令全体党员佩带黑纱,停止宴乐。同时决定将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辟为停灵地。3月14日,各国驻华公使馆外交使节纷纷前往医院吊唁。同日,段祺瑞政府召开非常国会会议,通过了为孙中山举行国葬议案。3月15日,大雪纷飞,吊唁者排成长队前往医院吊唁。
3月19日,由协和医院向中央公园移灵,沿途肃立的有十几万人,到处是花圈、挽联。送殡队伍壮观浩荡,前面有300名警保人员开路,接着是庞大的军乐队,之后是几万名各界代表,紧接着是全副武装的护卫队伍,随后是外国驻华代表、随员和旅华人士,后面是亲属百余人。从3月12日至31日,治丧处收到花圈7000多个,挽联、挽幅500余种,前往吊唁签名者达74万多人,连同接待的其他吊唁者共约200万人。按预订计划,4月2日为出殡时间。上午9时,孙中山的灵棺缓缓移出社稷坛,孙夫人宋庆龄身着黑色夹袍,面罩黑纱,悲泪涔涔,乘坐一号黑色马车,随柩缓行。在她的后面,10辆汽车排成一条长龙,在30多万送灵民众的夹道中,沿着西长安街,赴西山本道。陈毅作为中法大学的代表带领同学迎灵守灵,一大早就来到香山宋氏别墅,迎候孙中山灵柩的到来。下午4时,车马络绎进入玉泉山口,直抵碧云寺。陈毅在万头攒动的人群中看到,在悲哀肃穆的气氛中,车马的喧闹,丧仪的礼扎,挽联的飞舞,居民的蠕动,“使我目不暇接”。陈毅特别注意到玉泉山口彩绸牌坊上缀着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孙中山的伟大精神令他肃然起敬。
孙中山灵榇安放到碧云寺的石塔之中,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后,参加葬礼的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陈毅回到宿舍,悲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情驱动着笔头,一气呵成挥洒出6000多字的《西山埋葬》。他在文章中诅咒西山的“四壁小屋”,本来“像一具棺材”,但是,通过参加迎灵、祭奠,他看到了孙中山的精神之光:“万幸,西山的道路近日重光了。吾族空前的英雄的遗骸,决定到西山来寄殡。在古刹石塔之中,于青天白日之下,寄放着为光明而牺牲的遗骸,山水为之生色。”他大声疾呼“接受这伟大的精神”,“为人的世界而战斗”!他把这种激情澎湃的心情,凝聚成诗的语言来赞美孙中山:
你是一个泪尽了的鲛人!
你是一只血干了的夜莺!
你是光明的战士!你是民族的母亲!
……
试看国门,已被外寇拥进!
试看国土,已被外寇并吞!
你如今归休了,能安否,你的亡灵?
谁是你的后身,能秉着你的精神?
谁是你的后身,能守着你的遗命?
又谁能如你一样,完毕了革命的工程?
图3 孙中山灵堂
陈毅以诗言志,抒发出自己心灵深处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忧,暗暗下定决心要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完成救国救民的革命大业。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把青年陈毅当做党的重要骨干培养和使用,真可谓独具慧眼。陈毅中法大学毕业后,李大钊指派陈毅到中共北京地委国民革命委员会工作,担任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主持日常工作,陈毅表现出非常强的组织工作能力。陈毅不辱使命,努力加紧工作,很快使北京市党部的国民党员由不到千人很快发展到2600多人,并从中培养了一大批进步青年积极分子,发展为共青团员,有的后来还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
为了发扬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加速国民革命,北京市党部于1926年2月5日召开第16次会议,决定成立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纪念大会筹备委员会,由李守常(大钊)、于右任、李石曾、蔡元培等21人为委员,所设各股股长也大多由有声望的人士担任。陈毅虽为文书股成员,但他主持国民党市党部的日常工作,实际上大小事务都由他具体负责。陈毅为搞好这次纪念活动,进行了周密的策划。按照他的设想,除了纪念仪式外,还安排了孙中山铜像奠基,各校学生连日列队祭奠,公开征求党员等活动。对于纪念大会会址的选择,陈毅更是别出心裁。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是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孙中山功不可没,如果能在清廷故宫举行孙中山周年纪念,岂不是更有意义?李大钊支持他的想法,并叫他通过李石曾去疏通北京故宫管理负责人的关系。经过陈毅的多方努力,终于获准在故宫太和殿举行孙中山逝世1周年的纪念大会。
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起,故宫已关闭了15年,死气沉沉,到处积满了尘垢,太和殿也不例外。陈毅组织人到太和殿进行大扫除,清除垃圾,整理桌椅板凳,张贴标语、对联,在殿前挂起了由北京各大学、中学校学生精心制作的一面万国旗,在天安门正中扎起了一个五彩牌坊,镶嵌着“北京各界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周年大会”会标,使古旧的故宫焕然一新,充满了生机。
1926年3月12日,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周年大会如期举行。按照纪念会的议程,首先是由社会名流组成的大会主席团进行公祭。主席团成员先到一个临时搭起的木棚内为孙中山铜像奠基,接着整队进入天安门,在太和殿前举行祭奠仪式,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宣读悼文,全体唱李大钊作词的哀歌,孙中山的儿子致答词。主席团公祭结束后,陈毅带领国民党北京市特别党部的2000多名党员举行纪念仪式,接着是北京市总工会等300多个社会团体依次进行祭奠仪式。
3月12日的纪念大会之后,13、14日连续2天,又是北京各大学、中学校学生到故宫太和殿列队祭奠。3天时间,参加纪念活动的群众非常踊跃,达到70多万人次,发出各种宣传品20多万份,征求国民党员2000多人,其中包括女党员100多人。3月13日陈毅与李大钊出席在清华园大礼堂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大会,发表演说,宣传共产主义学说,痛斥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军阀的罪行。3月14日参加国民反日大会,愤怒声讨日军炮击大沽口的暴行。17日,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召集紧急会议,为反驳和抗议英、美、法、日、意、西、荷、比8国横蛮要求段祺瑞政府和国民军在44小时内拆除天津至大沽口之间防御工事的最后通谍,决定在3月18日召开国民大会,举行大示威;陈毅被派作代表之一赴国务院交涉,敦促段祺瑞政府驳回8国通谍。18日,参加天安门国民大会,会后,示威游行队伍遭反动军警血腥镇压,陈毅走在队伍前列,临危不惧,救护同学。当晚,参加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有北京市200余团体出席的联席会议,组织了“北京惨案善后委员会”。19日,陈毅作为主席召开了北京特别市党部紧急会议,决定组织“行动委员会”、“惨案善后委员会”,发表告中外民众宣言,派代表赴上海、广东、长沙、南京、天津、张家口、汉口宣传惨案真象。此后,陈毅全力投入有关宣传、联络和善后工作。广大民众通过这次纪念活动受到极大鼓舞,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惊恐不安,恼羞成怒,将枪口对准革命者,制造了震动全国的“三·一八”惨案,革命志士仁人对孙中山先生进行纪念活动,遭到了反对派的镇压,成为了以生命为代价的血的祭奠。
图4 1926年3月18日,陈毅参与领导的爱国学生游行队伍与段祺瑞的武装卫队在北京铁狮子巷对峙的场面
陈毅在“三·一八”惨案中暴露了共产党员身份,1926年8月,受中共北方区委与李大钊的派遣,离开北京转移回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在四川军阀杨森部队策动响应北伐的兵运工作。8月26日在杨森处会见来该军工作的朱德。8月29日因英国商船在长江云阳段浪沉杨森部饷船3只,杨森在朱德、陈毅鼓励下扣留了驶抵万县的英轮两艘。9月2日,陈毅先后主持了万县各界反英暴行筹备会及群众抗英大会,与朱德在会上讲话。大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并通电全国。5日,英舰船3艘载海军陆战队数百名到万县以暴力劫夺英轮,英舰炮击万县市区,造成万县惨案。朱德、陈毅敦促并协助杨森反击英舰。英舰两艘负伤逃去,军民为之振奋。但是,由于杨森屈服于吴佩孚的压力,退缩不前。为了不使这场反帝斗争形成虎头蛇尾的结局,朱德和陈毅商议,在取得杨森同意后,派陈毅前往重庆,向中共重庆地委报告万县惨案经过。中共重庆地委领导杨闇公等听取了陈毅关于万县惨案的报告后,立即要求国民党省党部出面,成立了有300多个社会团体参加的“万县惨案四川国民雪耻会”,发动了水、陆两路约10万人反对英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大游行,向广东国民政府和世界各国驻华公使发出通电,愤怒声讨英国帝国主义的血醒罪行。紧接着,全国各大城市响应《中国共产党为英国帝国主义屠杀万县告民众书》的号召,纷纷成立“万县惨案后援会”、“国民雪耻会”,实行罢工、罢课、罢市,游行示威,迅速形成了全国性的波澜壮阔的反对英国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群众运动。
陈毅到达重庆之时,中共重庆地委正在谋划策动驻泸州和顺庆(今四川省南充市)的川军举行武装暴动,急需军事人才,便决定将朱德和陈毅调回重庆,与刘伯承一起,参加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在中共重庆地委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杨闇公、刘伯承、朱德等起义领导人经过分析,认为合川地处涪江、渠江、嘉陵江三江之口,是从泸州到顺庆的必经之地,做好川军驻合川第28军第3师的争取工作极为重要。会上,中共合川组织负责人表示愿意承担这项工作,同时要求派得力干部去做第3师陈书农的工作。陈毅主动请缨,愿意到合川陈书农部做争取工作,并且得到中共川东组织负责人刘愿庵的赞同和支持。刘愿庵的公开身份原是第3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经他介绍,陈毅与第3师驻渝(重庆)办事处联系,很快抵达合川开展工作。
图5 陈毅在合川居住过的军官教育团所在地—药王庙
陈毅在合川,遵照中共革命纲领和党组织的指示,以准备武装起义为近期目标,以储备革命力量为长远目标,公开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培养国民革命积极分子,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壮大中共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他在合川的时间虽然总共才3个多月,但在宣传国民革命,发展革命力量,传播革命火种,改造旧军队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陈毅到达合川,陈书农设宴接风洗尘,表示热烈欢迎。陈毅心里明白,要使陈书农接受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支持国民革命,还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陈书农师长兼任该师政治部主任,政治部的实际工作由副主任陈梦云负责。陈梦云是陈书农的叔父,其妻则是陈毅好友胡兰畦,夫妇二人均熟知陈毅的才华和胆识。刘愿庵原为第3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刚刚离任不久,与继任宣传科长范英士也有交情。陈毅充分利用这些关系,很有策略地做陈书农的争取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向陈书农讲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国民革命的形势,很快得到陈书农的信任,被委任为第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国民党四川省党部驻林翼如旅党代表,授予中校军衔。经过陈毅很有策略性的工作,陈书农思想大有转变,多次表示,既然接受了国民革命军的名义,就要顺应潮流,支持国民革命,如果泸州起义部队北移,一定保守中立,绝不阻拦。泸顺起义爆发后,陈书农实践了他的诺言。
陈毅作为第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同时兼任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林翼如旅党代表,住在旅部所在地合川药王庙内,因此和林翼如旅长接触的机会较多。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总统曹锟委任的川陕边防督办刘存厚,是川北封建势力的顽固堡垒,在政治上坚持所谓“三不主义”,即:不打青天白日旗,不任用国民党党员,不承认三民主义。林翼如虽然打起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号,但受刘存厚的影响,并非真心实意拥护国民革命。陈毅了解到这一情况,通过讲解孙中山的《建国方略》,使林翼如逐渐懂得了什么是三民主义,明白了国民革命的形势和前途,思想上产生了较大变化,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我们是赞成的。”明确表示脱离刘存厚的“三不主义”。
陈毅还以第3师的军事政治训练为工作重点,利用军官教育团等合法讲坛向部队灌输反帝反封建意识,推动学运、工运和农运,秘密发展共产党组织。他几乎每个星期都到训练班去给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宣传和讲解讲国民革命的道理,并利用课前、课后的休息时间找学员和军官促膝谈心,关心他们的疾苦。陈毅与军事政治训练班的很多官兵建立起亲切的交往关系,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在学员中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合川小组。当时,合川县国民师范学校是当地进步青年学生活动的集中地,校长黄肇纪思想比较开明,陈毅经常利用这里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凝聚了一批思想活跃的进步青年骨干,有许多人在陈毅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2月,陈毅为第3师政治部刊物《武力与民众》撰稿,宣传国民革命和三大政策。3月初,孙中山逝世2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陈毅积极组织策划邓锡侯部第3师政治部准备召开纪念大会,由组织科和宣传科具体操办。陈毅和宣传科长范英士一道为开好这次大会,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他们把工会、农会、商会、学生会的代表和军事训练班的学员代表请到政治部,要求各方面的骨干分子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动员各界民众参加纪念大会,并事先组织好各界代表上台发表演讲,内容要以国民革命歌的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为中心,不能偏题。纪念大会会场选在合川县城瑞山公园球场,陈毅亲自去现场指导会场布置,亲笔题写了纪念大会的会标。
3月12日开会那天,主席台正中挂着孙中山像和陈毅亲笔题写的刚劲有力的7个大字“孙中山精神不死”,台前悬挂着“孙中山先生逝世2周年纪念大会”会标,会场周围旗帜飘扬,庄严肃穆,主题鲜明。当地社会名流和各界群众踊跃参加大会,合川县各中小学校师生和军事政治训练班的学员,共计1000多人参加大会,纪念大会开得庄严隆重而热烈。大会由第3师宣传科长范英士主持,陈毅在会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
图6 孙中山手迹
陈毅在演说中首先对孙中山的生平业绩进行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孙中山之所以伟大,全在于他的进步性,他顺应历史潮流,使革命形势不断向前发展;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后来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专制政体;以后又把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一次比一次进步,这都足以说明他的进步性。他的革命功绩具有深刻的意义,足以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现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也是实行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因此,合川军民应当奋起支援北伐,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救国救民,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陈毅在演说中重点宣传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使到会听众受到极大鼓舞,赢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次纪念大会后,第3师以及军事政治训练班的进步官兵与合川县工农和进步青年学生的交往更加频繁,有的还到城郊走访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共同支援北伐战争,使合川县的革命形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笔者对陈毅这一时期的研究,展现了陈毅在1925年至1927年间通过三次参加、组织对孙中山的祭悼活动,为中国革命发展储备力量,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完成救国救民的革命大业的人生轨迹。
[1]陈德琦,王富荣,龚自德.陈毅的故事[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5.
[2]王庆跃.陈毅:从科学救国走向革命[J].四川党的建设,2007(8):56-58.
[3]陈毅早年的回忆文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4]蒋洪斌.陈毅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5]刘文耀,杨世元.吴玉章年谱[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中共四川党史工作委员会.五四运动在四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
[7]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
[8]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万县九五惨案[M].成都: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6.
[9]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泸顺起义[M].成都: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6.
[10]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朱德与四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1]张继禄,周锐京.陈毅与四川[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12]陈凤兮.陈毅轶事[J].红岩春秋,1997(5).
[13]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M].第1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4]王庆跃,邓寿明.青年陈毅在成都寻求"工业救国"的奋斗历程[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4.
[15]邓寿明,王庆跃.探寻青年陈毅赴法国勤工俭学投身革命的足迹[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