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公文筐”测验

2011-01-15 05:05■戴
决策 2011年4期
关键词:人事部门海归例题

■戴 斌

怎样破解“公文筐”测验

■戴 斌

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公文筐”测验,从定义上看,就是对特定职位(通常是目标岗位)的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类典型事务进行编辑、加工,并设计成若干种公文让测评对象处理,由此评价其在将要面对的典型职业环境中获取有关资料、妥善处理各类信息、准确做出管理决策、有效进行协调和控制的工作能力。

在国外,“公文筐”测验是评价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要工具,也是评价中心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测试手段。在我国,公文筐测验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选拔、评价中。

但是对于公文筐测试,很多考生其实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差,以为关键点是如何写公文。其实不然,因为公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门学科,而且机关单位中,关于公文写作都有明确和统一的公文格式,甚至很多机关还有大量的“公文模板”,所以在新时期下,机关公务员最需要提升的不是公文的“格式”,而是公文本身的“内容”。

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公文筐”测验目标不是测试考生的公文写作能力,而是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测试往往有两个“答题内容”:第一个内容是针对文件中所提及的各种情形和现实条件,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策”。第二个内容是“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策”,需要在答复中提出相关的“决策依据”。所以针对“公文筐测试”这种新测试题型,笔者提出两个新概念:“答复点”和“矛盾点”。

何为“答复点”?“答复点”就是考生在看完题目中的相关情况描述后,判断在文件中,有哪些事项是需要自己做出“表态”的。

何为“矛盾点”?“矛盾点”就是考生针对题目中的问题,推敲做出相应“答复”或“批复”后,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矛盾,考生要针对这些潜在的矛盾做出相应的处理。

例题演示

这里把一个社会热点改写为一道“公文筐”测试题,用以下的例题(例题1),笔者将给大家演示一下什么是“答复点”和“矛盾点”。

【例题1】假如你是某市某区的区长,假如有一批市民反对在区内建立垃圾焚烧厂,到相关环保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其间有部分情绪激动的村民与现场负责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有相关人员受伤,相关的媒体进行了深入的跟进报道。秘书将环保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反映的情况,汇总成相关文件,向你汇报,请示如何处理。这时,你会如何批复?批复的依据是什么?

在这道题目中就有以下若干个“答复点”:

(1)应不应该维持原来的方案,建立垃圾焚烧厂?

(2)如果维持原方案,如何说服公众、媒体?

(3)如果改变原方案,应该遵循怎样的程序?

(4)需不需要看望伤者?

(5)需不需要召开记者招待会,解释相关的问题?

而题目的“矛盾点”将有以下方面:

(1)发生冲突之后,干群关系可能受到损坏。应该提出相应的措施,修复干群关系。

(2)媒体介入之后,事件将演变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如果政府信息披露速度过慢,就可能造成公众及舆论的误解,极有可能伤害地方政府的权威性。

(3)群众反对垃圾焚烧厂的设立,甚至出现了相关的激烈冲突,其背后矛盾有两种可能:一是群众存在误解,这就涉及到政策解释工作是否单位,群众工作是否到位。二是垃圾焚烧厂的建设方案和选址存在“不科学性”,所以就需要严格审查建设方案的审批流程,尤其是程序性流程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考生找到上述“答复点”和“矛盾点”,就可以很从容地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答复”或“批复”,并给出具体的依据。

真题演练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公文筐测试的解题步骤,我们选用一道往年的公文筐测试真题,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例题2】某省采用“公文筐”测验选拔厅局级干部的真题:

假如你是某高校刚上任的校长,上任的第一天是星期一,8时30分,你刚到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就送来了一份急需处理的文件。答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要求对该份文件作出合适的处理意见,第二部分内容是说出处理的理由和依据。

文件内容如下:某学院新招募了一名海归博士,现向学校请求解决博士夫人的工作问题。但是人事处已签署意见说,学校现有职工已严重超编,而该博士的夫人学历低、工作不对口,校内安排困难,建议校外找接收单位。作为校长,请表达对此文件的处理意见,并简述理由。

【解题原则】公文筐的测试,其实很多时候,考察的不是对公文格式的把握,关键是“如何答复”以及“答复的依据”。目前我国的公共管理领域中,许多领导干部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于对各种“利益冲突”的协调处理能力。

协调的关键就是“一碗水端平”。针对题目中的场景,考生一定要站在公正的角度,不偏不倚,同时做决策时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耍太极”,寄望能够“谁都不得罪”。同时,还应该有“合理的依据”去说服相关各方。

【破题思路】遇到这类题目时,考生应迅速判断“矛盾点”和“答复点”所在。这道题目的答复点有两个:(1)该不该在条件不符的情况下,录用博士夫人?(2)如果校内无法安排,如何在校外寻找接受单位?

而“矛盾点”往往是潜在的,因为这是需要去推敲处理意见发出后,“潜在的”矛盾和冲突。一旦做出“不在校内录取”的决策,受到利益的“天然”引导,此举必然会受到来自“某学院”及“某海归博士及家属”的“误解”,如何解释并消除“误解”,就是所谓的“矛盾点”。

考生一旦确定了“矛盾点”和“答复点”,整个题目就豁然开朗了。但是,如果未能找到“矛盾点”和“答复点”,就很容易出现“泛泛而谈”,“隔靴挠痒”的答复意见,得分必然偏低。

【答题要点】

(一)处理意见一:人事部门应该尽快协助该学院妥善处理好海归人才家属的工作问题。

处理依据:

招募优秀的海归人才,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重要举措,而解决优秀人才家属的安置问题也是人才政策的一部分。因此,我高校作为人才的接受单位,应该妥善安置海归博士夫人的工作问题。

(二)处理意见二:安置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符合我校岗位录取条件,符合条件的应该尽量安排,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录取。建议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向相关利益关系人,公示学校现有的空闲岗位情况,及各岗位录用的人才标准(包括学历及专业方向的要求),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处理依据:

高校属于科研、教学类为主的单位,在录取人员的过程中,学历及专业的硬性指标是不能放松的。妥善安置相关人员,是执行国家的人才战略,这是“原则性”的表现。按学校人事录用标准去录用相关人员,也是“原则性”的表现。人事部门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原则,才能产生相应的威信。当然,该学院“求才若渴”的心情,我们应该理解,而出现“拒绝录用”的情况时,难免会让相关人员认为学校“不近人情”,甚至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各种误解。所以人事部门在处理过程中,不应该是简单地“拒绝”或“否定”,而应该是公开相关的录取岗位及录取的要求。只要我们坚持原则,“透明化”就是解决一切矛盾的关键所在。

(三)处理意见三:关于寻找校外接收单位的问题。应该遵循几个原则:(1)工作地点应该与学校距离较近。(2)应列出若干个候选岗位,供海归人才家属筛选,并充分与之沟通,尊重个人意愿。(3)针对该博士的夫人学历低的问题,人事部门在校外单位的选择上,应避免选择科研型单位,尽量选择服务型单位。(4)优先选择与学校的业务存在相关性的企业,以便于沟通。

处理依据:

(1)一般来说海归人才是希望其家属也在校内工作,其动机往往涉及到“方便照顾家庭”这一因素。因此,我认为“地点的选择”应该是关键所在。

(2)由于之前的决策实际上已经否定了海归人才的“原始利益诉求”,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应该尽量多地尊重对方的个人意见,以使问题可以协调解决。所以人事部门应该是列出候选岗位,将选择权交给其个人,而不应该硬性地规定或确定录用的岗位。

(3)该博士的夫人学历低的问题,其实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硬伤”。所以在联系校外企业时,一开始就应该针对这个问题,确定好合适的“目标单位”,以提高录用的可能性。如果再选择与高校要求相仿的科研型单位,反复地“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容易将潜在的矛盾继续扩大化。所以人事部门在选择岗位时,务求可以“一击即中”。寻找“博士夫人的学历”能胜任的工作岗位。因为,如果选择不匹配的岗位,最后用人单位“勉强接受”,后续潜在的问题可能更大。

(4)至于为何优先选择与学校的业务存在相关性的企业,因为这一次的“安置工作”,实际上还是会体现一定的“优惠性”,所以选择与学校的业务存在相关性的企业,可以保障对方在同等条件下,能优先安置我方提供的人选。

(作者为广东知名公选公考专家)

猜你喜欢
人事部门海归例题
为新征程汇聚海归磅礴力量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海归”返乡当“猪倌”
新海归
高校工会与人事部门协同共建和谐人事劳动关系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海归周炳“意发”攻“芯”
提高医院人事部门执行力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