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2011-01-11 08:21刘凤莲林爱文
关键词:集约土地利用土地

刘凤莲,林爱文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9)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刘凤莲1,2,林爱文1,2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9)

为综合评价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选取9个地级资源枯竭城市并对其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研究.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可持续利用程度等方面挑选了20个指标,构建适合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应用模糊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9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普遍不集约;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集约利用;资源枯竭城市;评价方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同时又是人类社会极其有限的宝贵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巨大,占用耕地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同时土地闲置和浪费现象屡有发生,因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成为解决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资源枯竭城市、资源开发和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利用压力更为显著.因此,本文选择我国9个地级资源枯竭城市,探讨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于优化资源枯竭城市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土地集约利用最早来自于李嘉图(D Ricardo)等古典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对农用地的研究.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国外鲜见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但其理念始终贯穿在城市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及其与之配套的政策和法规中[2-3].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利用绩效评价等方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在现期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投入,不断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土地使用潜力,节约土地资源.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衔接提供依据.

1 评价区概况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4].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过程的城市,也称“资源衰退型城市”.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土地产出存在很大潜力,大面积的废弃工矿用地等待复垦,城市生态效益普遍不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外延扩张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同时普遍存在城市存量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5].据统计,2007年资源枯竭城市的城市容积率仅为0.37.这表明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用地过度扩张,土地低效利用的现象[6].

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经济下滑、大量失业和环境危机诸多矛盾,因此成为世界性难题.而土地则成为承载这众多矛盾的载体.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7],也是促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重要问题.如何提高存量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改变目前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理论界和实际土地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8].

本文选择国务院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是枣庄、淮北、七台河、抚顺、铜川(煤炭城市)、铜陵市(有色冶金城市)、黄石(黑色冶金城市)、东营(石油城市)、松原市(森工城市),涵盖了五种资源型城市类型,因此通过分析这9个城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影响因素能够很大程度上反映资源枯竭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所以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城市职能在空间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也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运行的效率和主要职能的发挥,决定着城市的形象.

2.1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城市土地结构标准,城市建设总用地中比较合理的用地结构应为:工业用地占15%~25%,道路广场用地占8%~15%,居住用地占20%~32%,城市绿化用地占8%~15%.2007年,资源枯竭城市各类用地比例见表1.

表1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国家标准对比(2007)[9]Table 1 Comparis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betwee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and national standard

由表1可见,居住用地比重过大,如枣庄、淮北、七台河、铜川和松原的居住用地比例过高,都超过了1/3,这和我们国家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例(28.88%)整体偏高是一致的;工业用地比例同样偏高,尤其是抚顺和黄石,工业用地比例分别为30.34%和29.31%,如果以发达国家的工业用地比例8%来衡量,资源枯竭城市的工业用地比例都是非常高的,而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面积偏小.近几年随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进行,绿地比例大幅度提高,反映了资源枯竭城市工业生产功能较强,工业型城市的特征相当明显.

很多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着工业用地比例高,尤其是传统工业比例高,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流转弹性小,居民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图1 资源枯竭城市工业用地比例和发达国家比较Fig.1 Comparison of industrial land ratio betwee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2.2 产业结构分析

资源枯竭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的顺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分偏大,产业结构高度单一(表2).由表2可见,资源枯竭城市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均在50%以上,东营市最高,达到了77%;其次为第三产业,在30%左右;第一产业最低,除了森工城市松原市超过了中国11.8%的平均水平,其他城市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铜陵市和东营市最低,仅为3%和4%,显示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比重过大,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的不合理状况.

表2 资源枯竭城市与全国产业结构对比(2007年)[9]Table 2 Comparis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etwee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and national standard

第二产业生存与发展过度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原材料工业地位突出,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在这些城市中资源性加工业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30%~50%,而资源业从业人员也占全市城镇职工30%~50%左右[10].这种以资源或原材料加工业为主的上游产业,本身科技含量较低.随着利润向下游产业转移,资源型城市资本积累能力下降,自我发展能力降低,加之资源的枯竭、萎缩以及开采成本的增大、科技开发能力的滞后最终导致“矿竭城衰”.资源枯竭城市大部分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期阶段,既不同于我国西部地区以轻工业为中心的消费资料发展阶段,也不同于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高加工和组装工业及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3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

3.1 评价指标确定

合理的指标是科学分析的基础.根据资源枯竭城市自身的土地利用特点,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同时借鉴与此相关的国内大量关于城市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11-16],参考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技术方案》的具体要求,建立了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表3).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和评价指标层.

3.2 评价分析过程

3.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反映了各指标对于总体目标的影响程度[15].本次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首先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为层次模型,以待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为基准点,采用两两因素比较法将其要素层各因素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这一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采用数值表示,数值确定采用Satty提出的1—9标度法,构成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得出要素层因子对总目标的权重值(Bi);同样用此方法计算指标层因子相对于对应要素层因子的权重(Cij).最后,对两个层次的权重进行加权综合,公式为:

计算出指标层因子对资源枯竭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总目标的重要性排序(表4,P166).

表3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Table 3 Index system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表4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权重Table 4 Index weight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3.2.2 数据标准化

采取方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设有n个样本,每个样本包含m个变量:X1,X2,…,Xm,则Xij为原始数据矩阵.在同一指标下,则原始数据标准化值为:

式中,Pij表示标准化后的数值;Xj表示第j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si表示样本标准差.

3.2.3 评价结果及解析

运用公式(3),计算出各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得分(表5).

其中,W j为评价指标的权重,Pij为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为了更加直观地显示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对公式(3)计算的数值进行百分制转换[16],选用的公式如下:

式中,Fi表示第i城市的百分制得分值,Si表示第i城市的综合得分值,Smax表示这9个城市综合得分的最大值,Smin表示综合得分的最小值(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最终得分Table 5 Evaluation result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由于目前国内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尝试采用聚类方法对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分析,以确定划分的等级与对应的分类结果.将表5的数据导入SPSS17.0中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表6(P167).

表6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级别Table 6 Gradation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资源枯竭城市土地利用普遍集约程度较差,东营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相对较高,铜川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最低,其他7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都较低.

按照资源枯竭城市的分类来进行分析(表7),可以看到,煤炭城市的共同表现是城市土地投入不足,经济效益低下,尤其是铜川市,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值都很低,土地利用极不节约;有色冶金城市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指标得分较高,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发展较协调;黑色冶金城市土地投入程度较高,但是土地利用效益却有待提高;石油城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益较高,发展得比较协调;森工城市的投入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程度也不高.总体来讲,资源枯竭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属于相对粗放的利用,土地利用远远没有达到最优集约利用状态,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有较大潜力可挖,5大类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度排序如下:石油城市>有色冶金城市>黑色冶金城市>森工城市>煤炭城市.

表7 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类评价Table 7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of urban land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4 政策建议

4.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资源枯竭城市各类用地结构.工业用地比例过大,绿地比例较小,城市土地结构的不合理是阻碍资源枯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隐性原因.应树立土地长效集约利用观,从追求单一地块的利用效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城市土地整体结构功能的最优化[17].从城市长远发展来看,应将土地投入产出率相对较高的第三产业集中于市区内,而将第二产业特别是那些资本和技术投入较低的行业安排在郊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18].

4.2 强化规划的有效性

要协调好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用地规模.注重提高土地的经济密度,规划和建设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项目,特别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从而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

4.3 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

结合资源枯竭城市存在大量废弃工矿用地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不高的实际,因地制宜,对效益低下的或者废弃的工矿用地实行有步骤整理,逐步恢复城市建设用地的高效率,推动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发展,这样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可以适当保护耕地,防止由于城市化发展造成的城市土地盲目扩张.

4.4 打造山水园林式生态城市

由于对资源的掠夺式、粗放型开采,造成资源枯竭城市地下水资源锐减、地表严重受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态环境治理的包袱日益沉重,政府部门应该在加大城市环境保护治理投资力度、增加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等方面挖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尤其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山水园林式生态城市.

[1] 金凤君,张晓平,王长征.中国沿海地区土地利用问题及集约利用途径[J].资源科学,2004,26(5):53-60.

[2] 王静,邵晓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问题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68-74.

[3] 王慎刚,张锐.中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0-93.

[4]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战略与科技对策课题组.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报告[DB/OL].[2008-09-26].http://61.178.127.9/zx/zczd/Show Article.asp?Article ID=40.

[5] 刘凤莲,林爱文.黄石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06-112.

[6] 曲福田,陈江龙,陈雯.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2005,20(2):231-241.

[7] 邵晓梅,刘庆,张衍毓,等.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85-95.

[8] 吴郁玲,曲福田.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理论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7,29(6):106-113.

[9]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 朱阳生.试论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2009,29(9):1492-1495.

[11] 黄大全,洪丽旋,梁进社.福建省工业用地效率分析与集约评价[J].地理学报,2009,64(2):479-486.

[12] 冯科,郑娟尔,韦仕川,等.GIS和 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5):811-818.

[13] 赵鹏军,彭建.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J].资源科学,2001,23(5):23-27.

[14] 刘晓丽,班茂盛,宋吉涛,等.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转变增长方式综合评价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5):65-76.

[15] 王杨,宋戈.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规律[J].经济地理,2007,27(2):313-316.

[16] 周晓艳,冯准准,康春,等.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1):119-123.

[17] 陈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长春市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15.

[18] 杨东朗,安晓丽.西安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7,27(3):470-475.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Urban-land Intensive Use

LIU Feng-lian1,2,LIN Ai-wen1,2
(1.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2.MOE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The urban-land of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w as studied.Taking 9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of prefecture-level as the samples,the land use structure of the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was analysed,and then twenty indexes were selected from four aspects,which include land use intensity,land input,output efficiency and degree of land use sustainability,to construc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 intensive use.Moreover,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taken to calculate the urban land-use intensity degree.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utilization of the nine cities is generally less intensive.Finally,the policy suggestions of intensive use were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

intensive use;resource-exhausted cities;evaluation method

F293.2

A

0253-2395(2011)01-0163-06*

2010-09-17;

2010-1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3116)

刘凤莲(1982-),女,山东临清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方面的研究.E-mail:alianchuan@yahoo.com.cn

猜你喜欢
集约土地利用土地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牢筑节约集约“高压线” 严守国土资源“生命线”——玉环县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分土地
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