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斌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一旦损伤会严重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需要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治疗方法尚不统一。2008年2月~2010年1月,我们采用双带绊纽扣钢板治疗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脱位1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本组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21~48岁,平均30.9岁。致伤原因:扭伤10例,道路交通伤3例,坠落伤1例。左侧6例,右侧8例。骨折按Weber-AO分型:B型3例,C型11例;按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4例。所有病例均合并外踝骨折并给予钢板内固定,伴三角韧带损伤4例,伴内踝骨折5例,三踝骨折2例。手术时间为伤后1~11天,平均2.5天。
患者取仰卧位,行硬脊膜外腔阻滞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使用气囊止血带,选用施乐辉公司的Endobutton绊纽扣钢板。常规以踝关节外侧及前内侧入路显露及固定外踝、内踝及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后踝后,进行下胫腓联合的复位及固定。外踝钢板固定位置较为靠远端的,需要预留安装纽扣钢板的孔。以点式复位钳经皮夹持复位下胫腓联合,并经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满意,并在维持固定下,开始纽扣钢板安装。于踝关节面上2~4cm由腓骨侧向胫骨侧平行于关节面钻孔、测深,调整绊环使之达到所需要的长度,将引导针自腓骨侧向胫骨侧经钻孔引出,进而将针尾的Button钢板引导至胫骨内侧的孔外的皮下并令其横行放置,卡于钻孔外,然后在腓骨侧反向牵引装置尾部的Button钢板,使双钢板之间的绊环收紧,安装腓骨侧的Button钢板,使之卡于腓骨侧钻孔外,手工张力打结固定腓骨侧绊环及钢板。纽扣钢板安置完成后,再次进行Cotton试验,确认胫腓联合恢复稳定后,关闭创口。术后无需外固定,给予连续被动运动(CPM)功能锻炼。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男性,25岁,扭伤致右踝关节骨折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5(16.1±2.3)个月。术后X线片均见踝穴正常。三角韧带损伤4例,给予韧带修补;内踝骨折5例,给予2枚螺钉固定;三踝骨折2例,后踝给予经皮螺钉内固定。根据改良Baird-Jackson评价标准[1]评定疗效,包括疼痛、踝关节的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及X线测量距骨移位、踝穴关节间隙的变化,96~100分为优,91~95分为良,81~90分为可,0~80分为差。本组优10例,良4例,未发现有下胫腓联合固定失效现象。
研究表明[2-3]:胫腓联合的损伤可以导致胫腓联合的增宽、距骨外旋或距骨侧方移位,导致踝穴不稳、踝关节接触面锐减,从而诱发创伤性关节炎。因此,为有效避免一系列后遗症的发生,必须通过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及有效固定,使其得以良好的重建,保证损伤韧带得到更好的修复,防止踝穴增宽及踝关节不稳。关于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适应证一直存在争论,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当发生以下情况时需要固定下胫腓联合[4-5]:(1)外踝固定后作分离试验,腓骨外移>4mm;(2)伴有内侧副韧带全层断裂;(3)腓骨高位骨折如Maisonneuve骨折,此型骨折内踝和腓骨固定后不能保持下胫腓联合的稳定;(4)下胫腓损伤达踝关节面4.5mm以上,合并内侧结构损伤而无法修复;(5)同时有内侧韧带断裂、腓骨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胫距关节脱位;(6)修补三角韧带并固定腓骨后仍不能维持下胫腓联合稳定。下胫腓联合固定的方法较多,如可吸收螺钉、下胫腓钩、骨栓、纽扣缝线固定或韧带重建等,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AO皮质骨螺钉横向固定。尽管螺钉固定已被认为是下胫腓联合治疗的常用手段[6],但此方法也存在着可能产生的螺钉断裂、松动,需要增加一次手术取出等缺陷。另外,螺钉固定属于坚强固定,妨碍了胫腓联合的正常微动,影响了踝穴对距骨运动的顺应性调节,所以导致了螺钉固定的种种问题。鉴于以上原因,有作者建议对下胫腓联合采用弹性固定,而不宜用坚强固定[7]。
目前常用的胫腓联合弹性内固定方法包括:下胫腓钩及以Endobutton、Suture-Button为代表的带绊纽扣钢板。下胫腓钩的放置常常受到腓骨骨折固定物的影响,使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而纽扣钢板所附带的聚酯纤维环线为800N,具有很强的韧性及抗疲劳性,更类似于胫腓联合的韧带,用它固定胫腓联合,可以更好地保留胫腓联合的生理性微动,这是螺钉等金属固定物不能比拟的。Thornes等[8]报道,聚乙烯缝线的内扣固定方法固定下胫腓联合,其固定作用稳定持久并与螺钉的固定作用相当,符合下胫腓弹性固定的原则和下胫腓联合的生理特点。
总之,双带绊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具有符合解剖生理要求、避免手术取出、避免内固定物断裂等优点。但是由于本组病例样本量较少,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因而其并发症及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 Baird RA,JacksonST.Fractures of the distal part of the fibula with sssociated disruption of the deltoid ligament treatment without repair of the deltoid ligament[J].J Bone Joint Surg(Am),1987,69(6):1346 -1352.
[2] Chissell HR,Jones J.The influence of a diastasis screw onthe outconle of Weber type - C ankle fracture[J].J Bone Joint Surg(Br),1995,77(3):435 - 438.
[3] Harris J,Fallat L.Effects of isolated Weber B fibular fractures onthe tibiotalar contact aera[J].J Foot Ankle Surg,2004,43(1):3 -9.
[4]郑华龙,吴富章,郭涛,等.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9,12(5):588.
[5]范磊.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治新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11):963 -965.
[6]宋耀宗,孙天胜.下胫腓联合损伤螺钉内固定治疗新进展[J].中国骨伤,2009,22(12):956 -958.
[7] SusanMLC,Howard P,Gregory P.Syndesmosis injuries:acute,chronic,new techniques for failed management[J].Foot Ankle Clin,2002,7(3):770 -775.
[8] Thornes B,Walsh A,Hislop M,et al.Suture-endobuttonfixation of ankle tibio-fibular diastasis:a cadaver study[J].Food Ankle Int,2003,24(2):142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