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婚者到革命者——传奇女杰胡兰畦

2011-01-08 10:21杨耀健
红岩春秋 2011年5期
关键词:杨森恽代英重庆

文◎杨耀健

从逃婚者到革命者
——传奇女杰胡兰畦

文◎杨耀健

冲破包办婚姻 寻求心灵自由

1921年农历正月十六日,20岁的成都姑娘胡兰畦来到了重庆。

胡兰畦出生于成都一个反清世家,父亲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她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姑娘之际,家里为她包办了婚姻。对方是一个与自己人生观和志趣相去甚远的男人,这让接受了新思想、不想成为封建制度牺牲品的胡兰畦惊恐万分,落荒而逃。

逃到重庆后,胡兰畦先是谋得巴县女学的教师职务,以求自赡。不料那男人不依不饶,竟跟踪来渝纠缠。经亲友帮忙,她好不容易登报与丈夫解除了婚姻关系,但校方却不予谅解,将她革出教门。胡兰畦喊天不应,叫地不灵,幸而遇上善良的《新蜀报》总经理的太太曹静宜,让她免费食宿,得以栖身。

那时,五四运动余音未歇。成都妇女组织了“天足会”,争先恐后扔掉缠脚布,要让双脚无拘无束地行走,重庆妇女则开展了剪发运动,不留辫子要蓄短发。胡兰畦参与剪发运动后,接触了许多姐妹,发现周围竟然有那么多的同类——婚姻失败或遭受虐待的女性,而且人数还在不断扩大。她开始思考:女人们到这个世界究竟干什么来了?难道仅仅是男人的玩物?难道只配遭到歧视和遗弃?难道“飞蛾扑火”就是形容女性亘古不变的命运?命运对她们如此不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重庆市中区夫子池的集会上,姐妹们的眼泪交织在一起,大家在泪水中吮舔着自己沉重的伤口。太多的女人由悲伤转为抱怨、忿恨、怒骂,或看破红尘式的不屑。胡兰畦也流了泪,但她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勇敢地站在警察局关于禁止妇女剪发的布告前,一刀剪掉瀑布般的青丝。也许,就是从那天起,她已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旧社会的叛逆者。

虽得到曹静宜当家人一样看待,可自己千方百计逃出旧家庭,仅仅只是要依靠朋友解决吃饭住房问题么?胡兰畦很惶恐。她最需要的不是钱财,而是开辟一条让心灵走向自由的通道,她一定要找到!恰在此时,泸州川南师范附属小学到重庆招聘教员,重庆二女师教师朱昌文在应聘时顺便推荐了胡兰畦,两人遂联袂同行。

时值四川军阀杨森任川南道尹,因羽翼尚未丰满,杨森追随进步潮流以标新立异,在泸州提倡社交公开、男女合校、男女受同等教育,吸引了不少知识分子前来工作。在胡兰畦就职的川南师范附属小学,女教员都是剪了短发的,身着喇叭袖短衫、黑裙子,显得特别精神。男教员则是两类打扮:从华东来的一律西装革履,从成都高师毕业出来的则都穿长衫。不管是穿西装还是中装,都给人以干净整齐、精神抖擞的印象。尤其可贵的是,大家都直言不讳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聚会时针砭时弊、慷慨激昂,令人耳目一新。胡兰畦觉得这正是自己所希求的环境。

接触马列主义 投身民主革命

1921年秋,享有盛誉的早期共产主义者恽代英到川南师范出任教务长,竭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八股文,强调学生品德的修养,注重培养他们为改造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校风因之大变。在恽代英等人影响下,川南师范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恽代英常来讲课,宣传革命。他博闻强识,讲解时旁征博引,各种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经过他的分析,马上变得简单明了。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大家都喜欢向恽先生请教,与他交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经常组织活动,胡兰畦每次都参加,认真记录那些陌生的名词:资本、生产力、交换、剩余价值。她觉得自己第一次有了主见,有了思想,在小组讨论中滔滔不绝,举一反三。恽代英表扬她,鼓励她多学多看。

然而,在四川军阀的混战中,杨森打了败仗,退出泸州,新来的军阀赖心辉顽固不化,城内的守旧派乘机攻击新学,大泼脏水,恽代英等人被迫离开。胡兰畦也呆不下去,先去南川,后到成都,在学校代过课,做过家庭教师,生活极不稳定。她希望时局发生变化,使她摆脱困境,走出死水微澜。

1923年底,杨森部队发动反攻,占领了成都,胡兰畦上门求助,申请公派出国留学。不料杨森乘人之危,不仅不答应,反而暗示欲将她纳为姨太太。这时她才看清军阀都是一丘之貉,决心摆脱杨森的控制。朋友们得知她处境艰难,便设法将她推选为全国学联第六届大会代表,去上海暂避。风声过去,她才潜回重庆,借住朋友家中。在重庆,胡兰畦认识了温文尔雅的川军青年军官陈梦云,二人结为夫妻,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1926年,胡兰畦夫妇来到大革命时期的中心——广州,投身时代洪流。她加入国民党左派,被分到中央妇女部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邓颖超,进而结识了周恩来、李富春等共产党人,马列主义的思想像涓涓细流,浸入她干涸的心灵,使她明白黑暗的社会制度是造成妇女悲惨命运的根源,唯有民主革命才能改变这一切。

胡兰畦不再苦闷、空洞、悲哀,有的是冲天干劲。1926年9月,她奉命回重庆,策动四川军阀拥护广州政府,拥护北伐。她以女子工业社理事身份为掩护,宣传、鼓励姐妹们开阔视野,关注时事政治。胡兰畦随身携带一个铁皮话筒,雷奔电走,在姊妹成堆的地方公开演讲,深入浅出,启发姊妹们的觉悟。这样的演讲无所谓形式,无所谓用词,只是用思想上的巨大震响,惊醒麻木的女同胞,打倒列强、铲除北洋军阀。

经济独立、教育平等、政治平等、婚姻自主、妇女解放等口号早在五四时期就已被提出,但要实现谈何容易,妇女必须得有自己的组织。许多大城市已建立起妇女部,但在基层却未有听闻。1926年秋,胡兰畦来到合川县,借鉴在广州学会的方法,联系当地士绅卢作孚、黄云龙和教育局长周尚群等人,依靠县立女中学生,广泛发动各界妇女,成立了合川妇女联合会。妇女的解放首要是经济独立,胡兰畦便从各界捐款中拿出一笔钱,买了两台缝纫机,培训女工,还办起服装店、洗染店,实践妇女革命的理想。

◎1932年,胡兰畦(左)与德国好友合影

学习如饥似渴 经受严酷考验

北伐军乘胜前进,合川的国民党左派在中共重庆地委的领导下也乘势建立了左派县党部,国民革命运动轰轰烈烈。1926年10月,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前身为在广州的黄埔军校)欲在四川招生400名,胡兰畦读报时得知此消息,喜出望外。她早就知道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也明白自己要学本领就该进军校去。她积极备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31名女生中的一员,不久即东下武汉就学。恽代英当时是军校的政治总教官,师生重逢,在黄鹤楼遗址、在东湖堤畔,老师语重心长,又给她讲了不少革命道理。

◎1934年,胡兰畦(前排中)在苏联出席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

从前的胡兰畦,只知道人是要读书的——读书是为什么?找一份事做。做事为什么?人长大了总是要做事的。现在她知道,独立自由、劳动者当家作主才是革命者的终极目标。她想加入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的共产党,却因家庭成份不好被拒之门外。她曾感到委屈,却一天也未停止从事妇女运动。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也在武汉搞“清党”,无数共产党人倒在屠刀下,白色恐怖加重。这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残酷洗礼,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抗争的勇气,就挺不过这一关。在这个高度敏感的时期,胡兰畦表现得极为坚强,她辗转去上海、江西,与国民党右派作坚决斗争。

1929年底,胡兰畦获得一个赴欧洲考察的名额,于是乘船到德国求学。文凭并不意味着什么,但对她来说,革命者应该掌握更多的知识。她半工半读,艰辛的日日夜夜中始终有昂扬的钢铁意志支撑着。在马克思的家乡,她目睹了资本主义的腐朽,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感知,政治觉悟不断提高。经留德的廖承志介绍,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1931年7月,宋庆龄的母亲去世,胡兰畦陪同正在德国的宋庆龄回国,其间又受到不少教诲。“九一八”事变后,她再次前往德国,一共呆了4年。因在反法西斯大会上发表演说,胡兰畦被警察秘密逮捕,坐了3个月的牢,并被驱逐出境,流落法国、英国、苏联。在此期间,她瞻仰了马克思墓,并参加为苏联作家高尔基守灵及送葬的活动。1936年,胡兰畦回到祖国,在香港搞统战工作,联络陈铭枢,还参与了国民党左派组织的福建省人民政府活动。福建省人民政府失败后,她又随陈铭枢去苏联,但却被王明、康生打入另册,遭到猜忌。

1937年,日军侵华,国共第二次合作。胡兰畦先后在上海、武汉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担任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带领一群女兵深入敌后游击区慰问抗战将士,既演讲,也演出文艺节目,很受欢迎。因她组织有方,卓有成效,撤回重庆后被国民政府军委会任命为少将指导员。有了这个身份作掩护,她办事方便,一些比较困难的工作,组织上都分配给她去做。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她办保育院、办农场,为党筹措经费,积蓄力量,多次资助新四军军长陈毅的父母及其他抗日官兵家属。

1946年春,已升任国民政府贵州省省长的杨森,不知道胡兰畦的真实身份,请她担任《贵州日报》社长。胡兰畦想到办报纸影响很大,于是欣然来到贵阳,接过这份国民政府的机关报,并利用它发表中立言论。然而,国民党一发动内战,报纸就奉命要发表“戡乱”消息,她也顶不住,便辞职而去。解放战争时期,她策动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张轸起义,又去上海参加地下工作,迎接大军进城,唱着“解放区的天”走进了新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胡兰畦在不同岗位任过领导干部。在历次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她因经历复杂而受到冲击和迫害,可她不曾言悔。因为她记得恽代英等先烈的英勇业绩,他们就像一阵浩荡的风,播扬过轰轰烈烈的生命意志,风吹过了,却永远燃烧着千万颗心灵。

胡兰畦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革命战士。她是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将军军衔的7位女性之一,与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廖承志、恽代英、陈毅、吴玉章等人都有过密切交往。而鲜为人知的,是她在苦苦追寻革命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坎坷与经受的精神洗练……

◎被授予少将时的胡兰畦

杨山山】

猜你喜欢
杨森恽代英重庆
重庆客APP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身价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民国军阀有情义
刘伯承拒绝杨森“起义”
“半路”老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