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 博 王远林
一个重庆老同盟会员的传奇人生
文◎赵 博 王远林
认识谷学书先生已有数载,因为大家都是红色收藏爱好者,经常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藏品。一次,谷学书先生拿出一件国画大师徐悲鸿在抗战时期曾经用过的皮箱叫大家鉴赏,顺道讲起了他的外祖父石荣廷和徐悲鸿的一段友谊,讲起磐溪石家花园的兴衰。在石荣廷后人的讲述中,这位重庆老同盟会员的传奇人生在我们的眼前徐徐展开……
石荣廷,号兴全,字琢光,祖籍重庆江北县仁和乡大龙山,1880年农历腊月十九日出生于重庆市中区三牌坊。其父石代华于19世纪中后期在重庆大梁子半边街开设“云昌号”经营布匹杂货,后毁于大火,家道败落,父母忧伤成疾,不久相继病逝。年仅8岁的石荣廷只得依靠姑父汪汉卿,并随之习商至成年。石荣廷聪明好学,精明能干,表现出极强的经商才干,他前后经营过天成公、德源山货号,庆丰恒药材号,荣光、鸿森、鸿飞猪鬃厂,安靖、祥昌、五福尉盐号,全盛昌、美通钱庄,璧山县炭坝煤矿厂,建华地产公司,群益纱布号,与人合伙经营九江轮船公司、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畜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步步发展,成为重庆工商界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中,在经营山货皮毛贸易方面,他可算得上重庆的第一人。
◎徐悲鸿在抗战时期使用过的皮箱
◎石荣廷
民国之前,重庆皮毛商品贸易并无单独的组织形式,主要由当时的药材业等附带经营。其中,水牛皮在明代就有陕西客商前来走水路办运出川,黄牛皮、羊皮等则在清光绪初年才开始有人经营。重庆皮毛商品直接运销出口是在1889年后,英商立德乐来渝开设“立德乐洋行”,在重庆大量组织收购该宗商品直接运销国外市场。随着皮毛商品业务的日趋扩大,专门经营者逐渐增多,才有单独成邦的趋势。1913年,石荣廷与张荣廷、宋成三、宋文斌等12人发起成立“重庆山货皮毛研究会”。1923年,“重庆山货皮毛研究会”奉国民政府农商局命令,即向政府登记,并改组为“重庆皮毛山货邦同业公会”,石荣廷担任同业公会主席。至此,重庆皮毛山货行业才正式分邦确立。同时,规定了山货业经营范围为牛羊皮、猪鬃、羊毛、鸭毛及倍子、生漆、丝茧等货品。
猪鬃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主要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重庆最早从事猪鬃加工的厂家是一些梳制作坊。1891年,英商立德乐设立猪鬃洗制厂,到1904年,英商、德商、法商、日商等洋行皆设厂制货。1909年后,猪鬃制业由华人经营的洗房大增,据1935年的《四川省之山货业》记载,重庆有专事猪鬃洗制的洗房六七十家,其中以石荣廷的“鸿飞”规模较大。1934年,石荣廷在重庆江津开办“顺记鸿森洗制猪鬃加工厂”,全厂有200多工人,利用川南和贵州等毗邻地区的原料加工,每年生产600担以上。生产的熟鬃交重庆验收后,用“虎牌”商标出口。
猪鬃是制生活用刷、工业用刷的重要材料,和平时期建筑工业最为需要,战争时期军用工业,尤其是飞机、军舰、汽车等制造业都离不开猪鬃。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全国出口贸易特别是猪鬃贸易的控制。当时,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光甫召集会议,提出成立一家以经营猪鬃为主的畜产品公司,参加会议的有时任四川建设厅厅长何北衡、中国银行重庆分行经理徐广迟、中国植物油料厂经理张禹九和“古青记行”经理古耕虞等,石荣廷作为重庆市山货同业公会理事长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决定成立“四川畜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1938年3月10日公司成立后,古耕虞任总经理,石荣廷为董事会成员之一。抗战胜利后,四川畜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总经理办事处,掌握业务和资金调拨,在汉口、天津、沈阳成立分公司。猪鬃出口占中国猪鬃出口美国数量的70%,垄断了全国猪鬃出口总量的80%以上。
20世纪20年代前后,石荣廷把一批山货、药材向英商百里洋行保险公司投保,在投保期中这批货物被火烧毁,百里洋行却拒付保险费,反诬石荣廷有意放火诈骗,由此引起一场诉讼。官司打到中央政府,最后由北洋军政府作出裁决,大意是:失火属实,百里洋行应全数赔偿。石荣廷胜诉,得银洋10万元,为重庆商界在外国人面前大长了志气。
◎石家花园里的石虎。现为重庆市江北区文物保护单位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并深入内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受帝国主义列强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1906年初,同盟会重庆支部成立,推杨庶堪为首盟,朱之洪主持党务,主管宣传联络。应孙中山关于重庆支部组织会党参加革命的要求,本为汉流(即袍哥)世家的朱之洪利用家族及他本人在袍哥中的声望,游说巴县各场镇公口“舵把子”积极支持重庆反清活动。1909年,杨庶堪、朱之洪、张培爵等众多革命党人汇集重庆,积蓄力量,大力宣传革命,为重庆起义作准备。
石荣廷很早就参加了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哥老会组织,又与同盟会党人杨庶堪、朱之洪、向楚等人是同乡好友,受他们的影响,年轻的石荣廷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萌发了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关于当时的心情,石荣廷在1950年6月出任重庆市人民救济事业服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时的自传中这样写道:“清政不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09年,他坚定地参加了同盟会,并用自己的钱来资助革命活动,对办报、办学,宣传革命思想不遗余力。
1911年8月以后,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并逐渐发展成为由同盟会领导的推翻清王朝在四川统治的保路同志军起义,独立浪潮席卷全川。同盟会重庆支部加紧进行重庆武装起义的准备,还效仿黄花岗起义的做法,组建了一支以同盟会会员石青阳、卢汉臣为首的敢死队,作为发动重庆起义的骨干力量。石荣廷就是敢死队成员之一。武昌起义成功后,辛亥革命进入高潮。同盟会重庆支部先在重庆附近州县发动了起义,各县纷纷独立。11月22日上午8时,杨庶堪、张培爵等同盟会党人召集各界代表在朝天观开会。当天,重庆革命党人宣布重庆独立。
重庆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敢死队队员身份参加革命活动的石荣廷不求闻达,以服务桑梓为己任,热心社会事业,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在重庆及川东南各地创办实业,设义务学校、慈善机构等多所。
20世纪30年代,石荣廷历任猪鬃牛羊皮输出业同业公会会长多年,并创办新民小学,每年由公会补助经费,学校一直办到1954年,后改为东华小学。石荣廷不仅自己办学,还对中共南方局主持创办的蜀都中学给予大力支持。
1944年,经中共南方局周恩来同志和董必武同志指示,私立蜀都中学在江北磐溪创办,作为掩护同志、培养干部、联系群众、开展活动的阵地。学校表面上遵守国民党政府法令,教材选用正中书局的国定本,教师却讲授进步内容。建校不久,蜀都中学就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经常有一些流氓和不明身份的人制造事端。1945年,学校开办高、初中班,有学生300多人。到1946年,学校已开办小学、初中、高中,有500多名学生。校方为学校安全考虑,按周恩来同志关于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的指示,请来在磐溪地区乃至重庆都颇有声望的石荣廷出面主持公道,并聘请石荣廷为蜀都中学校董。石荣廷并不推辞,又让出磐溪石家花园的空房子江家院给学校开办大学先修班,拿出田土平整后作为学生运动场。石荣廷还把自己的女儿石永凤、石永惠,儿子石永智、石永信送到蜀都中学读书,对学校起到了保护作用。原蜀都中学校长周学庸在1958年10月回忆当时的情景写道:“蜀都中学刚开办那两年,反动派常常唆使流氓、特务到学校滋事,使学校不得安宁,意图搞垮学校,后来我们聘请石荣廷担任校董,他在群众中是有威望的,我们在处理特务滋事这类问题得力于石荣廷老先生的关怀亦不在少数。”原南方局秘密交通组工作员杨宗明在1958年11月12日给石荣廷女儿石永凤的信中也写道:“抗战胜利后,南方局迁移,我在四川省委领导下工作时,1947年春去蜀都隐蔽了一段时间,担任事务主任。就当时所知,你父亲在蜀都办学方面是大力支持的,对社会公益事业也很热心,蜀都能在石家花园办起‘大学先修班’全靠你父亲的支持。那个‘大学先修班’对于我党隐蔽精干、积蓄力量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石荣廷的小女儿石永惠在石家花园正房前
石荣廷的一生主要经营商业贸易,但他也一直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出钱出力,深受各界人士赞誉。
辛亥革命后,四川大小军阀各自割据一方,形成防区制。21军军长刘湘任四川善后督办时,提倡建设,兴办实业。重庆是四川的金融重镇、水陆交通枢纽、货物集散的重要港口,一直是刘湘防区的中心。1927年,刘湘在重庆成立“渝简马路局”,责成唐式遵统筹公路事业,潘文华筹建重庆自来水公司,刘航琛筹建重庆电力厂。由于资金缺乏,向商界筹措,设立渝简马路路股经收处,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货股经收处等3个处,处长由官方派任,副处长由工商界推任。因热心公益事业,石荣廷经公众推任该3个经收处的副处长,具体经办筹资事务。他本人也对这3个工程项目入了股。
1927年春,重庆自来水公司筹备处正式成立,但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要顺利推行筹备工作相当困难。首先是资金数额大,由于是官督商办性质,地方政府不拨款,各绅商人士又认为自来水公司利薄无钱赚,不愿拿钱入股,难以筹款。其次是全套设备靠外国进口,土木工程量浩大,技术力量缺乏等等,都不是一时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直到2年后才开始土木建筑工程,5年后才开始供水营业。但后续工程还没有结束,所需经费经筹备处开辟稳妥资金来源的建议和争取,自1930年起,在“渝简马路”巴县段路股临时经收处收货股2%以外,附加2.5%作为投入自来水公司的股金。这一收入终于支持到工程完成和债务清偿。
1933年11月,监委会根据重庆市政府意见,改选石荣廷担任重庆自来水公司经理。对未完工程的修建,市政府主张交由官僚资本的华西兴业公司承办。但兴业公司提出的改建和扩建计划,监委会与总工程师税西恒认为,仅改换水泵和附属工程即需款30万元之多,不免太贵,而且根据已有经验,改建扩建自己能完成,故未同意。石荣廷也认为华西兴业公司购机价格过高,会大大增加各界负担,拒不接受政府主张。因恐杀身之祸,石荣廷辞去所任职务,离渝寄居川南,虽人逃脱,但其家被毁抄。
◎徐悲鸿夫人廖静文(中座右)1998年回到石家花园与石永惠(中座左)及当地群众在一起
20世纪20年代,石荣廷在上海经商时,见一公园门口立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非常气愤。他对家人讲:“我回重庆要修花园式的住宅,还要把周围修成公园,供大家游玩。”
1931年,时任重庆商会会长、川东慈善协会主席的石荣廷,斥资从蒙氏三兄弟手中买下江家堰(即现在磐溪河)及周围的农田坡地约150亩,立即着手进行培植改造,在磐溪渡口上一山顶(现石门渝江村1号)建造了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和庭院。他给这座园林取了两个雅号:“培园”、“磐石书屋”。这座庭园是集书法、石刻、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花园式住宅,故人称石家花园。石荣廷对这片土地的综合规划修整,使河流上下游均得到改观,溪流潺潺、林荫翳翳,供当地人游玩。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抗战期间,石家花园迎来了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
石荣廷很喜欢书画,他特别仰慕徐悲鸿先生的画品和人品。因此,1937年底,当徐悲鸿随国立中央大学迁址来到山城重庆后,石荣廷就多次登门拜访,诚邀徐悲鸿来石家花园落脚。徐悲鸿听闻石荣廷在社会上的口碑不错,多有善绩,且有爱国心,加上盛情难却,便答应了他的邀请,从沙坪坝搬到江北磐溪来居住。其后,徐悲鸿还以石家花园为依托,在此创办了带研究性质的中国美术学院。
徐悲鸿在石家花园生活近8年,开始了他的巅峰创作,《群马》、《奔马》、《六马图》等绝世佳作也由此诞生。这一时期也是徐悲鸿创作的最高峰,他在重庆完成了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1943年3月19日,徐悲鸿在当时的中央图书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国画、油画、素描百余件,轰动山城。
那时,由于日军频繁空袭,徐悲鸿只好躲进石家花园石崖下,在一个小小的天然防空洞内作画。如今卖出天价的《巴人汲水》、《巴人贫妇》等大部分名作,都是徐悲鸿在防空洞内创作完成的。同时,他也把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融入了这一时期的画中,《愚公移山》就是典型一例。
由于地下石屋比较隐蔽安全,抗战全面爆发后,这里曾储藏过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从南京迁移而来的珍贵档案;20世纪40年代,重庆地下党和进步人士曾多次借用此地开会——如中共南方局青年组领导的中央大学新民主主义青年社,当时的地下党员胡甫臣(胡子昂的侄子)、刘厚生、方倌德,进步学生李恩杰等都在石屋内开过会。
石荣廷交际甚广,性直好客。“培园”建成,常年宾朋满座,无论是士农工学商或是国民党军政要员、社会名流、高僧名道,都常常是“培园”的座上客,齐白石、于佑任、郭沫若、张大千等都到石家花园作过客。
20世纪30年代前后,石荣廷在山货贸易事业上获得成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影响,他把济弱助贫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将大量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社会慈善救济事业的活动中。
早在1912年,石荣廷就是江北尊德善堂的会员,后来被选为该善堂的理事,每年捐款支助善堂开展救济活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石荣廷先后担任过重庆巴县贫民教养工厂厂长、万国同盟会中国红十字会江北县分会会长、同仁义冢会会长、川东南慈善联合会主席、重庆市收容所所长、重庆市救济院院长、重庆市援溺所常务理事、重庆市第一无息贷款所理事、重庆市政府冬令救济委员会委员。1950年,石荣廷担任重庆市人民救济事业服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是重庆慈善团体方面的主要活动人物之一。
辛亥革命后,四川军阀割据,年年混战,造成流离失所的乡胞来渝甚多,以沿街乞讨为生。担任民间慈善团体负责人的石荣廷,针对流民涌入城市这一情况,组建收容所,组织收容力量,将外地流入市内乞讨的青少年集中教以技艺,艺成后出所谋生,先后收容解救千余人。石荣廷还出资开办国学专修馆,招收贫困青少年施以教化。他主持的万化慈善会、明道善堂办了一个织布厂,招穷人做工。当时的慈善会无活动基金,又无田房租石,每年各项施舍救济由属会同仁募捐。平时开展的救助活动主要有施棺、施茶、施药、施诊、济米、济孤老、济贫苦节妇、救生捞埋浮尸等等。遇自然灾害时,往往都在地方政府发放受灾补助之前就开展施救,所以很受灾民感激和社会称赞。
抗日战争时期,石荣廷领导的龙华寺慈善会向前方将士捐献“雷击散”、“霍香正气丸”、“虐病丸”等药,每年约50大箱,每箱5000小包,7年共捐350余箱,按一人一次服量,可供175万人服用。慈善会的这种爱国举动,曾受到当时重庆卫戍司令部、军政部及冯玉祥将军的表彰奖励。
1947年,作为市参议会参议员的石荣廷还担任“明道善堂”的监事。这个善堂有会员50余人,除大家捐赠外,主要靠经营寿板盈余来安排善施。据当年的统计,施孤老粮花费国币84万元、节妇粮40.8万元、救急药20万元、施茶100万元、施棺150万元、临时救济费10万元,共计花费404.8万元。经市社会局考核,明道善堂由于办理社会救济事业成绩优良,按照私立救济设施减免赋税考核办法减免赋税。
1951年,石荣廷在土改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于当年3月5日以“恶霸罪”被判处死刑,终年71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依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对“文化大革命”中及其前后形成的各种冤、假、错案陆续进行了平反纠正。当时许多友人都建议和支持石氏子孙向组织上提出对石荣廷一案进行复查。于是,经石荣廷后人奔波查证,四处收集资料,终于找到了证据和当事人。1985年底,石荣廷的子女石永礼、石永智、石永信、石永凤、石永惠,孙辈代表石绍霖据此提出申诉。江北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1986年5月19日研究认为,原判主要事实失实,构不成恶霸罪,原判定性判处不当,应予纠正,并于7月8日对石荣廷一案改判无罪,宣告平反。1986年8月15日,《重庆政协报》以《原判定性不当 石荣廷获平反》为题向社会报道了这一消息。
◎现已82岁高龄的石永惠与其爱人谷九钧
◎1986年8月15日,《重庆政协报》刊登“石荣廷获平反”的消息
(感谢石荣廷之女石永惠、石荣廷外孙女谢锡坤、石荣廷外孙谷学书提供资料)
杨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