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振 辛 玲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
四种版本《现代汉语》教材修辞章的比较研究
王卫振 辛 玲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
文章着重比较分析了四家《现代汉语》教材修辞章节的篇章布局、结构特点和辞格选择的不同情况,在分析中总结不同版本的编写特点。通过较为周详的比较分析来揭示修辞学的规律与教学特点,为修辞学成为一门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语言应用课而贡献绵薄之力。
现代汉语;教材;修辞章;教学研究
修辞部分的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现代汉语》课程中的重要章节,也是让学生在学习完语音、词汇、语法之后需要重点学习的语言运用课程。就笔者所了解的关于修辞一章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学《现代汉语》教学有日渐淡化修辞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在大学汉语教学中愈演愈烈。这样的学习现状跟修辞学本身的学科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也跟教材的选用有一定的联系,好的教材必然会对教学效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在修辞学理论指导下重点研究国内几部较有影响力的《现代汉语》教材中的修辞章节,分析这些教材的体系与特点,试图在简短的分析比较中提炼出修辞学以及修辞学教学的一般规律,进而指导今后的修辞学教学实践与研究。
修辞学属于文学与语言学的交叉性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任务等方面不是很容易为广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修辞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任务、学科发展前景等问题。惟其如此,才能让《现代汉语》中的修辞部分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一章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重要课程。
修辞学被边缘化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对语言研究来说是非常不应当、不科学的,另一方面对语言的应用来说也是不可取的。当你置身于大学校园里时,你会听到许多稀奇古怪的言语,比如:“有木有”、“杯具”、“给力”等,即使是中文系的学生说出一两句错句或病句也是司空见惯的事,那些没有受过专业语言文字教育的学生的语言面貌更是不堪忍受。所有这些都向我们语言工作者提出了更加尖锐的挑战。修辞是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等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语言应用课,其综合难度要比语言学的其他分支课都要大,所以,我们可以说修辞学是《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章节,更是难点章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细致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特点,进而才能重视修辞章节的教学,不断提高中文系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
本文选择了四本较常见的《现代汉语》教材进行修辞章节的比较分析,希望能对修辞教学以及修辞研究带来一些清新的空气。选用的教材主要有黄、廖本[1]、胡裕树本[2]、张志公本[3]、邢福义本[4]。以下对这四本教材修辞部分的篇章布局、结构特点、辞格选择情况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对这四本书修辞部分的篇章布局进行比较。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见如下表:
通过分析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黄、廖本修辞一章的总体特点是论述比较系统,对修辞所涉及的内容都有较为详尽的说明。综合来看,其系统性较好,逻辑性较强。既注重了积极修辞的学习,又谈到了消极修辞的作用,论说全面而具体,不足之处应该是太注重辞格的阐释,它用本章近一半的篇幅去讨论汉语辞格,这恐怕是受到唐钺的《修辞格》影响罢;胡裕树本将修辞一章分为六节,虽然没有黄、廖本的节数多,但是就其系统性与深度来说,并不逊色于黄、廖本。虽然胡裕树本没有具体的章节来谈辞格,但是在通读教材后你会发现它所讲的辞格是在具体的例句中显现的,笔者认为这是最高明的辞格教学方式,化有形于无形,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辞格的运用要适应语境题旨,甚是高明;张志公本是张志公编纂的现代汉语教科书,在国内影响较大。修辞被列为下册(全书一共三册),以一本书的篇幅分为五章来论述汉语修辞问题,这是本书的突出特点,可见张先生十分重视修辞问题。另外,在书的后面还开有修辞专题与附录,这样对于学生自学修辞是非常有利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编写目的,让学生在懂得一定修辞原理的基础上去深究其中的内涵;最后是邢福义本,其与以上三家教材比较起来,可谓是中规中矩、平平淡淡地来谈论修辞,教材中的新点与亮点不多,但是其在论述“词语的选择”一节时,从词语的意义、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来谈论词语的运用,是一个创举,也是对其他教材有关本节内容的一个补充与发展。
图表1:不同教材修辞节的篇章结构
其次,对四家教材修辞章的行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修辞学的学科性质,修辞学一般包括:修辞学定义、研究的对象、修辞的基本原则、辞格的性质与系统以及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等几个基本问题[5]。能否对上述的几个问题做出科学的解答是判定修辞章编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黄、廖本是按照修辞学的一般规律展开的,讲到了什么是修辞、修辞与语境的关系,以及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最后是学习修辞学的目的。这样的行文结构既考虑到修辞的学科实际,又照顾到修辞教学的效果,逻辑性较强很值得肯定;胡裕树本讲到了修辞的对象与任务、修辞与语法、逻辑的关系、修辞与词语、句子、句式、语体和风格等内容。从该本的行文结构上来看,其更注重从宏观应用的角度来研究修辞,这是本书的最大特点,也是胡本对修辞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就是在具体的言语实例中来学习和探究修辞规律,是应该引起高校教师重视的一个教学角度;张志公本的行文结构大致是:修辞的定义、修辞的性质和内容、斟词酌句以及篇章结构风格等。本书篇幅较多,对很多问题的阐述较为详尽,比如词和句的修辞问题,本书分为5节来讲,讲解透彻、内容丰富、旁征博引、理论联系实际,在这四本教材中,它的丰富性最值得肯定;邢福义本在行文结构上跟以上的三家相比,亮点不多。总起来说,行文之间平平淡淡,创新不是十分突出。
最后,分析一下这四本教材对辞格的选用情况。本文通过统计的方法来探讨这几种版本教材对修辞格的收录情况。如下表(+代表书中有,-代表无):
图表2:辞格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上表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黄、廖本对辞格的选用较多,一共有二十一种,可以说是囊括了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辞格现象。辞格多并没影响其论述的深度与广度,以“双关”为例,黄、廖本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个角度来研究。总起来说,黄、廖本分法得当而且兼顾辞格的深度,在辞格这一部分该书表现得较为突出、亮眼;关于胡裕树本,从全章的写作体例上来看,没有专节的辞格篇。仔细阅读文本后你会发现,在“词语的配合”、“句子的锤炼”以及“句式的选择”三节中,你会看到辞格分布在作者对言语实例的阐述中,大致共有十三种,这也正是胡本的特色之处。其中还有一些被大多数人所遗忘的辞格现象,比如:移用(陈望道称为“移就”)、示现、错综等,而这些陌生的修辞格都是从陈望道先生那里继承过来的;张本对于辞格的论述在范围上不是很大,一共七种,但是在深度上是其他三家本子所无法比拟的。就比喻而言,其将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借喻、讽喻四种,而且资料翔实、论证清晰,更可贵的是作者在讲解完一种辞格后,还重点论述其在运用中所应注意的问题,这样的教材实用价值极高;邢本立足于常用修辞方式,一共选了十四种辞格。其论证以简洁著称,比如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简单明了,十分精炼。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辞格定义还是更具体一些为上。陈望道先生对“譬喻”(比喻)的定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6]。可见,对基本概念的定义界定还是需要明确与准确的。
教材的选择是影响学生能否学好修辞章节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也是《现代汉语》修辞教学者所要考虑的十分关键的问题。笔者认为,教材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受学生实际水平制约。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重要规律,修辞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掌握学生的实际语文素养进而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教材,这是实施高效修辞教学的第一步;其次,受社会与历史时代发展制约。有一些修辞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比如:转类、跳脱、避讳、示现等,如果这样的修辞还在教材中出现,这样的教材应该为我们所摒弃。因为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什么时代说什么话,也正体现了修辞的鲜明时代性,可见时代因素对修辞教材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也受到修辞理论的发展变化影响。新的修辞理论产生必然会导至修辞教材的变革,而且修辞理论的更新较快,也是言语不断发展与演变所引起的。所以,修辞教材应体现当代最新的理论要求。就这四本教材来说,尽管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是笔者以为:综合来说还是胡本的修辞章节讲得更精炼与明彻,其虽章节不多,但能屡屡击中修辞教学核心,惜墨如金也都是关键之笔。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笔者以为:在以后的修辞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重视修辞章节的教学,注重深挖教材,不断补充新鲜、典型的修辞材料。对于修辞部分,教师不应该回避不讲而是应该有重点、有新意地讲解,还要不断使用当下流行的修辞方式进行修辞教学,比如关于网络对“我爸是李刚”的仿拟讲解,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修辞。其次,追求创新是修辞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为什么不喜欢去花时间来讲解修辞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没有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修辞创新,当他们的知识只是一潭死水的时候,又怎能给学生一汪清泉呢!最后,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修辞现象中找到永恒的修辞规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知识与规律,只有将最核心的修辞内容教给学生,才是修辞教学的根本之道。永恒的修辞规律有:适应题旨、情境等[7]。总之,修辞在随着题旨情境、语言文字的变化而变化[8]。修辞教学也要根据时代的特点而不断发展变化,否则,就会违背修辞学的基本特性。
本文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修辞学教材的选择意见和修辞教学的建议,有列表式分析,也有数据型统计。在对四家教材的统计分析中,阐发修辞的学科特点与性质,为今后大学修辞教学提供一定的参照与指导,进而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不断提升他们的修辞能力。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张志公.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王培基.修辞学专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5—103.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72.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11.
[8]宗廷虎.论新中国成立后陈望道修辞学研究的重大发展——纪念望道先生诞辰120周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78.
G423.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标识码] A
A
1671-5136(2011) 03-0100-03
2011-06-26
王卫振(1984——),男,河南商水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汉语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研究;辛玲(1987-),女,山西盂县人,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汉语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