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睡起,感觉又到了别处;我屡屡感觉自己生活在别处,年复一年,几次三番。
这似乎是我的一己之私,又似乎不仅仅是;昨天还与一位年长的友人讨论,一个人要想在某地真正扎根,单单自己是无法完成的,至少应该沿袭三代。按照这个逻辑,异域感存在于我们许多人的内心,需要如尘土般累积的岁月去消除。
显而易见,我这一辈子,都将生活在别处。
这真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然而最让人头痛之事还不止此。因为依据我十年前的理想,对于这城市,我心存蔑视。蔑视有一个很缥缈狂妄的前提,即所谓志存高远。但十年过去,如鸟儿敛翅,我不仅没有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飞来飞去,反而同周围许多人一样做了最及时的选择。我在这里安定了下来,先成家,后立业。种种羁绊,使我同这里的联系越来越深。
以往的漂泊不是永恒的注解,但它们时时涌动如潮水,我需要对自己的做法做出解释。
中午时分,我带着儿子在省作协后面的巷子里走来走去。这在十年前想来简直不可思议;时间对我们心中的事物,简直具有无可置疑的推进作用。可这种想象并无法延伸,因为总有相反的种种。
我对自己人生的辨证预测即来自于这时候。
起因还是房子的事。这并不是我自己置办的物业,根据以往的经验,搬迁的可能随时都有。因为楼层低且包了阳台,而楼前又有遮挡之故,向阳的卧室里,光线有些暗淡。这还是在一天中阳光最浓烈的时分。如果天色差些,则房间里昼夜难分。
而我在杂事缠身的时候格外嗜睡。睡眠中多梦。梦中犹知身是客。最初的几日,浑身上下都弥漫着警觉,外面随便有一个什么动静都能把我惊醒。有一天酣睡中竟然隐约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被惊动后仔细辨别方知不是。妻子受我的感染,睡得也不踏实。至于儿子小小的身体里究竟潜藏着什么,则更是让我不解。他夜里哭闹,差不多过了一周才可以安然睡去。
房东是位年届八十的老大爷,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人虽搬离,但对留存下来的旧物,又样样不舍。因为取东西和送东西,他各来过一回。两次目送他离开,我暂时建立的归宿感立即消散。眼前的一切都在昭示着这是别人的房子。
每逢此时,我就觉得愧对家人。
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我一直在为房子的事情奔波。相对于微薄的收入,这个城市的房价总是居高不下。但与更大的城市相比,这里廉价的住宿又让许多人惊叹不已。每一天,我都在盘算自己的收入和即将购房造成的亏空之间耗费着心力,而现实中的每一次进益都显得无比重要。
这同我们的生活何其相似?我们总是在矛盾纠结中蹒跚着前行。
整整十年了,我已经无数次写过这样的场景,然而如果从连续性的时间看过去,事物似乎无可更改。所有的差异都是在切断了那些中间部分后形成的。
是的,我已经居住在这里。那些更频繁的动荡、朝不保夕的日子毕竟过去了。
而且,我应该很快地定居在这里。似乎不只是房子的事,但房子却使我们的居住权获得完整的命名。
无法确定我将在这里居住多少年,但以此为起点,我们或可实现更高的理想?
我们生命的构成中有许多被动的成分,赁房而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以往常常谈及的未完成的人生,未尝没有对自身基础不牢的怨尤?然而这应该不是决定因素。
我们只是设想,如果一切都稍好一些,或可免去许多无谓的劳顿。
基于此,我们暗下决心,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攀坡路有些吃力,但因为年轻,尚觉得可以对付。我在看房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老房子,它们丛生在城市的密林中。常常有歇晌的老人郁郁独坐于楼前,目光混沌地瞟着来人。也有得闲的中年人聚集一处,支一张桌子打扑克或麻将。头顶的树叶被微风吹拂,不时地落下一片两片。
秋天了,我衣着单薄地穿行于城市,偶尔会悄悄地打一个寒噤。近来雨水多,有时竟连绵不绝地下一个整夜。我经过的地方会有遍地泥泞。那正在整修的路段因为降雨之故也已停工一日两日。
许多地方都是陌生的,这使我不禁怀疑:这些年,我一直居住在这里吗?
这是一座并不很大的城市,它容纳我行将消失的青春,它俯视我的激情。我无知地鄙薄它时年龄尚幼,迄今我能说自己逼近中年,可以心迹坦荡地同它交流了吗?
这是一种多么盲目慌张的人生。如今仓促回顾,我发现自己的一部分思维仍然停顿在原处。我想要把昔日强烈的爱与冲动统统找回来。那么清晰地,我还走在一些曾经逗留的路途中,它们使遥远的旧日生活点滴呈现、慢慢复原。
有些区域,我是居住过的。它们遍布这座城市的各个方位。它们无法为我提供一个准确的城市坐标,但却使我的十年变得琐碎而完整。我在这里的日日夜夜,有过一些原始的见证。如今,所有静止的部分还在,它们不像时间那么沧桑而易碎。
我只在一个地方住过两年以上的时光。在那里,我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生下了儿子。我的家园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建立起来的。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从那里开始的。我一直记得那里的菜市场,夕阳漫山时分,我常常与妻子徜徉其间。那个四川口音的水果贩子,几乎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了,他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吆喝:“苹果,可好吃啦;香蕉,可好吃啦……”我看他时,他回报以满脸狡黠的笑。
伴随着每一次迁徙,是一段乱极了的时光。一些书籍永久地消失了,可能是被当做废品处理掉了;冰箱被不小心蹭掉了皮,被妻子心疼了半个来月;电脑显示器坏掉了,因为短期内安顿不下来,也没有心情去换新;电视机机顶盒、下水管道都有问题,需要一桩一桩地处理。最让我头疼的是,每搬一次家,都有至少一个月的光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而屡屡被搬迁的,又何止于家具、物品和书籍?
每次目睹旧房子的凌乱和空疏,都痛下决心:再也不搬家了,这是最后一次。但每次都没有做到。
尽管总在重复,但我们一直习惯不了;相对于平定的生活,这总是旁逸斜出的部分。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使生活归正,新的搬迁往往就临近了。有时是因为单位的更换,有时是因为房东突然变卦。似乎是,这些年过去,我们总是在纠正昔日的一段过错,简直无止无休。
我们的身体没有固定的栖息之所。在我们这个国度,真是一桩令人恐惧的事情。
无论从哪方面讲,我们都不会选择永远租房。就此看来,我们身上有着祖辈相袭的固执秉性。但我不以为这是坏的,因为这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
我至今仍常常从这座城市的老居民身上看到许多优越感的存在,在他们投向我们的目光中,有着极易察觉的傲慢与偏见。他们根深蒂固地抵触着一切外来者。
有时我带着悲悯之心看他们。
他们的生活似乎停滞了,有时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离开过这座城市。
他们的身体中,看不到丝毫流动的成分。
我从自己父辈的身上看到过相仿的场景:他们站在暖暖的冬阳下,眯缝着眼睛望着遥远的前方。我曾经猜测,他们在出神地思考一切过往。但事实上,他们可能什么都没有想。
现在,我们尚且年轻,或许有资格议论甚至诋毁上述行径,但当我们垂垂老时,面对儿辈们同样的指责,我们是否会想起此刻的荒唐刻薄?我们在自己的盛年曾历经的一切艰难,是否是老辈们的又一次翻版?
我的爷爷在世时,曾不止一次讲述过当年千里迁徙的壮举。只不过他们的迁徙很快落下帷幕,在异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我们的迁徙却迄今尚在进行中。
我不久前回去过爷爷离开的那个省份,同样千里疾行,爷爷他们用了年余,而我则是在大巴车上端坐一日。因为时日短暂,我并没有到爷爷离开的村庄去走一走,但在那相隔不远的海滨城市,我还是闻到了故土的气息。
我还到过比故土更加遥远的南国城市。在这段为时不长的天涯羁旅中,我更加深切地想念过爷爷当年的迁徙。唯一令我伤感的是,他们扶老携幼,而我则是只身南下。但这种对比可能毫无意义。爷爷他们当年忍饥挨饿,而我则是丰衣足食。
无法对今后的一切做出切实的假想,但人生总在回望中。
许多年后,我们老了,看到小儿辈的奋斗和挣扎,会怎样念及今天的一切?
那时的唏嘘感叹,总不会是同一种味道了吧。
责任编辑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