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摒弃学术功利化倾向

2010-12-31 10:19文/黎
创新科技 2010年12期
关键词:功利化学术研究科研成果

文/黎 程

应该摒弃学术功利化倾向

文/黎 程

近年来,在大力推动科技产业化、技术市场化的形势下,科技人员把眼睛盯在市场上,把精力投在产业上,把重点放在效益上,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科学的问题,必须适应科学自身的规律去发展,学术的问题也必须按照学术的规矩去运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系统链条中,科研成果的开发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而科学研究的前期学术研究领域则必须摒弃功利化,需要研究人员发扬淡泊名利、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的学术精神。只有按照科学自身的规律运行,才能推动科学的开展。

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社会,科学家放下学人清高的架子,发挥掘金的潜能,当然无可厚非。让过去神秘的科学研究走出象牙宝塔,走向社会大众,走向商业市场,为经济增长助力,也为自身发展增添物质基础,更为再发展提供资金后劲,照说也理所当然。但是科学研究与学术问题,要走完全市场化道路,除了要区分科学事业和科技产业的关系外,还要理清学术研究与科研生产两个不同的概念。

学术研究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精神劳动,需要心无劳骛,激情投入;需要潜心钻研,深思熟虑;需要深入其中,忘记自我;需要精心测算,反复求证。任何学术研究的成果,如果不付出巨大的心血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包括中间试验、工艺设计、产品研制、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当属科研成果的产业化阶段。这个阶段要营利,要效益,要产出,要推销,要市场。市场越大说明成果越好;效益越好说明科研的价值越高;产业化程度越高说明研究者贡献越大,事业越成功。

如果不加区别地把科学研究的前期学术开展和后期的产业化开发,都交付市场,科学研究的学术空间就会受到严重挤压,正常的学术探索氛围就会受到极大抑制,科学自由探索的精神和规律就会受到严重违背,科学研究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或者只能在功利化的层次上徘徊不前。试想一个满脑铜臭气的科研人员能够研究出有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恐怕只有天知道。

在一个普遍随波逐流,追名逐利的浮躁环境中,有科学工作者如能放弃功利心态,坚守一份学术研究的清高和寂寞,应该是科学研究中的“真金白银”,应该成为遵守学术创新之道的科学大师,也应该成为当下学术研究中值得倡导的时尚。

摒弃学术功利化,需要良好的学术心态。浮躁往往让学人失去自我,名利诱惑让捉襟见肘的常人毫不心动,实在太难。做些应景性的学术文章,立马可以名利双收,这大概是平常学人挡不住的诱惑。然而,不为功利所动,平心静气,潜心钻研,思常人之未想,言常人之未道,打造自身或团体的科研学术高地,无疑是种高难度的选择。这里没有聚光灯下的荣耀,也没有腰缠万贯的实惠,甚而还可能戮力追求一生也做不出什么学术业绩,失落的痛苦可想而知。所以,科学家保持良好心态,守住一颗宁静的心,才会有气定神闲物我两忘的创新境界,才能虚心面对成功的喜悦,坦然稀释失败的忧虑,领略奋斗过程中的精神慰藉与富足。

摒弃学术功利化,也要常怀敬畏之心。学术研究是神圣而崇高的事业,无所敬畏则人文尽失,找不到精神故乡的心灵寄托。因此,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要有殉道的精神。这里所说的殉道,是对科学事业神圣的追求,是探索和独创的情怀,是真善美纠结的胸臆。心存敬畏,就少了心浮气躁的骄狂,就不会沦为功利的奴隶,就有了坚守的韧性。因为没有坚守的韧性,学术研究就不可能持续,没有持续的创新,科学研究就不能称其为研究。科学家不是循规蹈矩的匠人,不是人云亦云的学舌鹦鹉,只有遵循学术研究规律,潜心研究,精心磨砺,才能在艰难困苦的跋涉中找到创造的乐趣,传递给社会公众睿智的发现和使社会广泛受益的发明。

摒弃学术功利化,还要有历史的眼光。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须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应当清楚地看到,岁月悠悠,大浪淘沙,虚名浮利的东西全是过眼烟云。急功近利与好大喜功,不可能造就出真正划时代的科学大师,也不可能研究出重大的科学成果。淡泊的生活,恰能开阔胸襟,砥砺意志,激发创新灵感,产生时代需要的重大学术成果。唯有不计一时一事的名利得失,才能摒弃浮躁,拒绝诱惑,孜孜不倦地追寻既定的学术研究目标。为当代谋福祉,在后世留美名,这才是对艰苦付出的最大报偿。

猜你喜欢
功利化学术研究科研成果
论研究生的学术批判素养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辽宁兴城觉华岛历史学术研究综述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解决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追求一流大学建设不能功利化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功利化及其主体性失落
对“无功利化阅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