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强,石润民
(1.武汉体育学院 田径教研室,武汉 430079;2.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
我国田径项目布局与发展对策研究
王志强1,石润民2
(1.武汉体育学院 田径教研室,武汉 430079;2.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
采用差距指数法和调查访问法,在对我国田径各项目的实力以及田径运动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面向2012年奥运会,提出了我国田径项目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对策。
中国田径;发展现状;项目布局
田径作为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奥运金牌最多的基础运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技水平,因而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面分析我国与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的真实差距,梳理我国竞技田径运动发展中的问题,对我国未来奥运争光计划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其中X1为我国田径各小项2009年前20名成绩的算术平均数/当前世界纪录,X2为世界田径各小项2009年前20名成绩的算术平均数/当前世界纪录。
对田径高级教练员岗位上海培训班,和广东、湖北、江西省等省市的部分体工队及省、市体校的田径教练123人发放经检验有效的问卷123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82.9%。
2.1.1 “差距指数法”的提出及意义
对田径项目的战略布局应基于对中国与世界田径各项成绩差距的准确把握。目前,人们较多地是从我国以往大赛(如奥运会)中去寻求优势项目,但是其弊端明显,因为:一方面,过去有优势的项目在3年或6年后不一定仍占优势;另一方面,个别优秀选手的出现并不能全面代表这个项目的潜力水平。为此,在考虑项目布局的过程中,应将总体水平较高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如某小项我国前20名与世界前20名成绩的标准化差距较小的项目。
北欧的投掷、加勒比地区的短跑和跳跃、中国的女子竞走等国内外传统优势项目的训练经验表明,一个优势项目的出现和长盛不衰,其背后一定存在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团体,而且也一定存在着对该项目特点科学把握基础上的训练理论、方法和实践。这是一个优势项目能使运动员一批接一批获得成功的原因。因而,有没有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团体是评价一个项目潜力的重要指标[1]。
本研究提出并引入“差距指数”,用以较客观地评价各项目的发展潜力。它从我国田径各小项前20名运动员整体水平与世界差距的点上切入,可较理想地分析和探求我国田径各项目的水平现状与布局战略。在得出中国与世界各项目的差距指数后,可以结合我国田径项目的现实状况,对我国田径项目进行分层、分类,进而对该项目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对项目布局进行探讨。
2.1.2 基于“差距指数法”对我国田径项目布局的分析
表1为2009年中国与世界田径各项前20名平均成绩的标准化值与差距指数比较。根据表1,可将我国田径奥运项目分为3个层次:优势项目 (“★★”,K<50),包括女子20公里竞走、女子跳高、女子10 000米、男子20公里、50公里竞走以及男子4×100米,面向未来两届奥运会,其目标应定位于争夺奖牌或金牌;一般项目 (“★”,50≤K<100),包括男子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110米栏以及4×400米接力等,女子项目是短跑、跳远、三级跳远、5000米、铅球、撑杆跳高、铁饼等,其目标是经过2-6年的努力,在成绩上获得更大的突破,力争进入前八名;劣势项目 (“☆”,K>100),其目标应定位于获得参赛资格。
表1 2009年中国与世界田径各项前20名平均成绩标准化值与差距指数比较[2-5]
优势项目是我们夺牌的主力项目,对其应进行全方位的重点投入[6]。在国家队和国青队的名额配置、经费、科研、后勤保障、大赛机会、地方优秀运动队 (二、三线队伍)的建设、教练员培训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为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可成立专项训练中心,定期集中全国的优秀队伍(员)进行集中的训练攻关;对于长期出人才的传统地区,成立地方专项后备人才运动基地,对其进行相对固定的投入;对于有较高积极性却基础实力不足的单位和地区,可根据年度全国、国际比赛成绩并结合向国家队的输送情况,实施动态投入,待其稳定在高水平后可列为重点专项基地。对一般项目,国家田管中心则可以根据成绩水平 (如达A标、B标的运动员数)在地方投入的基础上实施动态投入。劣势项目应以地方投入为主。
当然,在项目布局的问题上,不同的切入角度和计算方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将项目整体水平作为重点项目确定依据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相对劣势或一般项目中的个别优秀运动员。例如,张文秀是我国女子链球项目的优秀运动员,2009年其成绩世界排名第6,而由于该项中除她之外,我国再没有一个运动员进入2009年排名前20名,从表1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女子链球这一项目我国与世界水平的指数差距高达167,是我国所有田径项目中最大的一个。对于这种情况,在对田径项目分层投入的过程中,应预以兼顾。
此外,在重点项目的布局问题上,还应对基础项目有足够的重视。例如,短跑是田径运动之母,也是跳跃、跨栏等速度力量型项目的基础,尽管我国短跑项目有了一些进步,但整体上依然很落后。为了田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短跑项目应重点扶持。此外,还应考虑项群特点,如跳远与三级跳远同属远跳项群,成绩高度相关,可协调发展。以10 000米为代表的女子中长跑项群也是如此。
对体工队及省、市体校教练员的问卷调查表明,在提高我国田径运动水平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与训练的紧密结合和后备人才的培养。
2.2.1 教练员的培养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实践的主导力量,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决定因素[7]。与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的教练队伍相比较,我国教练的学历层次和运动经历并不差。调查表明,100%的体工队田径教练和93%的体校教练员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8%的体工队教练受过研究生教育。88%的体工队教练员为健将或国际健将,8%的为一级运动员,4%的为二级运动员;在省、市体校,这个比例分别为11%、67%和22%。
但是,高水平的运动经历和学历教育并不能解决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终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教练员永远站在训练理论与实践最前沿并能不断改进训练过程的基础。在本次调查中,9%的体工队教练和21%的体校教练员基本不阅读相关田径资料,46%的体工队教练和61%的体校教练员的阅读停留在《田径》、《田径报》、《田径教科书》等事物报导性和知识相对陈旧的教科书上,而对国外田径科技期刊以及国内相关体育科技杂志的了解甚少;个人的训练比赛实践和经验取代了与同仁的交流和进修、培训,成为其提高业务水平的主要方式。由此造成的教练员现状是缺乏学习与交流,对国际上先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了解甚少,闭门造车。此外,由于我国田径教练队伍多属运动员出身,以师徒相传方式传递着以经验为主的训练知识,很多教练员在专项基础理论上的薄弱直接阻碍了对运动训练新方法的探索。
在对训练的投入程度上,调查结果显示,21%的教练员自认为投入低于70%,39%的教练认为投入为80%,36%的教练员认为投入了90%以上。总体上,体校教练员的投入程度低于体工队教练。这是因为在我国,由于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教练员常常几十年工作于一个单位。这不仅于不利于教练员成长,而且造成教练员危机感、紧迫感的缺失,对训练的投入程度下降。由于体校教练的主要任务集中于二、三线队伍的培养,难以看到最终的训练效益,因而动机水平和投入程度均低于体工队教练。
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我国田径教练员的学习意识、能力以及敬业水平,是未来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而对热爱田径运动训练、勤奋钻研的“学者型”、“复合型”教练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田径水平稳步提高的关键环节。为此,可以采用岗前由老教练带训、岗位培训、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教练讲座等形式,促进教练员间的交流与学习;在教练员中培养在职研究生,提高其科研意识和能力;从硕士、博士毕业生中选拔和培养教练员,改善目前“行武当家”的现状;鼓励教练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运动训练实践第一线进行长期合作,相互学习;改革基层教练员激励机制,激发其成就动机,鼓励其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等。
2.2.2 项目的科学化训练
我国田径运动水平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训练水平的落后是根本原因。其中涉及的训练学因素包括:青少年训练的早期专项化和成年运动员专项训练不足,专项训练理论落后于训练实践的发展,训练实践中科技含量较低等。
专项化是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趋势之一。我国田径训练对专项能力发展的“错位”体现在青少年训练中的过度专项化和高水平训练阶段的专项训练不足。调查表明,85%的教练员认为我国田径基础训练中“拔苗助长”现象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这与我国现行的训练、管理和竞赛体制有关,以专项成绩作为评价基层教练员业绩的做法导致部分教练员急功近利,后果就是青少年运动员由于技术、伤病等原因发展后劲不足。与之相对,受传统训练理论影响,我国高水平田径训练存在专项训练不足的情况,表现为训练量大、强度小,忽视专项本身作为一种专项训练手段对专项能力发展的作用。运动员在低强度、非专项训练中浪费了时间,并产生了与提高专项竞技能力背道而驰的训练学适应。
专项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是制约我国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瓶颈之一。科学的专项训练能对项目特点及运动员特点有准确的把握。例如,我国铅球项目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直接原因就是有对铅球技术、训练理论的科学认识。然而,更多的田径项目尤其是落后项目,专项训练理论却很落后。因此,加强专项基础理论的研究势在必行[8]。本研究的调查表明,田径科研服务亟待解决的训练学问题依次是:有效的训练学恢复、专项训练手段方法的分析和创新、竞技状态的科学调控、技术机制及其诊断与分析等。
如今,要在高水平的国际竞技舞台上立足,仅靠勤奋与经验已不可能,在挖掘运动个体生理、心理极限的过程中,必须大力依靠先进的科技。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科学训练,但目前田径训练的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其中,有教练员本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研人员对训练了解程度的原因,但更主要的问题是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45%),以及科、训结合的管理、激励机制不畅 (36%)。调查表明,100%的教练员感觉需要科研人员来配合训练,55%的教练员对科研服务的总体印象比较满意,另45%的教练员持怀疑态度。
提高科学训练水平是我国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田坛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具体对策:
(1)学习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成立国家田径训练中心,用于国家队的培养及精英运动员的轮训。并与原直属体育学院合作,分项建立数个国家田径训练分中心,用于优势项目的定期集训,并将其办成一个训练、培训和科研一体化的综合中心。
(2)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建立科研与训练的共同利益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真正下到运动队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教练员为核心,真正促成训练与科研的结合,以实践牵动科研的发展。鼓励教练员提出攻关项目,并与包括当地体育院系在内的科研单位合作。
(3)加强田径基础理论研究,尤其是对专项恢复和专项技术、能力结构和方法学体系的系统研究。与相关体育院系合作,重组田径科技信息网,定期向处于田径教学和训练一线的教练员提供国外田径科学训练理论及国际田径动态。2.2.3 后备人才培养
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田径运动发展的基础环节[9]。本研究对二、三线后备力量现状的调查表明,体工队教练对现状持悲观的态度,75%的体工队教练和52%的体校教练认为田径二 (省、市体校)、三线队伍 (业余体校、重点项目中学)的数量和质量均不理想;被调查的教练员都认为二、三线的田径后备力量的质量相对于数量而言更差。如今,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大量减少,而一些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的职业化,更使田径项目的选材雪上加霜。在后备力量培养上,如何吸引有潜力的青少年加入田径运动训练、如何通过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提高青少年的成才率成为后备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
由于管理、激励机制的偏差,我国田径三级训练目标错位,成为其训练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本应为上一级打好全面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的基层训练单位却常以专项成绩作为目标定位,导致早期专项化,训练潜力耗竭。体工队教练在体校常常是无材可选,只好自己从娃娃抓起,这不仅造成国家有限的物质资源的浪费,更是有限人才资源的浪费。加强基层教练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改革管理、激励制度,引导训练目标转向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提高成才率,是当前后备力量培养中最具操作性的办法。
“差距指数”能较全面地反映我国田径各项目水平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用以较客观评价我国各项目的发展潜力。“差距指数”的分析表明,女子20公里竞走、女子跳高、女子10 000米、男子20公里、50公里竞走以及男子4×100米等项目属于我国田径优势项群,应对其在资金投入、竞赛管理、科技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
在重点项目布局问题上,在将整体水平较高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的同时,还要对基础项目有足够的重视,相对劣势或一般项目中的个别优秀运动员同样需要重视。
训练水平的落后是我国田径项目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科研与训练的紧密结合、教练员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提高我国田径运动水平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热爱田径训练、勤奋钻研的“学者型”、“复合型”教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我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强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完善科、训结合的管理、激励机制是我国田径项目训练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根本途径;加强基层教练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完善后备力量培养的管理、激励制度,提高成才率,是当前后备力量培养中最具操作性的办法。
[1] 郭素艳,时金钟.从奥运会看我国田径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4):57-58.
[2] 2009年世界田径成绩前20名(男子)[J].田径,2010(1):61-63.
[3] 2009年世界田径成绩前20名(女子)[J].田径,2010(2):61-63.
[4] 2009年全国田径男子前20名成绩[J].田径,2010(3):61-63.
[5] 2009年全国田径女子前20名成绩[J].田径,2010(4):61-63.
[6] 王勇.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下滑的成因与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3):101-104.
[7] 柴国荣,詹建国.我国高级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内容选择及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5):595-597.
[8] 詹建国,张雨.第29届奥运会世界田坛竞争格局变化特征分析——探讨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99-102.
[9] 李春雷.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目标定位、对策及可持续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7-11.
Track and Field Even ts Layout and Developmen t Coun termeasures in China
WANG Zhi Qiang1,SH IRun-m in2
(1.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430079,China;2.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On the basisof investigation of status quo and the strength of each event,using"Disparity index"and interview data,p reparing fo r the 2012 Olympics,this paper put fo rward the events layout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of track and field events in China.
track and field events in China;status quo;events layout
G82
A
1008-3596(2010)06-0051-04
2010-05-05
王志强 (1972-),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田径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