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2010-12-27 06:46:02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陈述课程标准新课程

柳 青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柳 青*

(大连教育学院 高中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正确的陈述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课堂;地理;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对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目标理论与方法指导,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混淆

“教学目的”是一种总体的、概括性要求,是宏观的、长远的,是指针和方向。“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具体的学生行为变化,是可观察、可测量解、可评价的,目标是目的具体化。一些教师模糊地理解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两个概念,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得太笼统,与教学目的混为一谈。

2.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

常常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描述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一些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往往非常关心课堂上要做些什么,如:“讲解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目标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通过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则没有设定。

3.用主题或内容表述目标

一些教师常常用教材中的标题或重点内容代替知识目标,如“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演变过程”“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只列出了教师必须教和学生必须学的内容,没有指出学生怎么学习和学习后达到的行为变化。

4.目标陈述缺少行为条件

在目标表述过程中,没有指明通过什么教学组织方式或运用什么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最后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

5.目标的陈述缺乏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陈述过于抽象概括,如“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陈述虽然指出了学习结果,但“了解”“理解”等行为动词,都属于学生学习中的内部心理过程,不能将学生的活动外显出来,无法直接观察与测量,致使教学目标缺乏可检测性,难以评估。

6.割裂三维目标

在目标陈述中为了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形式化地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些教师仍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仍没有作为新课改的“亮点”来凸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仍处于附庸、陪衬的地位。

7.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应付检查而罗列几条到纸面,或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现成的教学目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千篇一律,教学目标设计缺乏对实际教学的导向作用,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二、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是教师课程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准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1.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系统性原则。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整体上把握目标要求。一方面应从“新课程总目标一学段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一课堂教学目标”线索进行相互联系、衔接分析;另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二是教学目标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认知,还要在认知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过程,掌握方法,促进价值观的形成。

差异性原则。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针对这种差异制定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

操作性原则。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引导师生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可操作性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应包含两方面要求:其一,教学目标能表明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其二,教学目标能表明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1]

主体性原则。地理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将学生作为行为主体来陈述,改变传统设计中“使学生……”“提高学生……”等教师为主体形式,彰显学生是课程主动学习者。

2.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规范

以学生为行为主体描述学生行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获得的学习结果和行为变化,教师必须明确目标要指向特定的学生,是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切实转变。[2]不要使用“教会学生 ”“使学生掌握”“培养学生”等描述教师的行为。

选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动词。在目标陈述时尽量选用那些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的词语,如写出、说出、画出、辨别、比较、说明、阐述等,减少使用了解、领会、理解等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选准行为动词是教学目标陈述的关键,主要有以三个步骤:第一,明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行为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1);第二,研读课程标准所使用的行为动词;第三,分析学情,选定适合所任教学生的行为动词。以下是知识、技能、情感要求水平与目标行为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行为动词的确定可以参照此表。

表1 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陈述学习行为条件与情境。行为条件是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的限制条件,包括允许使用的辅助手段、完成行为的情境、时间的限制等。尽量详细描述行为条件,使行为条件“情景化、过程化”。这样,才能使外显的行为动词体现内隐的心理过程,便于观察和测量。

说明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平。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最低表现水平,即“做得怎么样”“达到什么程度”“有多准确”“多完整”等,[3]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行为动词本身以及完成行为的时间控制、准确性、成功特征等,都可以体现程度的差异。常常用“熟练地”“准确地”“全面地”“独立”“与他人合作”等行为表现水平的词汇,来描述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

准确规范的教学目标设计来自于对教学目标的全面认识,只有把握上述教学目标设计原则与陈述规范,有效设计教学目标,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基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展开,有效教学的实现因之具有了明确的标准与依据。

[1]黄莉敏.运用加涅学习理论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J].咸宁学院学报,2007(2):134-136.

[2]佟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叙写方式的转变[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5):11-12.

[3]Gary R.Morrison.设计有效教学[M].严玉萍,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06.

Effective Design of New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L IU Qing(CenterofSeniorHigh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Design of classroom teaching objectives is the beginn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it decides the direction,p rocess and result assess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 design should follow certain p rincip les,take on co rrect statement fo rm,and imp 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objectives.

teaching objective;classroom;geography;design

G632.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0)03-0053-02

2010-05-28

柳青(1964-),女,辽宁大连人,中学高级教师。

阅文]

猜你喜欢
陈述课程标准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虚假陈述重大性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陈述刘
心声歌刊(2018年4期)2018-09-26 06:54:14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中华诗词(2017年9期)2017-04-18 14:04:38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