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10-12-25 08:07朱玮玮
对外经贸 2010年9期
关键词:外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朱玮玮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投资与合作 ]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朱玮玮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果显著,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了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及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但同时加剧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构成压力。我国应正确引导外资产业投向,调整完善外资政策,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强引进技术管理,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果显著。2008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 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 23.58%,连续 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经济出现了自二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球 FD I出现大幅度下降。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披露,2009年全球 FD I下降 39%。而中国仍保持在 900.3亿美元的高位,同比仅下降 2.6%。中国作为成长性最好的国家之一,2009年吸收 FD I超过法国和英国,跃居世界第二位。联合国贸发会议关于世界投资认知度的最新报告也将中国列为 15个首选投资地的第一名。分析进入 21世纪以来 (剔除 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的因素)的数据,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大致保持了 10%的增长率。

外资的大量流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和出口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隐患,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因此,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具体影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分布

(一)三次产业之间 FD I分布不均衡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尤其以工业部门为主,但近年来其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开始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从表 1可以看出,在2005年以及之前的年度,第二产业所占的 FD I比重很高,2004年已近 75%。从 2006年开始,第三产业吸收的FD I显著上升。第一产业吸收的 FD I的比重一直很低,历年数据均低于 2%。

表 1 实际使用 FD I在各产业所占比重变化

(二)产业内部 FD I分布不均衡

1.工业内部特征

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中集中分布于工业部门,建筑业中所占很少。工业部门中又以制造业为重。如表2所示,从 2002年开始,制造业在工业部门吸收的总 FD I中均占 95%左右。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所占FD I比重较少,采矿业在工业总 FD I中只占到 1%左右。FD I的工业分布的另一个特点是轻工业的投资比重高于重工业,加工工业的比重高于原材料工业的比重,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大于一般加工工业。

2.第三产业内部特征

如表 3所示,第三产业吸收的 FD I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余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在第三产业吸收的 FD I中所占比重也较高。以上所列行业在第三产业吸收的 FD I中总计约占 90%。

表 2 工业内部各行业 FD I占工业总 FD I的比重变化(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表 3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 FD I占第三产业总 FD I的比重变化(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

1.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封闭型、高度内向化的向重工业倾斜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严重失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非常明显,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占 GDP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在此期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也日益扩大。截至 2008年,我国累计合同利用外资金额 19595.47亿美元,其中投向第一产业的仅占 1.91%,投向第二产业占 64.52%,第三产业占33.57%。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第二和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三次产业发展中第二产业层次不高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载体是 20世纪 90年代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其投资领域主要包括微电子产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仪器仪表业、制药业、化工业等行业。截至 2006年底,全球最大的 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近 480家在华投资,800多家外商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大多数集中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包括我国亟待大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外商投资企业来华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及其示范和扩散效应,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

3.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出口商品结构升级

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外资企业产品的出口额迅速增长。2010年 1—6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 3853.09亿美元,同比增长 33.56%,占全国出口总值的 54.65%。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资企业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 2478.83亿美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比重为 88.06%,占外资企业出口额比重为43.96%。出口产品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出口最多,其次为电子技术出口,这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负面影响

1.加剧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近年来第三产业吸收的 FD I比例逐渐增加,但仍不够高,2009年为 42.8%,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一般在 60%左右;而流向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一直很低,这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所处的地位不相适应。具体到产业中的各个行业,第二产业中 FD I集中在制造业,且投向轻工业、一般加工工业的较多;第三产业中集中于房地产业,投入到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等基础设施部门的较少,投入到科教文卫等部门的更少。因此,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这就加剧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不平衡,有碍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2.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构成压力

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我国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其中的制造业部门,其中有很多投向了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这是由于多数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很高,许多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被禁止或限制生产,因此这类产业的生产大多被转移到了东道国。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环境污染的限制还较宽松,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引资数量和金额,一些短期化、高耗能和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链低端项目纷纷落户中国。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1995年投资资源消耗型、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外商占外资企业数的 30%左右,而到 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 84.19%。与此相比,环保产业的外商投资比例不到 0.2%。虽然近年来我国已采取措施限制或取消外资进入“两高一资”的行业,但已有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给我国的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障碍核心技术含量不高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确实对我国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从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看,我国主动和被动出让的许多产业的市场份额换来的大多是二、三流技术,真正属于世界领先技术的很少,外资的进入也并未直接地带动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外资方往往采取一系列技术保护措施,遏制了我国实现技术超越的潜力。同时,一些原本普遍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与外商合资或被外商购并后,由于外方取得了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原有的技术开发机构被撤消的现象较为普遍,改由外方的母公司提供技术。这严重削弱我国所拥有的技术实力和企业的自主技术开发能力,造成我国在核心制造技术和关键性中间投入产品方面对外方依赖性极强,阻碍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目标的实现。

三、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

(一)正确引导外资产业投向,调整完善外资政策

低端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吸收外资的数量应进一步减少。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研发环节以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2010年 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开放领域,严格限制“两高一资”和低水平、过剩产能扩张类项目。此外,应当优化吸收外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环保、节能等绩效硬件,促使各地引资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使外资更好地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作用。

(二)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的重要方面。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积极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产业,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服务,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我国相关部门近年来陆续出台了支持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政策。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准北京等 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对 20个试点城市在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展会、资质认证、人才建设等方面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这些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将为外商投资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带来机遇,进而促进服务业吸引外资。

(三)加强引进技术的管理,提升我国自主研发能力

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规范有效的监管,对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及优惠政策,鼓励和刺激外资采用核心或关键性技术。重视技术引进的管理和规范,对外资引进中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转化效益加以评估,对属于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的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在审批或税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并对引进技术业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网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等,鼓励他们与国内科研单位及企业的研发部门合作,以实现技术外溢效应的最大化。另外,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还有赖于国内企业学习的能力。因此,应加大国内企业研发的力度,增加研发的投入。同时,政府应创建保障有力的创新环境,企业应建立创新机制,以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1]李德军,甄文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7(11).

[2]张婧.FD I的流入与中国产业结构:影响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1(6).

[3]王蕴琪,宋浩.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政策调整[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4).

[4]蒋伟,孙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6(12).

W 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 m and Opening up,use of FD I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FD Ipromoted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xport structure,but also exacerbated the imbalance in three industries.We should correctly guide the direction of foreign industrial investment,adjust foreign policy,develop service outsourcing industry and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imported technology.

FD I;industrial structure;comodities structure

F830.59

B

1002-2880(2010)09-0018-03

(责任编辑:马 琳)

猜你喜欢
外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谁是冒牌外商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