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一彪
农民工子女生存状况及发展问题
◎钟一彪
本文立足于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切身感受,从农民工子女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家庭及其生活质量、受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维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群体存在着自我认知有待调适、社会关系有待优化、家庭教养模式亟需改善及学校育人环境需要改观等突出问题。*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5&ZD034)成果。
农民工子女 生存状况 发展问题
在中国,习惯上被称之为农民工的人群无非是离开户籍所在地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具有特指意义。一般来讲,在学术研究中农民工与农民工是同一概念,都指户籍在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农民工的数量1995年为1.2亿(12707.3万),2000年为1.5亿(15164.6万),2005年为2亿(20411.8万人),其规模已经超过2个亿。①与此同时,日趋突出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大心病。由于经济、教育、户籍政策等问题,农民工子女体验到较为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公平感;由于遭遇歧视性待遇,他们身份认同等问题较为严重。而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民工子女以初中和小学生为主。这一时期正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如果因为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模式不当和关爱的缺失,势必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青少年社会化造成不良后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对自身、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有怎样的认知?这是农民工研究所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重点考察在广东省打工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纳入本研究的未成年子女年龄主要限于9岁—18岁。问卷调查在广州、深圳、东莞、韶关、潮州等地开展,共发放问卷3000份,经过筛选的有效问卷数为2313份,回收有效率为77.1%。其中男性占55.6%,女性占44.4%。
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子女平均年龄为13.77岁,众数为14岁,均值标准差为0.086。这些农民工子女在广东生活的平均年数为7.6年,大多数农民工子女都是到广东的第一年开始就在父母打工所在地就读了,他们目前平均转学接近2次。在家庭状况方面,他们的兄弟平均数为1.46个,姐妹数为1.51个。接受调查的农民工子女大多数每年都会回家一次,平均次数为2.39次;回家后他们住在家乡的平均天数为18.6天,众数为30天。
本研究立足于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切身感受,从农民工子女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家庭及其生活质量、受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维度展开统计分析。
(一)农民工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在个人容貌方面,59.7%的人认为自己长得漂亮,41.6%的人觉得自己 “有一双漂亮的眼睛”,但不足四成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有一张令人愉快的脸”,不足三成的人认为自己的“头发很好”。在身体状况方面,认为自己身材好的农民工子女不足四成,认为自己身体强壮的有43%,而觉得自己精力充沛的只有13.4%。常常生病的农民工子女比例为25.2%。农民工子女对自己身体方面认知反映出来的情况表明,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六成的人都不认为自己身材是好的,也不认为自己的身体强壮,近九成的农民工子女感觉自己精力不充沛,说明他们中大多数的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比较一般。
有52.5%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聪明,而觉得自己笨拙的则有22.8%。近一半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害羞”,易于泄气的比例占了33.3%。此外,52.3%的农民工子女“容易发脾气”;“容易哭叫”的比例更高,占受访者总数的61.9%。
多数农民工子女觉得自己有好主意并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做事丢三落四、觉得不顺心的比例也较高;近一半人“常常有一些坏想法”,但真正实施者较少。其中,有53.1%的人认为自己“善于做手工”,有62.1%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常常有好主意”,近七成的人“对大多数事不发表意见”,他们有想法,但不愿表达。69.6%的人“常常按自己的主意办事”,显示出较强的自主性。但是,他们在自主性较强的同时,近七成的农民工子女反映自己“总是跌坏东西或打坏东西”及“做事丢三落四”,有59%的人表示自己“做事不顺心”。这说明他们在具备主动精神的情况下,心智却尚不成熟。甚至有43.1%的人“常常有一些坏的想法”,但真正“干许多坏事”的人比例只有12.5%。
(二)农民工子女的家庭及其生活状况
农民工子女对家庭生活通过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对父母的遵从、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及在家的总体表现等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反映。总体而言,一半多的人认为父母对自己期望过高,超过六成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令家庭失望,有七成多的人认为自己在家里很听话,是家庭的重要一员,有七成左右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在家表现好,没有给家庭带来麻烦。还有达63.9%高比例的人表示喜欢自己的兄弟姐妹。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农民工子女对自己的家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并为之努力。
有75.2%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 “是一个幸福的人”,表示自己快乐的受访者比例为52.6%,但71.1%的人认为自己“不高兴”,近六成的农民工子女容易感到紧张。不过,“常常很担忧”以及“经常悲伤”的人只有不到三成,而“常常害怕”的比例则为16.2%。这说明农民工子女尽管对都市生活感到紧张,但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还是比较具有安全感。
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方面,按照他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认知分为10个等级,让他们在梯阶式等级中标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其中0为最低分,10为最高分。统计结果为,认为自己处于梯阶第1~4等级的比例之和为12.9%,第5~8等级的比例之和为67%,第9~10等级比例之和为20.1%。由此可见,农民工子女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价较高,这也可以从图1中直观地反映出来。
图1 农民工子女的生活质量
(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
在现代社会里,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统计结果如下:
多数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的同学关系较好,但见到老师普遍感到紧张。77.6%的农民工子女表示同学不会嘲弄自己,而且选择“在学校里同学们认为我有好主意”的比例为63.1%。但是,有66.6%的农民工子女当被老师找时,“感到紧张”。
半数农民工子女对自己的音乐、完成作业、阅读等能力具有较高评价,但有六成左右的人对考试、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较低,有近九成的农民工子女记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58.5%的人认为自己的 “学校作业做得好”,有41.8%的人觉得自己“很会画画”,“在音乐方面不错”的比例达到52%,66.3%的人表示自己喜欢阅读,只有31.8%的人认为自己“完成作业很慢”。然而,62.1%的人因为考试烦恼,66.1%的人认为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不好话,只有12.6%的人“常常忘记所学的东西”。
在学校活动的参与方面,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在学校自愿做一些事情,但在游戏与体育中大多数人并不想当带头人或者对体育活动和游戏经常是“只看不参加”。选择“在学校我自愿做一些事”的比例为64.5%,但只有36.3%的农民工子女“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是一个带头人”,更多的人选择“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只看不参加”,比例达到74.5%。
在学校表现方面,六成多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学校表现好,但他们感觉自己并不是班级的重要人物,近七成的同学表示“讨厌学校”。具体来说,共有34.7%的人认为“在班上我是一个重要的人”,选择“在学校里我表现好”的比例为64.8%,而“讨厌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则高达64.9%。
(四)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交往
在农民工子女社会交往方面,基于该年龄段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交往还比较单纯,本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收集资料,分别为农民工子女的合群性,农民工子女的打架斗殴情况,农民工子女的朋友关系等。
大多数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比较合群。只有12.1%和16%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很难交朋友”及“和别人合不来”;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和“宁愿独自干事,而不愿与许多人一起做事情”的比例分别为24.9%和26.5%。有43.6%的人表示“常常对别人小气”,考虑到他们的零用钱不多的实际情况,这是可以理解的。近半(49.1%)的人“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然而,他们与别人沟通和交流方面尚有欠缺,只有29.1%的人认为自己“容易与别人相处”。43.4%的农民工子女“常常打架”,30.9%的人常常被别人捉弄。大多数农民工子女具有较好的朋友关系,但相互信任的比例相对较低。认为自己有许多朋友的占70.5%,但认为自己“能得到别人信任”的比例为40.1%。虽然农民工子女“有许多朋友”,但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则要低于朋友多的人的比例,在他们中间表面上是朋友关系实则相互不信任的还是占了一定的比例。表示自己 “与男孩合得来”及“与女孩合得来”的比例分别为53.6%和49.9%。
总体上来看,农民工子女的身体与精神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方面较为正向,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从研究结果来看,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农民工子女的自我认知有待调适。虽然发脾气、哭闹是一种情绪宣泄,但引起他们情绪问题的原因则是值得重视和关注的。第二,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交往关系尚需优化。在他们的社会交往关系中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需要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引导。第三,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养模式亟需改善。家庭是子女感知温暖、获得教养的重要场所,如何有技巧地表现自己的期望,如何有效管教子女,农民工家庭的父母也有必要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第四,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育人环境需要改善。有66.6%的农民工子女被老师找时“感到紧张”,认为教师素质需要改善。六成左右的农民工子女对考试、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都相对较低,认为教育质量需要改善。有62.1%的人因为考试烦恼,66.1%的人认为自己在全班同学面前讲不好话,认为教育质量需要改善。在活动参与方面,74.5%的农民工子女“在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只看不参加”,而“讨厌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竟达到64.9%。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校育人环境所存在的问题。
注:
①2005年,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20411.8万人)。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编,《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10月.
责任编辑 许 臻
D422
A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