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芝,陈 斐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7)
●区域经济
基于系统基模的企业迁移机理分析
张新芝,陈 斐
(南昌大学 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7)
在东退西进的产业转移大潮中,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载体,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做出迁移的决策要面临多方面的因素。文章从企业迁移视角出发,采用系统基模方法对企业迁移的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在产业转移中影响企业迁移的各种因素,以及企业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企业迁移;产业转移;机理;系统基模
随着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新一轮浪潮的兴起,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承接发达国家的部分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加大将自身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步伐。东部地区的这种“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不仅促进了转出区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也加快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和加速了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研究产业转移的文献较多,对于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动力、诱因等内在机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相关探讨,有从技术、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从产品成长历程进行分析的。本文从企业迁移机理这一视角来探讨产业转移,采用系统动力基模方法对迁移机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在产业转移中影响企业迁移的各种因素,以及企业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和结果。
经济学中的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其必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市场化,也就是要素必须是流动的,包括劳动、资本和知识等。和要素流动紧密相关的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具有和要素流动同样的属性,或者说,产业转移自身意味着要素流动,但是产业转移更多的是要素综合体的移动,是资本、技术和知识的移动[1]。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加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封闭进行的,而是融入到世界经济或国家经济的整体之中进行的。地区的经济发展会通过连锁反应带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便是连接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纽带之一。迁出地可以通过向其它地区转移边际产业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迁入地也可以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来实现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增加就业等[2]。
我国各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同在东部地区,或者同在一个广东或江苏省内,也存在较大的经济差距,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落差较大,甚至其经济增长的差距不仅没有减少,而且有拉大的趋势。由于气候、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的差异,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经济落差,这为我国区域间进行产业转移提供了基础条件。尤其是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土地等资源短缺,市场相对饱和,成为了制约东部经济发展的障碍。而中西部地区拥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因此东部地区将那些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其他自然资源密集到中西部地区,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为东部地区更好的迎接国际产业转移,为更先进的高新企业发展挪出空间和资源,也是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手段和方式。
企业迁移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载体,是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适应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环境管制以及技术进步变化的一种方式 (Pellenbarg,2002)。同时,企业迁移也是一个谋求新的发展空间以更好地满足迁移企业成长需要的决策过程。产业转移的形成是以大量的企业迁移为基础的,少数的企业迁移不是产业转移,同一行业内企业或配套企业大量的迁移才是产业转移。要研究产业转移的机理,我们首先要研究企业作为一个单个的个体其迁移有哪些影响因素,其迁移的动力机制和决策因素有哪些。
1.国内学者对企业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国内有较多的学者对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国内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表 1所列。
表1 中国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调查
影响企业迁移的因素很多,一般来讲,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其迁移决策所涉及的因素差异比较大。如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它们对企业进行区际迁移时考虑的因素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因为企业内部本身的历史、文化和企业家个人因素而考虑不同的企业迁移决策。在这里,我们只探讨一般情况下影响企业迁移的因素,并将其分为迁出地、迁入地和企业迁移渠道的影响因素三个大类。
2.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
(1)迁出地的影响因素。包括:①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紧张、②劳动力成本上升、③土地资源稀缺、④产业升级和环保压力、⑤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⑥维持本地经济总量。
随着外资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推动了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但自 2000年以来,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由于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供应紧张,且土地和工资成本不断攀升,加上人民币升值和加工贸易政策的高速,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本全面提升。沿海发达地区为了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政府往往制定更加严格的产业标准,包括技术水平、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标准。为了更好的配合国际产业的转移,让更先进更高新技术的国外企业能更多更快地进入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也迫切需要把一些中低端产业或者高污染产业转向欠发达地区[4],以实现“腾笼换鸟”。以上这些因素都是企业迁移的动力,推动着企业向欠发达地区尽快的迁移。同时,发达沿海地区政府领导人员为了保证其政绩,维持其本地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又想方设法留住这些迁移的企业,对企业的迁移无疑又多出了一道阻力。
(2)迁入地的影响因素。包括:①产业集聚吸引力、②较低的要素成本价格、③优惠的税收政策、④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⑤优化本地产业结构。
东部发达地区有大量的企业要迁移出去,但迁移到哪个欠发达地区则要看迁入地对迁移企业的吸引力了。企业迁移很大一个因素是迁入地产业集聚的程度。一个企业的迁移所带来的影响非常小,如果没有配套的企业,没有该行业的集聚,则该企业也很难有更好的发展。而且企业在迁移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群聚的特征,即一个企业的迁移决策将会产生一种群聚效应。其次企业迁移主要考虑的则是迁移后带来成本的减少。如较低的要素成本价格,较容易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政府作风和效率等等[5]。对于迁入地政府而言,则存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想提高政绩,加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却要以本地的环境污染为代价,对本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能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这对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明显的阻力。
(3)企业迁移渠道影响因素。包括:①引导产业转移的政府政策、②促进企业迁移的中介组织。
不管是迁出地还是迁入地的政府在产业转移中都承担着重大的角色。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两地的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迁移。对于迁出地政府为了保证企业合理的迁移出去,并且保证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发展,制定了大量的鼓励企业向本地区欠发达地区迁移的政策。对于迁入地政府则是使出了混身解数,采取一轮又一轮的招商引资方式前往发达地区大张旗鼓的引资[6]。从土地成本的下降,到减免税收,各地政府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互相竞争的廉价政策。这其中产生了很多的促进产业转移和企业迁移的一些中介组织,招商部门全都驻到沿海省份和城市,招商中介会不断在沿海城市上演,这都是为了促进产业转移所做的一些中介组织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外,还专门有为企业迁移服务的服务企业,这一行业的诞生为企业迁移提供了更加便捷而高效的服务。
企业迁移的动力机制模型可用图 1表示。根据以上影响企业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企业迁移的动力模型。推力主要是迁出地区的积极影响因素,拉力为迁入地区的积极影响因素,阻力则为迁出地区的维持本地经济总量的因素和迁入地区的优化本地产业结构的因素[7]。其中政府和促进企业迁移的中介组织则起到了一个促推力的作用,也是企业从迁出地到迁入地实现迁移的一种渠道和途径。
图1 企业迁移的动力机制模型
为了更好的分析企业迁移机理,我们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基模对企业迁移机理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如图 2。系统基模是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一种用于研究复杂动态系统的比较好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扩大其时空范围进行深入思考时,才有可能辨识它整体运作的微妙特性。系统基模能帮助我们从系统和动态两个角度来分析系统中各个因素在系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原来的传统分析方法有时难以更清楚地看清系统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系统基模的方法来对企业迁移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就能够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在利用系统思考的方法研究复杂系统的过程中,由于系统的反馈性这一特点,以文字来描述系统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而系统基模恰好体现了它的优势——解释系统思考的有效 “语言”[8]。本文将影响企业迁移的所有因素与迁移企业数量联系起来,将他们组成了一个反映整个系统运作机理的简单的系统基模,简洁清晰的表达了他们内在的关系与机理。
图2 基于系统基模的企业迁移机理模型
图2中的基模表明:迁出地的影响因素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稀缺、产业升级和环保压力、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有助于推进企业向外迁移,都是对迁移企业数量起正向的作用。迁入地的影响因素产业集聚吸引力、较低的要素成本价格、优惠的税收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有助于更好的吸引迁移企业进入迁入地,对迁移企业数量也是起正向的作用。而对于引导产业转移的政府政策和促进企业迁移的中介组织,对企业迁移则是起一个促推力的作用,对迁移企业数量也起正向的作用。大量迁移企业数量增加就意味着产业转移的规模的增大,而产业转移的规模增大则可以促进更多的迁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增加又可以促进迁出地GDP的增长量的增加和迁出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程度的增加,迁出地产业升级和优化程度提高则对迁出地的产业升级和环保压力进一度增大。迁移企业数量的增加则可以使迁入地 GDP增长量的增加,迁入地 GDP增长量增加则可以更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又可以更好的提高产业集聚的吸引力。
从上面的基于系统动力基模的迁移机理模型可以知道,在这个系统基模中有两个大的正向反馈环,分别是迁出地系统反馈环和迁入地系统反馈环。
1.迁出地系统反馈环
迁出地系统反馈环由五个环组成,都是正向作用 (图 3)。
图3 迁出地系统反馈环
图3表明,迁出地产业升级要求和环保压力使得迁移企业数量增加,迁移企业数量增加导致产业转移的规模增大,产业转移规模增大使迁出地更有空间和资源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会使迁出地产业升级和优化程度提高,这将进一步对迁出地产业升级提出要求和施加环保压力。由此,迁出地将进入一个良性的正向反馈系统,也就是合理的企业迁移将对迁出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良好的作用。
2.迁入地系统反馈环
迁入地系统反馈环中由六个环组成,也都是正向作用的,但各个环之间还有相互作用 (图 4)。
图4 迁入地系统反馈环
图4表明,细一步划分,这里则能组合成九个小的正反馈环。在这里,我们只探讨个别反馈环。迁移企业数量增加会导致迁入地 GDP增长量的增加,GDP增加可以更好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产业集聚吸引力,而这两者又正是作用迁移企业数量增加的正向量因素。迁移企业数量的增加还会导致产业转移规模的增大,产业转移规模的增大可以更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吸引力,甚至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整体迁移,产业集聚吸引力提高又可以作用于迁移企业数量的增加。因此,由迁入地系统反馈环来看,迁入地通过合理的承接产业转移,吸引迁移企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应。
根据以上的系统基模反馈环分析,为了更好的促进产业合理的转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迁出地政府部门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将不符合本地长远发展的企业尽早引导迁移出去,对于应该进行合理产业转移的企业不能过多进行政府干预,要让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政府引导企业的迁移。迁入地政府则要切实优化软、硬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要利用促进产业转移的中介组织,积极搭建合作平台和产业转移平台,解决好产业转移中的对接渠道问题。迁入地政府还必须实行产业集群战略,形成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吸引力,更好地做好 “筑巢引凤”工作。
[1]陈建军.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龚雪.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与福利效应研究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刘力,张健.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 [J].国际经贸探索,2008,(10).
[4]魏后凯,白玫.中国企业迁移的特征、决定因素及发展趋势 [J].发展研究,2009,(10).
[5]刘娟.企业区域迁移的动因研究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6]魏后凯,白玫.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9).
[7]蒋媛媛.我国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及其机理[J].经济管理,2009,(1).
[8]贾仁安,丁荣华.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EnterpriseM igration M echan ism Based on System Archetype Analysis
ZHANG Xin-zhi,CHEN Fei
(Centre for Central China Econom ic Developm ent Research,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47,China)
Dur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tide of“East Retreating intoWest”,enterprisesmust face a variety of factorswhen makingmigration decisions as themicro-carriersof industrial transfer.This article analyed deeply on enterprisemigrationmechanis m by system archetype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migration.Furhter,various factors which affect enterprise migration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he impact on result to moving-out areas and moving-into areas by enterprise migration are discussed.
enterprise migration;industrial transfer;mechanis m;system archetype
F061.5
A
1007—5097(2010)11—0051—04
10.3969/j.issn.1007-5097.2010.11.012
2010—05—18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 “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 (08YJ04)
张新芝 (1979—),女,江西萍乡人,讲师,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战略管理;
陈 斐 (1971—),男,江西东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责任编辑:余志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