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2010-12-12 07:50原伟霞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校工作

原伟霞

(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实践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
——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原伟霞

(浙江树人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高校学生工作在解决学生多种问题方面面临困境,学校社会工作则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服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高校学生工作的具体实践与社会工作之间的联系,已经呈现出学校社会工作的可能介入途径。文章认为,依托目前学生工作中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宿区建设和广泛的师生交流互助发展传统治疗式、社区学校式、社会互动式学校社会工作,积极应对学生需要,可实现从学生工作向社会工作的变迁。

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学校学生工作;学生需要

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已经成为无须争议的事实。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来关注数量庞大的高校学生群体,预防或者尽量减少学生问题的产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即将面临的主要任务。多方参与关注高校学生群体体现了学校社会工作的观点。概括地说,学校社会工作是将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于学校,目的在协助学校,使之成为“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并使学生得以获得其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1]应当建立怎样的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如何来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前者体现的是高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方向,后者则体现了高校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途径。

十多年前,贾存福在《关于在我国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探索研究》中明确指出:“建立社会工作制度的现实途径只能分两步走:先对现行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进行改良,这是预备或过渡阶段;时机一旦成熟,就建立专业社会工作制度”[2]。“改良”体现了对已有实践的认识和善用。社会学意义上的“实践”一词的本义来自于布迪厄,他认为:“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场域具有空间性的特征,它是由一些特定原则所界定的社会构建的空间。在这一空间里,各自独立的不同场域相互关联,各自发挥着不同的效用,而行动者在其中相互争夺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和利益,并试图改变或维持其空间的范围或形式。[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场域。原有的学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可以被看作是这个场域当中的既有规则,即关于师生应如何行事的这样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则不断受到师生,尤其是学生本身的挑战。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本身具有的一些资源采取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行动来迎合或者是挑战规则。正是在规则的变化和转变的空间内,原有的学生工作有机会向学校社会工作迈进。近年来有国内学者认为,布迪厄阐述的“实践”其意义是相当广泛的,但他主要关注的是人在具体的显示环境中会怎样做以及为何这样做的问题。[4]布迪厄曾使用Practice一词,说明了他研究的对象乃是我们进行的日常的、普通的实际行为,而不是践行某种观念或者理想意义上的那种实践。这是本文研究的认识基点。

在实践社会学研究视角指导下,笔者对浙江树人大学(以下简称“树大”)部分学生进行了无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的问题和需要以及他们对学生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的认知,揭示建立高校社会工作的原因与可用力量,探讨如何建立符合学生期待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总结高校社会工作可能的实现路径。

一、问题与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困境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的一些院校可以发展起来,除了个别学校主管负责人有先见之明外,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学校和学生有引进社会工作的需要和需求。[5]因此,本文首先关注了学生自身的问题与需要。访谈中,在被问到在校期间是否认为学生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时,所有同学的回答都是肯定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学生眼中看到的大学生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第一,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态调整不好和功利主义的行为倾向;第二,学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对大学里学到的内容是否“有用”抱有怀疑态度、在学校的强制要求下制定的学习计划流于形式等;第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无力应对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认为处理与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存在困难,在如何处理学习与交际之间存在迷惘等;第四,就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校期间无法准确定位、对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就业压力较大等。学生所面临以上问题体现了高校学生安全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同时,学生对依靠传统学生工作持有较消极和保守的态度。学生的回答显示了以下几种倾向:一是不知道学校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二是认为学校不会意识到那些问题,更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其效果就更加无从谈起;三是认为学校已经意识到并且采取了相关的措施,但是学校原有的学生工作体系所倡导的和践行的一种“短期运动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基本不会取得实际的效果;四是认为学校无力应对学生问题并不是学生工作本身的缺陷,而是一些社会性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可见,学生工作在帮助学生应对问题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没有取得更多实际的效果。原因可从学生工作体制本身和学生的认识中去寻找。

二、面对与回应:高校社会工作优势

学生的需求一直都存在,但为什么传统的学生工作失效了呢?根据学生自身的认识和已有文献发现:从目前状况看,高校中除了学科教学和社会活动之外,针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最主要方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教育工作。可以说,我国传统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是以政治教育为主导、集体管理为主要方式,工作方法偏重于灌输式教育和规范式约束的学生工作模式,结果往往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忽视对学生个体的辅导和服务,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6]

而高校社会工作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学生提供个别化服务方面与学生工作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谓高校社会工作,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助人理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资源连接服务,以帮助其提升社会功能,有效面对人生。[7]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帮助学校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和体系下展开学校社会工作,可以完善教育功能,协助学生在大量班级教学制度中得到一些个别化与生活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社会工作是适应现代社会分工合作需要的,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确立统一的教育目标。已有的校园讲座、专题活动、专业实训实践等也已经显示出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工作原则应用于学生工作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以此为契机,笔者在访谈中关注了被访学生对学校社会工作的认知情况和了解程度。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工作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它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第二,它的工作对象首先是具有偏差心理和行为的学生;第三,它可以起到沟通学生与家长、教师、同学、朋友之间关系的作用;第四,它可以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以上几点跟已有概念基本上是类似的。同时,学生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学校辅导员的工作、学生会的工作、志愿者的服务活动和社团活动均属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内容。学生自身的认知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实践,而在我国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不能忽视学生自己发出的声音。他们提到的心理咨询、辅导员、学生会和社团的活动,恰恰都是属于既存的学生工作的范围。

三、变迁与发展:回应学生需要的工作创新

学生工作的实践为学校社会工作起步提供了可能的介入途径,国外学校社会工作的成熟模式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本土化本身不但强调外来者对它所进入的社会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迁,而且特别强调后者的主体性,即它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要顺利地启动助人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要考虑到工作对象的处境、他所享有的文化、他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受助的经验。[8]因此,学生工作制度的变迁需以学生需要为起点,以已有实践为借鉴(见图1)。

图1 高校学生工作向社会工作的变迁

(一)心理咨询:回应学生心理健康需要的学生工作

199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9]。根据相关文件指示,树大于2006年下半年建成并启用心理咨询中心,由专职教师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和相关讲座,并为学生提供多种途径的咨询服务。

针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一方面心理咨询可以体现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学生也期待更加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心理咨询的引入体现了学校社会工作传统治疗的发展模式。成熟的传统治疗模式是根据心理分析理论、心理社会理论、自我心理学、个案工作与方法论开展的,其工作焦点是社会关系、社会能力失调,情绪失调、情绪困扰的学生。工作目标是帮助那些学生能有较佳的社会功能与有效的情绪管理。学校社工主要扮演增强者、支持者、合作协同者与咨询者的角色。其主要的工作任务与活动,是对学生与其父母亲进行个案工作,有时也使用团体工作,或把整个家庭当成一个工作团体,发挥其联结者的角色,串联沟通学生、父母亲与学校人员(包括教师)。此种模式主要是将学生看作是有问题的个人,利用社会个案工作的方法对个人加以诊治。由于早期心理分析运动的影响,传统治疗式的学校社会工作着重于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行为、成因行为进行分析及其处理。这种模式适应当时社会学生问题众多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摆脱困境。但是,单纯的个案工作将当事人认定为“存在问题”,带有浓厚的价值判断,而且只是从心理上寻找问题的原因,脱离家庭和社区的协作,难以取得有效的成绩。因此,传统治疗式学校社会工作开始向新的模式过渡和转化。针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学校社会工作即将面对的可能不是带有问题的人,而是针对人的问题。去掉了带有歧视或者偏见的看待人和问题的视角可以使学校社会工作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宿区建设:回应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学生工作

已有观点认为,社区式学校社会工作主要强调学校外在环境对于学校的重要作用。方法上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服务社区进行自我辅导,联系学生家长共同开展学生辅导服务工作,协调社区机构、推行社区教育,了解社区人士及家长对于学校政策的反应,并且对不适当的政策加以修正。因此,社区学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视野更加广阔,工作方法也更加多种多样。[10]不难发现,这里所说的社区的含义更加带有行政区域的色彩。我国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比如高校与学生家庭所在社区距离的遥远以及高校本身与所在社区之间的关系的不紧密等等,导致成熟的社区学校模式实际执行的困难。所以如何利用学生实际参加实践的社区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和学生自身所在宿区的作用则是本土化社区学校发展模式的主要关注点。

树大管理学院前副院长时教授的看法,“宿区”不仅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学生思想集中并真实表现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互动影响最大的场所。高校学生“宿区”的基本功能,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接受教育提供必备的辅助条件。它不同于提供住宿的一般场所,而是融管理、服务和教育于一体,既提供服务,又要实现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些功能在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辩析讨论、娱乐欣赏和业余学习中得以体现。丰富多彩的“宿区”文化对于大学生改善知识结构、开发潜能和陶冶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加速了大学生在生活目标、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职业角色、知识技能和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11]学生在访谈中也提到了宿区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宿区建设可以和社区社会工作相联系,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文化、情感需求做出不同的安排。

目前,在树大宿区内日常与学生发生联系的工作人员主要有两部分:驻公寓辅导员和后勤公司工作人员。访谈中发现,现时的公寓辅导员与学生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个人适应群体,促进寝室及整个宿区的融合”目标尚有距离。总之,学生的认识一方面关注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可行形式,另一方面也指出学校工作人员协同面对学生需要的要求。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满足学生基本生存需要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正是学校社会工作的关注点之一。因此,宿区建设可成为高校社会工作的介入点,并在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一点的最终实现有赖于实践的证明。

(三)师生关系:回应学生平等沟通需要的学生工作

高校权力格局发生变化,伴随产生服务主体的变化。教育社会学对教师社会角色的研究中主要有四种观点:道德权威论、文化传播论、双重角色论和文化协调论。[12]社会的急剧变迁正在挑战教师曾经的单向权威地位,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增加,即教师不仅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还必须成为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者。

在访谈中,学生的回答表明了遇到困难时求助对象的几种倾向:1.学生选择向教师倾诉或求助,并且认为获得了帮助,在此有的同学进一步注意到了客观条件的便利性和许可性;2.没有提到会选择教师;3.没有选择教师,且认为教师不在选择之列。综合学生回答,发现学生寻求教师的支持是因为可以获得实际的帮助,尽管这种帮助有时体现为一种理念或者是看问题的方式;不会选择寻求教师的支持则主要是因为对教师缺乏信任。在访谈中,被访学生也提到了对于当下师生关系的看法和对教师的期待:1.强调学生的潜力以及师生对话的结合;2.教师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可为学生面对和处理类似的问题提供视角。另外,学生对于心目中的“好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要从细节上关心学生,教育好一个人。

后现代理论提出了全新的师生观理论,将师生观理解为“对话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间强调平等的对话关系。这一点为社会互动模式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社会互动模式工作的焦点在于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找出互动过程中的问题,发展彼此互助的系统,去除阻碍彼此互动的障碍。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体系是各个互动场,即老师与学生间接触互动的各种情境,如课堂上的教学接触,下课后的人际接触,各种学生问题处理的情境等。该模式认为,问题的来源,是学生与解决其问题间的各个系统间的互动发生困难,而无法得到信赖与帮助。因此,学校社会工作的任务与活动,主要是找出并强调双方的共同性,建立彼此的目标,改善与协助双方的沟通,建立互助系统,以直接服务方式,经个案、团体与社区工作技巧,以达成工作目标。

四、结 论

通过运用实践社会学理论进入树大的日常生活,笔者发现高校学生工作向高校社会工作变迁既有民意基础又有实践奠基。学生工作本身的一些变迁已经显示出了本土性高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见表1)。

表1 浙江树人大学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途径

关于确立怎样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学术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无需在高校中增加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只需要将社会工作的理念让目前的辅导员们接受并掌握就可以了。另一种认为外聘社会工作机构的职业社会工作者。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的社会工作站,招聘专门的社工专业毕业生来担任专职社会工作者。[13]笔者认为,无论最终模式如何,在实践过程中已有的学生工作体系的成员将会跟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一起,为学生承担起支持者、倡导者、协商者、增能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帮助学生预防、应对和解决问题。图2展示了部分工作人员可能要承担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各部分支持力量之间的互动会比以下的图示内容更加复杂。

图2 高校社会工作未来发展模式

[1] 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8.

[2] 贾存福.关于在我国建立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探索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学为例[D].北京大学社会学系,1995.

[3] 洪进.论布迪厄社会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4):8-12.

[4] 李震.实践的社会学视角——读《实践与反思》[J].民族艺术,1999(1).

[5] 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8.

[6] 白芸.学校社会工作:一种促进大学生发展的专业性服务[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4):111-115.

[7] 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64.

[8]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56-61.

[9] 张毅,周逸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对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56-58.

[10] 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132-133.

[11] 时长江.高校学生“宿区”文化建设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2):111-113.

[12]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1.

[13] 张萍.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式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156.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hool Social Work under Practice View:Taking 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AN Weixia

(HumanitiesSchool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solve various students’ issues by school student work. By contrast, school social work can provide an efficient way to satisfy students’ personal needs and offer students with individualized services. It has shown that school social work has the potential to enter the field of student 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way to achieve the change from student work to social work in the face of students’ needs, i.e., that is how to use the advantages of current student work, such as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and mutual communications and aid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develop community school type and social interactive school type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school social work; school student work; students’ needs

(责任编辑吴土艮)

2010-03-10

原伟霞(1979- ),女,山东莱州人,讲师、社会工作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社会学。

C911

A

1671-2714(2010)05-0050-0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学校工作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