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金贤
在体育教研组的建设进程中,充分利用群体心理效应来提高体育教研组的管理效率,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全面、深入进行交流与探讨。结合教研管理实践中的体会,笔者仅从群体心理效应、群体动力等角度对教研组的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1.细引模仿。模仿是相互的,每个人都在模仿别人,也在被别人模仿。如体育教学、业余训练的方法、手段,处理教学偶发事件的方式、方法、习惯等都可能会相互学习和模仿。因此,教研组一方面既要注意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水平,优化其行为规范,促进其行为规范更符合教育教学最基本的规律、法规;也要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模仿水平,要从模仿打扮上升到模仿专业水平、爱岗敬业上来;更重要的是为教师们树立高水平的模仿榜样,细心引导教师对教、学、研、训、传帮代等有效的模仿来维系教研组群体心理的一致性。
2.善引从众。教研组的管理是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活动,既需要教研室、教研组长的合理引导,也要建立健全的考勤、考核、考评等制度,让教师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注重培养教研组内正确的舆论和规范;更要善于充分发挥组内优秀教师的模范作用,引导、带动一般教师从众,切实维护好教研组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巧引服从。在管理实践中教研组长要巧妙引导全体教师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既要强调纪律、规范的权威性,更要技巧性地动员、组织教师们在思想上服从教研组商讨确定的计划、安排,在行动上与教研组决议保持高度的一致。积极、主动、高效性地完成教研组的任务。
4.精引认同。体育教研组要想赢得全体教师高度认同,要求教研组要作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教师的认同水平;尽量使全体教师“参与教研组的管理”,使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与教研组休戚与共、荣理辱相依;更重要的是教研组要加强自身建设,精心组织、全力引领全组教师和谐兴组、合作兴组、个性强组、特色活组,引领全体教师植根于教、学、研、训的实践,带领青年教师迅速走向成熟;有效促进中老年教师焕发青春,迈向专家的行列;有效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深化、升华,保证每一位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使教研组充满活力、充满感召力,从而不断提升教研组的认同力。
教师群体舆论对教师心理的影响力量是巨大的。体育教研组应该给每一个教师传递教研组的积极期望。既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多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鼓励强化教师在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的特长、特色的形成;也要学会欣赏教师,即使教师现在的教学、训练还不能让教研组满意,要学会等待,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成熟、成才创造最有利的群体舆论平台;最重要的是教研组要注意培养、提高教研组内骨干教师、特长教师分析和评论的能力,使其成为形成健康舆论的核心;特别要注重在进行领导班子更新、考核、布置任务、评优、福利时,应讲清事实的真象,果断控制、杜绝谣言,及时掌握健康舆论的主动权。
在教研组的目标管理体系中,教研组教学、训练、比赛等群体目标的制定、实施、检查、反馈、评价等应充分利用“门坎效应”,充分考虑教师心理发展水平和差异性,有目的、有意识地加强对教师团队、教师个体的引导,循序渐进地把教研组的整体目标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具体目标。注重目标的可行性、合理性、层次性、具体性,因材施标,层层递进,让教师团队、教师个体都能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使每个教师在体育教研组的不同目标体系中都能获得相应层次的成功体验,从实现教师研、训、教等小目标开始,迈过了一道“门坎”,螺旋式逐步上升到教研组整体目标的实现。
教研组的管理方式是教研组生存的动力,管理实践中应巧妙借用鲶鱼效应,给每一个教师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教师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学会发展。在教研组的各项工作中培养几条“鲶鱼”。如每一年上级各类运动会中的教练员岗位,大家可通过凭实力、凭队员得分竞争上岗,不能搞成轮流式、福利式;开展特色教学、专业技能展示大比武,选拔优秀教师担当教研组的教、学、研、训等特长教师,建立健全三年一届的特长教学、训练首席代表制,鼓励教师相互学习、相互竞争。既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充分展现教师个体的风采,更使教研组充满活力、生机。
1.反马太效应,增加凝聚力。在教研组管理中如果采用好教师好对待,差教师差对待,必然会产生“马太效应”,造成只重视和培养少数教师,忽视和放弃大多数教师,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致教研组集体的分化和瓦解。因此,教研组长既应树立“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的观念,对待教师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注重“培养优秀”和“整体提高”相结合。又要培养高素质的优尖教师,注重培养研、教、训等各方面的高水平专项型教师,注重带动“大面积丰收”。通过共享化的教研资源、人文化评价体制,让脚踏实地、成绩卓越的一线教师都能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年度考核或评优、评先、晋升职称中名副其实。教研组还应有意识、有针对地多为中青年创造机会,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加快他们成长的步伐,在实践中尽快成为教研组工作的骨干力量和中坚核心,从而增强体育组的凝聚力。
2.加强沟通、扭紧凝聚力。情感是连结教师与教研组的纽带,体育教研组可多组织一些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更多、更深入的交往、交流的机会,让教师把生活、学习、教学、训练管理中的苦恼有人倾述,困难时有人帮助,忙碌时有人支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如以“交流、学习、共享”为目的的评、议课、训练活动,教研组应有效地引导全体教师少说空话、套话;要进行教学会诊,真心实意的进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出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建议和优化策略,让全体教师都能汲取到最优化的群体智慧与策略,从而积极融入到集体中来,增强凝聚力。
3.满足需求,强化凝聚力。
需要是人行为积极性的源泉,管理实践中教研组应满足教师在教研组内获得关心、同情、安慰、免受孤立与压力的安全需要;满足教师在教研组内获得友谊、信任、支持的交往需要;满足教师在教研组受到尊重,工作得到承认赞扬的自尊需要;满足教师在教研组活动中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感,实现教学自我管理的自主需要;满足教师在教学、训练、科研等上获得成功、成就,赢得肯定、认可的成就需要,从而增强教研组的向心力。如在学、训、研等充分张扬教师个性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单靠教师个体是无法解决好的,如场地、器材、体尖、教研资源等导致教师个性化的发展与现实制约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时,就必须通过教研组这个平台,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精诚合作、求真务实去统筹、共享资源,在不断取得最佳的教学、训练、教研成绩的过程中,不断满足和实现教师的需求,从而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