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对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促进研究

2010-12-08 04:36张晓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体育发展

张晓春

(湘南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

休闲体育对我国城市体育发展的促进研究

张晓春

(湘南学院,湖南郴州 42300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休闲体育在城市体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就加速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六项发展策略与措施的建议。

休闲体育;城市体育;促进作用;措施

在当今“休闲”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1世纪的信息革命使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普遍得到提高和改善;但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生活工作方式,也导致了城市人的健康状况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于是休闲体育便应运而生。随着休闲体育活动在世界各国的兴起,它逐渐发展成不同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的社会活动领域及其专门学科。城市化进程、每周5天工作制和多个节假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正步入休闲时代[1]。2008年国家又出台《带薪年休假条例》,这一调整后实行的休假新格局,大大扩展了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休闲体育对城市体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使城市体育进一步大众化。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方面和原因进行探究,将对“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体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1 为城市体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1 改变了城市居民的传统体育观念

中国的普通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属于自己的休闲体育,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和他们的经济实力以及健康观念的增进是分不开的。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生活水平开始从追求量的提高向追求质的方向发展,更加追求需求性消费和精神享受;休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使我国城市居民传统生活观念得以改变,促使群众体育的参与者由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传统观念向花钱买休闲、追求自娱自乐和健康长寿的观念转变。人们最向往的生活巳从“经济富裕”转为“身心幸福”,对健康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在休闲中放松心情、沟通情感、释放压抑、消除疲劳、发展个性、增强体力和活力,成为城市人的一种十分重要的休闲体育娱乐生活需要[2]。

随着余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休闲体育活动也使得上下逐步认识到休闲体育在城市体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城市体育如何使广大居民有益于身心健康地度过余暇时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人们要求余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应更加多元化、趣味化、娱乐化,而休闲体育正是人们生活富裕时的一种享受,是休闲方式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性的一种,因此也是余暇活动的首选。

1.2 影响城市体育的布局

预计200-2020年我国市镇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40%—50%。在这个期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 从9.81%上升到15.53%[3]。旧都市规模的扩大,新都市的大量产生,人口的老龄化都会使城市体育人口剧增,必然引起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休闲体育的迅猛发展,同时无疑将影响城市大众体育的布局,对城市大众体育的组织形式、活动的时空特征、文化消费比例及场馆设施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据统计,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普及,群众体育组织、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基本走入了城市社区,全民参与的休闲体育已成为城市一道别样风景。

1.3 拓展了城市群众体育的管理平台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在政策制定,宏观管理和组织大规模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休闲体育活动是现代大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日本有关统计研究表明,在所有的休闲活动中与体育相关的达70%左右,充分说明了休闲体育已成为经济发达社会中休闲发生的主流。根据目前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内涵,其组织形式更多体现为自发性特征,人们参与大众体育活动的方式将不再受到时间、地点、场所、组织形式的限制,而是以人们自愿参加与自由选择并结合休闲的方式参与到其中去。目前,以家庭、朋友同事和体育俱乐部为主体的休闲体育活动不断增多、逐渐成为群众性体育活动主体,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休闲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其服务管理配套工作,由政府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加大群众性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团的发展力度,形成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体育管理网络,组建一支精通业务的休闲体育指导队伍,有效引导群众进行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

2 促使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方式转变,使城市体育日趋大众化

2.1 从身体锻炼模式到休闲体育模式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在发达国家已被广为接受。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参与体育的方式总的来说已由传统的体育锻炼模式逐渐向休闲体育模式转化[4],居民参与体育没有过去单位、机关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强制性和竞技体育那样激烈的对抗性和功利性,市民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活动方式、时间和形式等,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自主、轻松愉快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休闲活动,从而忘却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焦虑,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和愉悦感。这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需要[5],也促进了市民心理和精神健康,避免和消除了造成人们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内外环境条件。体育休闲生活化是人们最乐意的体育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追求快乐”“全面发展”的生活目的,是现代城市大众体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

休闲体育使城市体育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在引领传统的同时,一些新兴健身体育项目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必然选择。2000年我国体育人口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在前3位的是散步跑步、羽毛球和篮排足球等20余项,而目前休闲体育的逐渐发展极大地扩大了居民健身活的动内容及其选择空间,从原来的散步—跑步,观看高水平比赛等形式逐渐扩展到网球、壁球、登山、攀岩、跆拳道、保龄球、健身操、极限运动、甚或电子游戏等多种形式近40余项。这些既能满足广大现代都市居民迫切希望回归自然、社会公关等活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体育健身需求的具有休闲体育特色的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2.3 促进了体育效果的娱乐性和全面性

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城市居民在体育锻炼时将会更加注重娱乐性,讲求效果的全面性。体育与文艺、旅游、休闲的结合,使其娱乐性进一增强,体育活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生活要素;在城市社区中形成以休闲体育活动为内容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小康体育、和谐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2.4 使体育的参与人数倍增

休闲体育的特征之一是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它强调的是个体大众无论其参与目的各异、年龄不同、能力的大小、都能通过休闲体育参与而获益。据2004年对广州、武汉、西安三城市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经达到70%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可以预见未来休闲体育将会吸引更多自愿的体育参与者。

3 促进体育文化的大众化,使城市体育文化活动的内涵更加丰富

3.1 推进平民化、生活化、社会化的趋势

体育文化就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鉴赏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或者说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进入后工业时代来,知识经济取代了工业经济,城市人的“文明病”到了恶化膨胀阶段,导致了体育的大规模社会化。就我国看,部分城市居民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闲度假,方式从已有几千年的“生存—实用”模式转换成当代的“生存—享受(娱乐)”模式[6]。体育被人们看作是一种提供快乐,消遣的消费品。体育文化也就随着闲暇时间量加大,走进城市人们的生活,已发展成为市民日常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也就是说体育文化在现代化城市中已与市民们息息相关,现代都市文化中,体育文化表现出平民化,社会化的趋势。

3.2 体现“人本精神”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体育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要把体育文化建设真正作为城市居民一项事业来抓,正确引导广大城市居民自觉地关心和参与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城市体育文化的主体得以发挥。通过休闲体育的方式引导居民广泛参与生动活拨、丰富多彩的各种体育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各得其乐,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闲心理需求,又增加了城市居民对城市体育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了城市居民对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3.3 提升城市吸引力

体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体育文化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不仅仅是城市,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很多旅游者、定居者、投资者在选择地方时,更注重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而并非城市本身。而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形式和手段,很容易和城市居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文化氛围。通过休闲体育和城市文化的融合,能够提升城市内涵和城市吸引力,塑造和传递“生活品质之城”,“体育休闲之都”。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休闲之风渐成气候,但多数是被动“休闲”,这些休闲方式客观上导致了我国的社会人文环境与时代发展步伐不和谐的节奏。今后应融入更多的休闲体育元素,要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一座健康的、朝气蓬勃的休闲之城。建设、改造公共体育设施在保证实效性的同时应尽量体现休闲味,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组织健身比赛等活动中应注重结合娱乐感和休闲性。以体育作为主要载体,运行效益与提升品质的定位,在国际上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4 新形势下发展城市休闲体育的策略与措施

近10多年来,我国城市体育走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道路。为加速其发展,现建议下列发展策略和措施。

4.1 从源头上,激活人的需要理论,引发城市休闲体育的原动力

经典哲学和社会学家们的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变更和发展,恩格斯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谈到在新的社会制度里,由为生存而斗争,变成为享受而斗争,为发展而斗争。20世纪50年代,美国马斯洛等当代心理学家提出了“五级”、更多层次的“需要理论”(生理、生存、享受、发展、精神)[7]。21世纪初的我国,当进入小康社会和部分东部地区进入富裕小康地区的时候,良好的经济形势和社会氛围,将不断激活人的需要理论,人们越来越追求生命的美和新生活的甜。城市休闲生活及体育正好迎合人们这一高尚的多元化的自我需要、精神生活的向往,引发不断追求和投入休闲体育的原动力。因此,竭力满足人们的为享受和发展而斗争的精神需要是开展和推进休闲体育首要基本原则。在构建休闲体育体系时,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原则[8],作为这项指导思想贯彻于全过程。

4.2 从高度上,结合建国家或地区城市的部署,围绕中心城市建设需要推进休闲体育发展

最初的城市是基本借助权力和商业手段来完成的。然而,现代城市的进程中出现疲态、饱和的时候,城市进化论的种种更新和再造便油然而生了。其中,国家或地区中心城市建设问题越来越摆上议事日程,成为我国和许多发达省会城市的人大和政协的中心热门议题。因而研究建设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的各大要素中,体育及休闲体育被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日益重视了。作为全球新闻财经生活资讯的《周末画报》:创城记——新广州·亚运城的专栏中提示了精辟的一段话:当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当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与城市的捆绑越来越紧密,体育的意义注定要溢出城市,成为新的燃料。广州亚运会就是显著的例证[9]。

为此,构建休闲体育体系时,要结合建中心城市的部署,遵循整体性原则,走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然轨道,推进体育及其休闲体育的发展,使之成为全面、创新的创城之力。

4.3 从方针政策上,在“群体”、“竞体”的协调发展中,谋求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

群众体育是以健身、娱乐和社会交往为特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与广义的休闲体育有相似之处,可以把休闲体育看成是其中的一部分[10],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就此形成了第五个主要特征: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11],尤其是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调整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及其策略取向的强大呼声愈来愈高,体育将逐渐淡化“政治荣誉”的属性而回归其健身健心的生活方式本能。因此,调整奥运体育,淡化金牌意识,走近快乐体育,发展多元体育,欣赏魅力体育的体育发展对策迎运而生,日益强化。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到2009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有法规性质的《全民健身条例》,其中更明确地规定:将体育彩票公益金的相关比例用于群众体育,国家利用社区体育以及“三边工程”,在努力营造良好的休闲体育环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到2020年建成全民健身体系[8]。明确将全民健身体系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建设体系之一,表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这为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因此,要认真学好与用好这些政策和规定,并作为推行城市休闲体育的主要策略依据,执行相关措施的“上方宝剑”,在具有竞技体育优势的城市中,充分运用当前“群体”与“竞体”协调发展的有利环境,谋求城市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

4.4 从手段方法上,配合体育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城市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

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的保障,体育休闲产业和体育产业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姻缘关系。城市休闲体育要从中发展和壮大自身的主导经济。

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美英政府每年从体育休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都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开支的数倍。2005年美国体育加上娱乐总营业额高达4000多亿美元;2008年整个美国体育产业的估算产值竟达4411亿美元[12]。这些高额产值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如此巨大的产业几乎无需政府掏钱,而其中体育休闲产业占据了相当比例。例如2008年整个美国体育产业产值八大类,其中小小一部分的健身休闲中心与其他娱乐休闲的产业收入也分别为213亿美元、193亿美元。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北京市的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后奥运的2010年筹办亚运会,广州预计投资竟上升到2200多亿元,将修建训练场馆和比赛场馆各44个,亚运村和城市其他基础设施[13]。上述巨额投资为目前(进入倒计时80天之际)正在进入的48个亚运会运行团队参与53个竞赛场馆管理,奠定了经济和物质基础。这些分布各高校和居民区的亚运50多个场馆以及修建的广州原有1万多个大、中场馆,为广州的休闲体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筑梦广州亚运六年以来,广州的休闲体育产业有大踏步的前进,该地区社会服务业、信息业,科教文化、商务与贸易界等围绕亚运大力促进广州体育品牌经济发展等。如筹划和开业的“广州体育产业园区”“活力天地”“NBA产业链”有望打造辐射珠三角地区的大众休闲体育和高精尖体育器材的集散地[14]。这一条例举措使早居全国领先地位的广州体育产业更上一层楼。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体育与社会经济相融合。当代中国体育正在成为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综合社会价值实现平台[15]。当前已形成的生机勃发的体育产业,这一在社会变革中崛起的朝阳产业是休闲体育必须紧跟的发展步伐,力求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

为此,首先要扩大和完善国内大众健身体育休闲市场。其次,加速探索赛事经济、扩大观赏性体育消费群体、筹建和完善竞赛表演市场服务的中心服务机构、推广体育休闲咨询、服务的中介服务业,促进群众好用、喜用的休闲体育用品的制造和销售业,构筑休闲、养生与旅游一体化的旅游业体系。

4.5 从组织保障上,加强服务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小康地区多种形式的全身健身服务体系

进一步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加强社会对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的培训和使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休闲体育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努力发挥他们的中坚力量作用。要发展休闲体育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从国家到省、市、县要专门设立分管群体工作的部门,再由这些部门组建群众体育协会、体育指导中心、俱乐部,形成广泛的大众体育社会管理网络,有效地组织、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此外,还应发挥体育社团组织在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方面的作用。不断培养休闲体育的研究、指导、管理和经营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休闲休育的多元化需要。

为创建城市休闲体育的活动平台,应力求组织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组建这类服务体系,构筑其网络是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必要载体,是巩固和完善全民建设服务体系的关键和保证。

4.6 从宣传、教育角度,加大宣教力度,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

大众媒介对竞技体育中比赛实况和体坛明星的报道,使得群众更加关注体育活动,同时拉近了体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更多的人成为休闲体育的体验者和参与者。我国新近研究结果也表明,电视等大众媒体已成为影响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休闲体育是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性宣传,利用好人文体育的休闲资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群众在闲暇时间里能够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的健身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强休闲体育教育,扩大休闲体育人口。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加以努力,让已经成为时尚的休闲体育,在促进城市体育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结语

休闲体育创造了一种城市闲暇生活模式及其城市体育发展模式,遂影响到城市体育的方方面面。它使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性提高,让体育生活化;人们逐步把这种新的体育生活行为变成人们健身、健美、休闲、娱乐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和完美的人生,同时全面提高、塑造和展现出城市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使体育更多地融入城市居民生活,并进一步大众化;拓展了城市体育功能,提升了城市吸引力;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文化、体育全面协调的发展。

[1]常朝阳.五年来我国休闲体育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1):112 -116

[2]夏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大众体育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5(5):21-23

[3]刘华平.21世纪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1):15 -16

[4]田慧,周虹.休闲,休闲体育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4):67-70

[5]石振国.我国城市居民休闲体育社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6)

[6]陈融.休闲体育兴起的文化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2(2):12-13

[7]许仲槐,体育原理讲义[M].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5:41-42

[8]许宗祥.中国小康社会休闲体育发展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1-4

[9]引自《周末画刊》2010-9-11:009

[10]韩会君,饶纪乐.休闲体育的本质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6,26(1):90 -93

[11][15]国家体育总局编,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第一版2008.12:21-22,173-186

[12]引自2008年plunkett市场研究公司网站

[13]杨年松.2010年广州亚运会投融资新模式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35

[14]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全民健身计划文集(一)》内部出版1995:1-7

Research on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Leisure Sports on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ities

ZHANG Xiao-chun

(Xi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00,China)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leisure sports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ity sports from multiple aspects.It also proposes six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accelerate the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in the city.

Leisure sports;City sports;Promotion;Strategies

G811.4

A

1007-323X(2010)06-0011-05

2010-09-18

张晓春,(1962-),男,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体育发展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