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参与行为分析*

2010-12-08 00:01朱丽丽赵芝玉郭志强
体育教育学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斯蒂芬个体群体

朱丽丽,赵芝玉,郭志强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参与行为分析*

朱丽丽,赵芝玉,郭志强

(山东大学 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61)

以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当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并从这三个层次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因素,提高大学生综合管理体育锻炼行为的能力,达到改善他们休闲体育参与行为效果的目的,最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

近二十多年来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以力量、心血管机能为主的体质指标持续下降,现状堪忧。体育教学改革要求大学生体育锻炼要课内外一体化,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休闲体育正是满足参与主体兴趣取向、灵活多变、低成本的体育锻炼形式。

利用组织行为理论提高当代大学生从事休闲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管理能力,从学生自身发掘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对他们体质提高和健康改善的效果,加强体育锻炼的持续性是根本改善大学生体质的措施。以组织行为理论为依据,分析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特点,提出改善大学生管理体育锻炼行为的能力是本研究的核心。通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大学生可以在运动中释放压力,排解焦虑、缓解精神紧张、全面改善身体状况,其参与行为实施过程是大学生对行为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个体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对行为进行有效地管理,同时管理效率受到个体所在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的影响,从参与休闲体育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归属感、安全感的良好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斯蒂芬· ·罗宾斯的组织行为理论

斯蒂芬博士的组织行为理论是基于管理学的一种新型学科,有三点核心:第一,个体人格素质是个体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决定了行为的最终实施;第二,群体结构和群体沟通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外因,群体冲突是群体内不同人格素质个体行为的碰撞;第三,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系统环境。个体行为趋于一致时,群体成员之间最有默契,组织管理目标最容易实现。

个体行为是群体中的个体行为,群体是组织中的个体集合体,因此,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是递进关系,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不同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各不相同,任何情况下都带有独特性。本研究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体育的参与行为,提高他们体育锻炼和欣赏能力,促进他们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提高当代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效率。

基于斯蒂芬组织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管理

2.1 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个体行为现状及个体人格特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人格特质因人而异,有些人表现得外向、开朗、积极、自信、好胜;有的人则表现得内向、消极、焦虑、懦弱。斯蒂芬介绍了人格特质的五维度,即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和经验开放性,其中对个体行为影响最明显的是外倾性、随和性和情绪稳定性。具有这些特性的大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喜欢群居、善于社交和自我决断,热情、信赖他人,倾向平和、自信、安全的情绪体验。具有相反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差,管理个体行为的效率低。

2.1.1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现状

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休闲方式除了参与体育活动还有上网、看电视和杂志等。走访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持续性较男生差,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增进健康、保持体型、扩大人际交往、增进生活情趣等几个方面。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随着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特点:第一,当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当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波动性。有研究表明,在类似场地器材不足等问题突出的地区,团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行为持续时间更长。第三,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抗干扰能力差,容易受其他休闲活动的诱惑。

2.1.2 人格和价值观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

斯蒂芬认为人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行为,人格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价值观则决定着个体意识、情感、性格,进而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经常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喜欢群居、善于社交,倾向于合作;能够持之以恒的参与休闲体育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具有外倾性和随和性的大学生还可以影响同群体的其他个体,形成良好的参与休闲体育的氛围。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加强了他们对行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

斯蒂芬认为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指的是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对价值观的质疑更加强化了已经拥有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参与行为的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关系到他们终身体育参与习惯的养成。因此,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会受其价值观的影响,从根本上决定了他们对休闲体育参与的态度和参与行为的方式。

2.1.3 动机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

动机是行为实施的驱动力。动机体现了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为了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程度、方向和坚持性主要取决于其自我提高需要的强度。这种需要通过个体内在使人得到满足,个体内在即为动机。动机强个体参与行为更容易付出努力、明确方向和长期坚持,反之则不利于个体行为的持之以恒。斯蒂芬认为动机可以被激励,通过改变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环境、重新设计休闲体育参与行为模式和寻找可替代休闲体育活动等方式强化个体参与行为。

2.2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群体行为现状及其对参与行为的影响

2.2.1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群体行为现状

通过走访,女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不具有规律性,半途而废的情况较多;男生不会经常变动自己的活动项目,而且男生在选择休闲娱乐项目时更注重兴趣爱好,便于参与行为持之以恒的坚持。从组织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一是男性喜欢竞争,更多地参与团体休闲体育项目,在群体中体会成就感、归属感,得到周围人的认同,这些情绪体验比“没有观众”的个体项目更能促进积极情绪体验;二是在群体中,成员间的交流频繁,一次群体行为的体验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更容易产生参与兴趣。

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参与群体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式各异、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在群体内部结构和沟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大学生休闲体育群体结构具有流动性,即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成员不固定;其次,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缺乏有效沟通。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成员间的沟通是随机的,缺乏效率;另外,不同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之间沟通比较匮乏。

2.2.2 群体冲突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

斯蒂芬将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当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不利影响或将要产生不利影响时,冲突过程就开始了。斯蒂芬认为冲突是客观存在于群体行为中的,个体要保持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基本一致才能被群体成员所接受,否则群体就会以其特有的结构特点“规范”个体行为。大学生处理冲突的能力反应了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水平。休闲体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可以有效地锻炼大学生处理冲突的能力。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群体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具有长远性。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低约束力,高个体实现性更吸引和鼓励个体付出努力。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结构没有层级关系,个体相处融洽、轻松、自由,个体之间具有类似的爱好和兴趣。这些特性便于大学生参与行为的坚持,最终利于其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行为习惯。因此,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冲突水平一般都比较低,大学生在冲突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处理冲突的一般技巧,利于他们走入社会后更好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冲突。

2.2.3 群体沟通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

斯蒂芬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他认为群体缺乏沟通就无法存在,因为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传递意义和理解意义。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社团交流越多群体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越高,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也越大。

有效沟通不仅提高大学生人际技能,而且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属于常规歧义小的交流,效率较高,产生误解的可能性小。斯蒂芬认为群体内部成员的沟通加强归属感并且给予个体成就感。个体良好感觉增加是个体坚持一种行为的直接内在动力。大学生是同龄人,彼此之间不存在层级关系,具有相似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熏陶,因此在沟通交流过程中障碍少。

2.3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组织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3.1 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组织行为现状

组织为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参与提供场地、文化氛围和人力支持,没有组织的支持,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都是空谈。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普通高校越来越重视体育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矛盾:首先,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的提高和缺乏专门的体育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体育管理行为的主导者不是专门的体育管理者,体育管理在高校并没有相对独立的发挥空间;其次,营造良好体育氛围的要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附属地位之间的矛盾;最后,高校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体育教师)支持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

2.3.2 系统结构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

斯蒂芬强调组织结构对个体行为的作用和反作用。我国的体育教学是大学统一课程设置中的一部分。这种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力度大,带来的反作用就是个体行为的消极性。

体育教学是大学生喜爱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始,休闲体育是联系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纽带,是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习惯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在权利范围内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鼓励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课外体育活动便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和行为习惯。

2.3.3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

艾伦.金斯堡说:“控制媒体(即形象)的人,控制文化”,可见人们倾向于接受广为被接受的制度作为文化的一种。高校对体育教学的制度化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性的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文化成为个体行为的一种束缚,个体共享价值观与高校发展体育事业的要求不一致时,就会阻碍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同时也会对个体参与体育的行为造成不好的影响。

斯蒂芬非常注重对文化因素的剖析。他认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是积极的:第一,不同的校园体育文化界定不同的体育群体,不同群体会有独特校园体育文化的烙印;第二,个体行为体现了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具有相同爱好的个体组成群体,具有某些共性的群体形成组织,个体行为、群体行为是组织文化的践行;第三,增强组织的稳定性,校园体育文化对个体的思想熏陶是深刻的,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个体思想意识和行为,校园体育文化就像一种粘合剂把系统的体育组织聚合在一起;第四,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和态度起到引导和塑造的作用。

2.4 提高大学生有效管理休闲体育参与行为的措施

2.4.1 增强当代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培养优秀个体人格特质

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的评价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异,男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比女生高出一倍多。男生在闲暇时间里更多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过程中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利于身心健康,增强自我认知和评价的能力。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积极情绪体验利于大学生适应群居生活,提高他们外倾性、随和性和情绪稳定性,便于休闲体育行为的长期性实施。

2.4.2 高校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休闲体育群体的发展

学校出台鼓励和引导政策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还给学生拓宽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空间,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并培养他们新的群体归属感,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学校组织休闲体育活动的形式、频率、收到的效果对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有着直接影响。学校在组织休闲体育活动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心理需求,开展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

2.4.3 高校组织体育教师对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进行指导

体育教师是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知识需求的直接传授者。体育教学应重视闲暇教育、人文教育,切实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休闲软环境,营造良好的休闲体育参与氛围。学校积极鼓励体育教师融入到大学生中间,对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和鼓励。

结束语

第一,从组织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行为受个体人格和价值观、群体结构和内部沟通、系统组织结构和文化等的影响。个体人格和价值观对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最直接。

第二,学校在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培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体育文化、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施行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休闲体育协会、社团的发展,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

第三,根据斯蒂芬组织行为理论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行为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大学生行为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个体积极人格的培养,群体结构的改善并加强沟通、减少和降低冲突水平以及组织系统人、财、物的支持等全力营造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氛围,提高参与主体—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生活习惯。

[1]陈玲.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7.

[2]季景盛.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92-293.

[3]斯蒂芬.P.罗宾斯,蒂莫西.A.贾奇.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唐.赫尔瑞格.组织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41-43.

[5]关培兰.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239-268;332.

[6]黄喆.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休闲体育内在动机和体验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3):47.

[7]陆能,张建萍,王以智.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09(2):115-119.

[8]姜卫芬.大学生休闲体育特征与参与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12.

[9]湛育明.影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的主因素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4):51.

[10]郭海莲.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良好体育行为的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9(3):47.

[11]张佰辉,张玉华,舒能贵.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5):39.

[12]杜文岭,权翠,项立敏.大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的社会动因研究[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4):96.

(2010-04-13收稿)

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 of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ZHU Li-li,ZHAO Zhi-yu,GUO Zhi-qiang

On the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of Stephen P.Robbins and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study,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participation of recreational sport and discusses the individual,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recreational sport.The paper analy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participation behavior of recreational sport.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recreational sport;participation behavior

’s addressSport Dept.,Shandong Univ.,Jinan 250061,China

G812.4

A

1672-268X(2010)05-0073-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长基金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斯蒂芬个体群体
哪些群体容易“返贫”——受灾户、遇困户、边缘户
关爱地球,学生成主流群体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认清亏欠问题——对参与近期香港暴乱的青年群体之我见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命悬一线
斯蒂芬·库里招牌动作之掩护投篮
踮起脚尖,接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