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威,张 伟,陈 涌,廖 清,陈家淑,周进军
(1]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涪陵 408003;2]重庆彭水县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 3]重庆彭水桑柘镇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4]重庆彭水汉葭镇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 5]重庆彭水普子镇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
论逃生自救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缺失与建构*
张世威1],张 伟1],陈 涌2],廖 清3],陈家淑4],周进军5]
(1]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涪陵 408003;2]重庆彭水县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 3]重庆彭水桑柘镇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4]重庆彭水汉葭镇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 5]重庆彭水普子镇中学 体育组,重庆 彭水 409600)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揭示了逃生自救教育的深刻内涵,剖析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逃生自救教育的缺失,进一步对逃生自救教育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强化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创编逃生自救体育教学教材;组合体育教具、场地,创建自救情境教学项目等对策,为促进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建言献策。
安全教育;学校体育;逃生自救
所谓逃生自救,就是在一次可能有生命威胁的自然灾害或事变中,运用各种技能和手段逃离危险,从而保全生命的行动和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人类在其活动领域中,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其目的在于形成人对自身周围的安全问题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培养人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决定对危险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时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
原始体育源于生命安全与发展的需要,是对自然生命力旺盛与持久的一种追求。而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界却遮蔽了体育这种对生命的本源性特征,进而把体育的目的本末倒置并异化为“三基”的传习式体育。过于强调社会和学科本位,过于重视诸如竞技、休闲、娱乐、健身等现代体育知识、运动技术的传授与学习,过多的规范性运动、考试训练内容占了主导地位。而与人们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如自救、他救、互救等安全、生存教育却处于一种“荒漠化”状态,学生难以形成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动与理解,无法尝试与自然的融合与抗争,无法对自然及环境的凶险进行提前判断和预防,甚至在灾难面前顺利逃生。而更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并没有把学生的逃生自救等生命安全、生存教育真正重视起来,他们或者认为逃生自救教育主要应该由家庭或社会来完成,或者认为学生真正遭遇灾难和突发事件的机会很少,专门来教授这样的知识似乎没有太大必要。因而在国内许多地方,逃生自救等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存在以会议代替落实、以标语代替课程、以口号代替实施、以演练代替培训的“空心化”倾向。即使开展逃生自救教育,也常满足于笼统宣传、条文宣读、几次实战应急演练,却忽视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防灾应急系统培训和教育,很少教会学生逃生技能和紧急救护知识。虽然当前在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如“了解并学会常用救生方法”、“具有处理安全问题的一般能力”等的表述,但并没有对逃生自救等身体预防知识作明确的相关要求,显然这还不能与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多发的现实相适应。
3.1 学生生活世界不安全因素和事故的增多
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灾害如地震、洪水、风暴、泥石流、火灾、交通事故、不法分子的侵害或滋扰等频频发生,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因此,学生无论是上学、放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无不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0年有16,00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意外事故,相当于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离开了人世,是发达国家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率的3~11倍。而有关专家认为,如果人们通过逃生自救等安全教育和预防训练,以至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和技能,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自护避险、应急自救安全教育却大多只局限于一两次纪念或特殊的演练活动,安全教育内容上也非常单调和流于形式,往往是一些纯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却很少有实用的系统训练和教育培训。因此,青少年自护自救安全教育进入体育课堂,并进行系统训练和教育培训,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3.2 学生自救意识与技能欠缺
逃生自救的意识与技能,是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或事故时所能进行逃生自救的重要基础、保证与前提。而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民众特别是对学生而言,自救意识与技能是非常欠缺的。资料显示,我国有46%的民众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不很了解,有26.6%的人根本不了解。如在火灾发生时,有80%的人选择逃生,而有48.6%的人不懂得如何逃生,甚至有52%的人还不认识消防安全标志。2005年山东省中学生应对恐怖知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应对恐怖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 22.13%,高中生为43.15%。2006年浙江省温州市的公众急救自救能力研究表明,26.16%公众不知道急救总则,90%以上的公众对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方法表示不能确定,19.12%的调查者表示了解胸外按压法,但是几乎无人知道按压的部位,47.18%的公众表示完全不知道火灾发生时“若房内有浓烟,应用湿手帕捂住口鼻,再爬行前进”。200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学生应急自救能力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54%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未能对其进行应急自救教育,85%的学生不会使用消防器材。综上表明,我国学生及公众逃生自救知识和技能水平较低,亟待提高。
3.3 逃生自救的培养与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
自救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应该来源于实践,来自于成人正确的指导和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会具备这种能力。另外,逃生自救形成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个人的心理素质、体育运动素质和自我保护意识等,并且涉及的内容较广,并不是一堂课两堂课、一天两天,甚至一年两年所能解决的问题,它是要靠长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所以有必要将它带入学校课堂教育中。如俄罗斯,通过10多年的发展,俄罗斯的《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的内容也日趋成熟,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周围环境和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可能造成的危险,极端异常情况下的个人安全、生活方式与生命安全、国防与军事基础知识等四大部分。显然,俄罗斯的《生命安全基础》课程中所讲的安全,并不单纯指个人应对异常情况的人身安全,还包括人的生活方式和国防教育的部分内容。此外,学生健康和生活方式问题成为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反映出他们对现代人生活方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刻认识。俄罗斯把生命安全问题放在一个更新的高度、更广泛的基础上看待和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安全观,它对我国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自护自救教育应该成为青少年正规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
4.1 逃生自救与学校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兼容性
学校体育中传授逃生技能可以说是一个国际上的共识,许多国家都是在体育课上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地震多发的日本的防震防灾教育。在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的必修课程”。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运动中”得到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运动中”得到了锻炼,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并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学校体育课程兼有学科性和活动性特点,并以大量课外体育活动为其课程的独特形式。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自救自护技能,能够让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本领,培养学生在遇到环境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时的自救自护灵敏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我国近年来在学校体育中广泛开展的野外体育活动和生存体验等,是对学生进行逃生自救等安全教育的可贵尝试。由此看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为学生积极实施自救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教学中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是开设中小学生自护避险、应急自救安全课程的有利条件。同时,体育教学是以锻炼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课程,而安全逃生自救就是需要一定的体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巧的知识。因此,逃生自救与学校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将逃生自救的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还可使体育教学更具有应用性。
4.2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为逃生自救教育提供了空间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推行,赋予了地方和学校更多的权利,有利于地方和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走出传统课程的狭隘视野,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存,使体育课程更加适合地方和学校的具体教学特点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目标统领教材,优化资源环境,可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创编校本课程。在这一重大背景的引领下,体育新课程虽然规定了课程目标,但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这给各地区、学校的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都放宽了教学内容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灵活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移植、创设逃生自救的生活体育教学教材和内容,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就能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够达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但直到目前,我们还没有成熟而系统的关于生存自护自救能力培养方面的教材和课程。因此,随着教育改革中的体育新课标及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行,我们可以将逃生自救教育转化为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一部分,也正是在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为中小学生的生存自救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开辟了一条可行的渠道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3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为逃生自救教学提供了可能
新课标推行与实施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了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将学生的心理情感、日常生活知识和教学技术技能个性、教学特点相结合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形式,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个知识的建构需要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教育不可能远离生活而行,政治课堂教学也不应该是脱离生活的“空中楼阁”,课堂中设计情境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中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所以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促进学生将目前所学的内容与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即情境要生活化。因此,新课标推行与实施的情境教学有助于学校体育自护避险、应急自救教学内容的引入。再加上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有利于将自护避险、应急自救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实施情境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学校课堂进行自护避险、应急自救知识教育是实行全民逃生技能知识普及的有利渠道。
4.4 体育课具有开展逃生自救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
逃生自救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人力资源作为必要支撑和保证。而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运动技能为主的课程,主要在室外进行,这就为各种自救互救技能的传授和实践奠定了必要的空间、场地、器材资源,便于形成模拟现场。其次,通过体育课,为逃生自救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时间等资源。第三,很多逃生自救和体育教学的内容是相通的,如一些田径、体操、武术等教学内容,便于逃生技能教育项目的开展与创设,这些都是体育课在逃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5.1 强化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要实施逃生自救教育,就必须得强化对生命安全的意识,并且,当前我国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比较匮乏。因此要通过对生命安全意识的强化,让学生真正珍惜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学校体育必须把“生命为本”放在学校体育的首位,要尊重“人”这一生物体本身所固有的生命元素,以此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意识。要让他们养成对自身周围的安全问题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培养他们认识和评价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在出现危险时进行自救互救,保全生命。
5.2 创编逃生自救体育教学教材
教材是传授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而当前要实施安全逃生自救教育,存在的一个困难就是缺乏相关的教材,即使在一些涉及安全教育的教材里面,也没有详细地解剖每一个灾难的原理和应对策略。而我们只是通过网络可以搜集到相关的知识,但是网上的知识有些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不系统,不全面,老师们也不敢随便引用。所以必须根据生活实际创编逃生自救的生活体育教学教材。同时,要把逃生自救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等。对教师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使自护自救、互助互救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才能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对自护自救、互助互救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效锻炼和掌握。
5.3 组合体育教具、场地,创建自救情境教学项目
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身体特征,体育教师可有意地将一些逃生自救教育内容和体育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制教具,结合学校的场地器材,创设逃生自救教学课程体系。如利用垒木、绳子和垫子等搭成“假山”,创设“爬山”、“楼房火灾”、“误入陷阱”等情境教学背景,以此锻炼学生攀高和从高处跳落的技能,有助于锻炼学生在身陷低洼处或身困高险处的逃生自救。另外,在田径课中我们还可以开出穿越、绕过、跳过等障碍跑的课,在体操教学中进行滑杆和爬杆的教学,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攀岩、越野跑等项目,共同达到体育教学中完成安全逃生自救的教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安全知识,利用体育理论课进行讲述和演示。另外,安全逃生自救与人的体质和智能、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关系是密切不可分的,所以还要强化对体质、智能、心理、精神等方面训练。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天元.意外事件中的心理自救[J].青少年心理健康,2004 (4):26-27.
[3]唐宏贵,李双成,黄靖,等.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4,11(6):69-71.
[4]周元超.安全逃生自救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2006(8):63-55.
[5]方奕.自救:青少年亟待补缺的一课[J].中国青年研究, 2009(8):1.
[6]李正贤.构建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安全体系的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9):77-80.
(2010-07-27收稿)
Absence of survival training in school sport and its construction//
ZHANG Shi-wei,ZHANG Wei,CHEN Yong,LIAO Qing,CHEN Jia-shu,ZHOU Jin-jun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investigation,the paper reveal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rvival training and points out the absence of the survival training in the school sport.The paper also analyses it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survival training in the school sport.
safty education;school sport;survive;self-rescue
’s address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Dept.,Changjiang Normal College,Fulin 408003,China
G807.01
A
1672-268X(2010)05-0070-03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SK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