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昔清 章建良 沈惠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杭州 311106)
笔者近年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住院COPD患者60例,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1]。排除昏迷或自主呼吸微弱,出现休克、严重心脏病、鼻腔阻塞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2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 (70.35±5.12)岁;合并呼吸衰竭Ⅰ型12例,Ⅱ型8例。对照组30例,男性2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70.85±4.04)岁;合并呼吸衰竭Ⅰ型9例,Ⅱ型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 (抗生素、茶碱类药物、祛痰剂等)。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荷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mL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采用普利生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2)记录咳喘、紫绀、呼吸困难、肺部音、水肿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3)血气分析指标:取动脉血测定,主要观测指标为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0.01),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kP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kPa,)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P <0.01。下同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aCO2 8.07±0.51 6.41±0.58*△7.52±0.96 6.83±1.21*PaO2 6.12±1.23 9.13±1.03**△7.16±0.51 8.31±0.78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改善(P<0.05或0.01),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全血黏度(mPa·s)5.73±0.03 4.92±0.35**△△5.65±0.02 5.38±0.76*血浆黏度(mPa·s)1.89±0.21 1.50±0.14**△△1.88±0.22 1.67±0.20*红细胞压积(%)48.23±0.16 43.82 ±2.07**△△48.33±0.08 45.04±2.06*
COPD属中医学“肺胀”范畴,由肺病日久,累及脾肾,久病脾肾阳虚,甚而累及心阳,不能温煦经脉或鼓动血脉,血液凝滞而致,故温阳活血化瘀为重要治法[2]。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严重缺氧,对全身脏器功能有较大的影响,呼吸衰竭时低氧血症使左、右室心肌收缩功能均受抑制,而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室的后负荷,使体静脉回流受阻。同时存在高黏血症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高黏血症患者,微循环血流不畅,可出现缺血、缺氧等微循环障碍[3],从而导致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另一方面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又可以激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形成血栓,血流更加缓慢,从而使血黏度更高。
丹红注射液成分为丹参、红花。丹参有抗体外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对收缩状态的微血管有显著的舒张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从而改善心功能[4]。红花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所致血小板黏附、释放及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而使血小板活化受到抑制,缓解了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病理变化,减轻了血液循环障碍[5]。本观察显示丹红注射液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气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监测患者肝、肾功能等均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其安全性高,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 454.
[2]黄礼明.试论痰瘀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辨治中的重要性[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1):5 ~6.
[3]覃丽琳,何若书.冠心病、肺心病血液流变检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7,7(2):58 ~59.
[5]肖文英.红花黄色素研究进展 [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6,15(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