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付良 杨晓恒 杨志立
1 湖南省宜章县人民医院(宜章 424200)
2 湖南省宜章县中医院(宜章 424200)
我们近年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通腑清热化痰法治疗急性脑出血,并与单用西药治疗者对比。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2月-2008年12月湖南省宜章县中医院中风(脑)病专科和宜章县人民医院内一科住院患者248例,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相关标准[2];均发病在1周内,并经头颅CT和腰椎穿刺确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3];血肿体积均按头部CT扫描层的结果估算,血肿体积(mL)=长×宽×阳性扫描层数×π/6。随机分为治疗组128例与对照组120例。两组性别、年龄、出血类型、病情程度、CT扫描结果(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依据病情分别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控血压,防治感染,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血糖及心律失常,防治并发症,处理血肿(根据血肿部位、大小决定保守治疗或予血肿抽吸、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或开颅手术)。治疗组另予自拟活血通腑清热化痰中药[组方为丹参30g,三七粉3g(兑),大黄10g,泽泻15g,川牛膝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夏枯草30g,益母草15g,瓜蒌仁20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2~3次口服或鼻饲。高热烦躁者加水牛角、栀子、石膏、黄芩;神昏久不苏醒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呕血便血者三七粉增加至12g(每日4次分服),大黄改为大黄炭;呃逆者加柿蒂、代赭石;痰多合并肺部感染者加生牡蛎、鱼腥草、旱莲草、茯苓。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尿、粪常规及凝血功能,血小板数目,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1.3 疗效标准 按照1987年长春全国中医急症研讨会制订的《中风病诊疗规范》[2]之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满分为28分,治疗前最高分不超过18分。基本治愈:积分24分以上者。显效:积分增加超过10分者。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者。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恶化:病情加重,积分减少,或死亡。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2.2 两组存活病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表3 两组存活病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存活病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下同
组 别 全血高切黏度(mPa·s)全血低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g/L)血沉(mm/h)治疗组(n=116)对照组(n=10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8.22±1.20 6.21±1.20*△8.40±1.30 7.75±1.46 16.44±3.61 9.46±4.12*△17.12±3.23 16.78±3.60 2.81±0.82 1.40±0.41*△3.10±0.04 3.02±0.20 46.42±3.22 40.66±3.20*△47.10±3.10 43.18±3.08 4.50±1.22 2.80±0.81*△4.12±1.70 4.02±2.10 17.11±3.40 14.20±3.40*△19.10±4.11 18.32±3.48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见表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 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128 120治疗前18.11±10.20 19.06±9.78治疗后6.10±7.66**△11.02±9.12**
急性脑出血属中医学“中风”、“卒中”范畴,本病基本病机为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内生脑瘤,使脑络破损,血溢于脑,瘀血不去则津血郁而外渗,生痰成水停聚脑髓,为肿为毒,积瘀化热,损伤脑髓,扰乱神机。治疗当以“急则治其标”、“血实宜决之”为基本原则,予活血通腑清热化痰方。方中丹参活血凉血安神;三七止血散瘀,化瘀而不伤正;瓜蒌仁、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通络;泽泻行痰饮、利水;夏枯草清肝降压;大黄活血化瘀、清热通便;益母草、川牛膝活血去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引血下行。本方着眼于清除脑局部病灶,加速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药理研究表明,本方中诸药均能不同程度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降血压,促进血肿吸收,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镇静,抗炎,抗氧化损伤,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加速出血的修复过程。本观察显示,在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活血通腑清热化痰法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32 ~36.
[2]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374,658.
[3]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J].中华神科杂志,1996,29(6):38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