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华,吕 杰
(1.中国人民解放军72241部队;2.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29)
金矿企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徐小华1,吕 杰2
(1.中国人民解放军72241部队;2.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29)
以国内某黄金公司为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表明了其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最后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公司长远发展的改进建议。
黄金;战略;SWOT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黄金价格持续攀升,黄金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黄金属于资源性产品,使得黄金企业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黄金储备量的制约。为了增加黄金储备量,增强企业实力,国内外黄金企业纷纷加速了并购重组的步伐。在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下,分析好市场环境,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对黄金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国内某黄金公司为例,分析其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1 国际黄金行业分析
1.1.1 黄金需求大幅度上升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2009年5月发布的《2009年第一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黄金总需求量达到了1016吨,同比增长38%,名义总额达到了197亿美元,增长了36%。
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黄金的规避风险、增值保值的功能日益凸显,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进入黄金市场。根据世界黄金协会2007年公布的第三季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可以了解到,大量规避资金涌入黄金市场,促使黄金需求量达到了207亿美元的新高,较上一年增长了30%。同时,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人们不断调低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为了减轻经济危机对本国带来的影响,各国也都有增加黄金储备量的意向。
另外,从工业需求的角度看,黄金以其特殊的金属性质,在微电子、医学、建筑装饰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其工业需求量不断增长,尤其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国际贵金属独立研究机构——英国金田矿业服务公司(GFMS)的统计资料也显示,2007年以前全球黄金需求量逐年增长,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见表1)。
表1 黄金供需平衡表(单位:吨)
1.1.2 黄金价格持续走高
受诸多宏观经济因素以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的黄金价格不断攀升,黄金市场呈现出一派牛市局面(如图1所示)。
图1 近5年黄金价格走势图
1.2 我国黄金行业分析
1.2.1 黄金产量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黄金产量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黄金矿山资源勘探工作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中国黄金保有储量为4636吨,其中,岩金2786吨,沙金593吨,伴生金1255吨。2006年中国在滇黔桂、陕甘川等地区探明黄金储量超过650吨,2007年至今,又陆续发现包括冈底斯雄村铜金矿、青海大场金矿、甘肃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海南抱仑金矿等5座大型、特大型金矿。
受政治局势等因素的影响,南非、美国和澳大利亚等主要黄金生产国黄金产量逐年下降,而以我国、俄罗斯等新兴力量逐渐逼近传统黄金生产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中国黄金产量分别为224.05吨、240.08吨、270.491吨、282. 007吨,同比增长5.51%、7.15%、12.67%、4.26%。我国黄金产量逐渐超过美国、南非等产金大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金国。
1.2.2 国内黄金需求量不断攀升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中国按吨计2008年黄金总需求量达到395.6吨,同比增长超过20%,全球可确认的黄金需求量按吨计同比增长4%,中国黄金需求量的增幅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以美元计算,中国内地2008年的黄金需求量较2007年增长51%,其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投资需求增长迅猛,投资者为了减轻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纷纷进入黄金市场,以寻求投资安全港。另外,首饰需求量的增长幅度也非常大,尤其在24K金的需求量方面。
2.1 悠久的开发历史,丰富的矿产资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便有了采金活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悠久的采金历史,丰富的采金经验,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地处拥有中国最多黄金储量的城市,同时,公司全资拥有多座金矿,黄金储备量不断增加,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2 不断追求卓越的经验丰富的领导层
公司拥有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经验丰富的领导层。董事长在黄金行业工作达20余年。总经理拥有30余年在黄金行业的工作经验,其中曾担任矿长长达13年。公司创立的多项管理模式闻名全国,受到同行的广泛赞誉。优秀的领导层可以带领公司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2.3 强大的品牌效应
2005年,该品牌金锭被评为省名牌产品。2009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该品牌的评估价值为71.25亿元,位列第110位。在当前的消费心理下,品牌效应能够给公司带来超额利润。
2.4 较强的创新能力
公司将创新确定为公司的精神,提倡在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赋予了“科技黄金”新内涵。公司认为,要想发展就必须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明天,倡导敢创、敢闯、敢做、敢为,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宽松环境,形成了具有公司独有特点的创新机制。公司获得国家专利多项,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新机制的完善。
公司通过四项重要措施实现“科技兴金”战略:一是推进工艺改造,优化技术指标;二是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高企业科技含量;三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数字化矿山;四是加大地质探矿投入,储备企业发展后劲。
3.1 公司整合程度不高
该公司通过整合,于2004年成立集团公司,但公司的整合程度还不够高。这主要体现为总公司与各分、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分、子公司相互之间的整合程度不高。
目前该公司分权力度不足,导致各分、子公司没有足够的权力进行经营,难以放开手脚进行管理,错失不少发展良机,同时由于总公司精力有限,管理各分、子公司时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不能分而对之,致使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不符,难以执行,各分、子公司对此也怨声连天,对总公司产生抵制情绪。
3.2 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由于该公司地处县级市,难以引进高级人才。公司的采、选、冶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影响了勘探等工作的开展。
同时,该公司人力资源方面的规章制度又不利于人才发挥其特长,造成不少人才流失。如职工工资待遇和退休方面,该公司没有区别对待普通职工和技术人才,而是按照统一的年龄退休,致使很多技术骨干临近退休时盼望早日退休,这些退休的技术人才往往为其竞争对手高薪聘用,这不仅削弱了公司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还增强了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使公司处于不利地位。
3.3 技术力量不够强大,黄金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首先,黄金矿产勘查水平不高。勘探工作程度较低,探矿、采矿深度浅,深部可采矿量少;其次,采矿技术水平低,可利用资源相对减少。低品位矿处理技术落后于国外企业;再次,矿山储量占有率高,但利用率较低。公司存在采富弃贫现象,低品位金矿石未能充分利用,资源浪费严重。
4.1 黄金市场呈现牛市格局
由图1可知,国际黄金价格从2001年2月20日每盎司253.55美元开始上涨,2006年8月16日每盎司626.45美元,涨幅为147.07%,2008年则突破千美元大关。同时,国内外专家分析预测,本次黄金牛市将比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次持续更长时间。
黄金历来都是规避金融、政治以及恐怖主义等诸多风险的良好工具,因此黄金价格受诸多宏观经济因素及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同时,这些因素相互之间还存在错综复杂的影响。美国“9·11”恐怖袭击、中东政治局势动荡、全球金融危机等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因素推动黄金不断攀高,黄金成为规避投资风险的避风港。
4.2 国内黄金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
国内黄金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市场,已与国际市场接轨。2004年,周小川行长提出的“三个转变”(即由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转变;由现货交易为主向衍生品交易为主转变;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为国内黄金市场指明了发展方向。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也促进着国内黄金市场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快国内黄金市场的国际化步伐。
4.3 国家政策鼓励
多年来,“黄金开发热”造成了资源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使不少地区出现小矿连片的现象。企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这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削弱了我国黄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而国际黄金市场中,黄金企业不断整合、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增加黄金储备量。因此,国家政策鼓励各地黄金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政策的引导下,中金、紫金、山金等黄金企业频频进行并购、重组动作,扩大企业规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5.1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黄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2002年,纽蒙特矿业公司(Newmont)以38亿美元兼并当时澳大利亚最大的金矿公司诺曼底矿业公司(Normandy),成为全球最大的金矿生产公司。而到了2006年,纽蒙特便不再是世界第一了,排名第二的巴里克黄金公司(Barrick)以104亿美元合并加拿大的普雷塞杜公司(Placer Dome),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5.2 国内竞争者不断增加
公司的主要竞争者中金、紫金等早在几年前便在上海或香港上市,筹集资金,并购其他金矿企业,增加黄金储量,扩大企业规模。中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黄金第一股”,当年中金总资产为11.21亿元,上市的第二年增加为16.06亿元。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3年12月23日在香港上市,2005年总资产达到54.75亿元。2005年,按照权益计算,紫金拥有黄金储量375吨(12, 056,625盎司),矿产金达15.266吨,占全国黄金产量的8. 55%,位居黄金行业第一,黄金利润为9.0353亿元,占全国黄金企业利润的22.93%。
5.3 国外潜在竞争者开始进入国内市场
随着中国黄金市场的不断改革开放,国际黄金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争夺中国黄金矿产权。2005年,加拿大金华资源公司(G olden China Resources)与澳大利亚黄金生产商Michelago公司进行合并,成为在华最大的黄金公司。巴里克黄金公司和加拿大鲍尔公司组建巴里克鲍尔黄金(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在中国进行黄金勘探开发活动。马格努斯国际资源公司与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达成协议,购买位于青海省的一个黄金矿区的勘探权。澳洲Sino黄金公司、英美资源集团等其他国际黄金巨头也都在中国设有业务单位。随着国内黄金市场与国际黄金市场的逐步接轨,将会有更多的国外竞争者进入中国,将给国内黄金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6.1 加强企业整合力度
该公司自2004年合并成立以来,公司的整合一直是个问题。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各子公司间的整合程度不高,在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针对目前公司分权力度不足的情况,公司应赋予子公司适当的权限以利于其加快对市场的反映。另一方面,适度的分权也可以使总公司有精力来根据各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同时,总公司应加强各子公司相互之间的沟通,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资源。针对这一点,公司应以各子公司间的经验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各子公司间的联系。
6.2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引进高水平人才不仅可以发挥其自身的才能,同时通过其对公司原有人员的影响,又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整体提升。通过拓宽选拔任用企业经营者的范围和渠道,引入竞争机制,使经营者内部竞争上岗与市场竞争选聘上岗相结合,人员选拔从“伯乐”机制逐步过渡到竞争机制,为有才能的经营者和技术人员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同时要从黄金市场开放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强化员工的能力培训工作,适应市场变化。
6.3 培养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人才、管理和创新的催化剂,是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的黄金生产企业多数尚未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或是已形成企业文化但并没有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黄金市场放开后,黄金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更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目标和战略,培育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永恒动力。
6.4 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
目前我国黄金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我国黄金市场逐步放开后,随着国际国内黄金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应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紧密结合,通过技术攻关与创新,切实解决专业技术难题。同时,在技术改造和新建项目中,选用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使黄金的生产手段高效化、大型化、自动化,管理手段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工艺技术现代化。
[1]张海波,郭玲.中国黄金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9-143.
[2]刘引霞.黄金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8):28-29,38.
[3]张永涛.中国黄金矿产资源开发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J].中国矿业,2009,(2):8-11.
[4]希特,等.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M].吕巍,等,译.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潘 敏)
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Gold Company
Xu Xiaohua1,LvJie2
(1.PLA 72241 Troops;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Shandong 250029)
Taking a domestic gold compan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analyze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gold company,analyzes its major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and at last the paper propounds some improvement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 to the SWOT analysis.
gold;strategy;SWOT analysis
2009-12-26
徐小华(1975-),女(汉族),山东昌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72241部队讲师,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0)02-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