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强,虞文美
(1.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相协调问题研究
——基于人民币升值背景
曹 强1,虞文美2
(1.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明显加快,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矛盾日渐激化,并且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化,这种矛盾在将来可能会逐渐加剧。在“三元悖论”的理论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的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矛盾,并且解释了当前我国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来源,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给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带来的影响和困难,认为我国现在亟须重视两者之间的协调。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要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方向,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重视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人民币升值;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三元悖论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由盯住美元,改为参考一揽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以来,在随后两年多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呈现渐进升值趋势。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人民币对外升值明显加快,国内宏观经济调控面对本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给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难度,尤其是在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汇率正式迈入“6时代”之后。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协调促进,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相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在目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与弗莱明通过其经典的Mundell-Fleming模型(即M-F模型,如图1),即开放经济下的IS-LM-BP模型,为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果评价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分析框架。其中IS曲线上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Y=D[EeP*/P(1+i+i*),Y-T,i-πe(Y-Yf)]
(1)
LM曲线上达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是:
(2)
BP曲线上国际收支达到均衡,其斜率由资金流动性决定,资金流动性越强曲线越平缓。M-F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如果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安排,一国国际收支的赤字将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将增加本国货币供给;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为平衡状态,那么货币政策及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化都将导致外部失衡,为维护固定汇率而进行的官方干预将纠正这种失衡,此时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如果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则上述汇率的维护措施不存在,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克鲁格曼等人从Mundell-Fleming模型中提炼出来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如图2)是研究开放体系下货币政策、汇率制度以及资本管制政策的基准命题。该命题指出,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目的在于稳定国内物价水平稳定)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存在冲突,政策当局无法同时达到三个目标,只能三选二即“三元悖论”。各国只能在以下三种基本制度中进行选择:
图1 M-F模型
图2三元悖论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导致国际收支状况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地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实现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地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惟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根据Mundell-Fleming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
(二)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矛盾
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不协调可归纳为人民币对内币值和对外币值的矛盾,前者包括控制通胀和遏制通缩两个方面。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矛盾依次体现为“控制通胀和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遏制通缩和防止人民币贬值——控制通胀和防止人民币升值”的轮回。这是因为中国存在事实上的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方向的改变取决于外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非中国政府的政策改变,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升贬值的预期互为因果,加剧了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进行控制的难度。正因为资本事实上存在流动,在克鲁格曼“三元悖论”当中,中国便有了货币政策目标和汇率政策目标的矛盾,这一结果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不论是紧缩的货币政策还是扩张的货币政策,均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人民币升值预期出现后,外汇市场平均每月超过百亿美元的超额外汇供给都要转化为新的人民币货币供给进入市面流通。为保证物价稳定,央行不断采用发行央行票据的办法回笼货币,但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行,长期不可持续。因为这种操作并不能最终化解外汇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在这种内部压力下,央行最终选择本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将降低从国外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可以适当降低通胀率,能够维护国内物价稳定。当然,货币不升值肯定难以缓解货币当局的被动局面,但即便升值也不一定就能立即为货币当局减压,这其中还涉及货币当局对于货币升值幅度、时机的选择问题。若处理不当,货币调整幅度与市场预期差异很大,还可能会引来更严重的投机行为,货币当局的压力不减反增。
当前我国人民币汇率从内部看具有升值的潜力,从外部看面临快速大幅度升值的压力。同时,我国国情及国际环境决定了人民币升值步伐不宜过快,让人民币汇率保持缓慢上升、小幅度渐进的运动态势应当是当前可行的选择和汇率改革成功的有效途径,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切合实际的汇率改革方向。
人民币升值压力要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国内因素
从经济基本面角度,人民币升值压力分别为短期压力和长期压力。
1.短期压力
首先,短期压力取决于市场上外汇的供求关系。即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巨额的贸易顺差。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7月,我国贸易顺差累计已经达到839.3亿美元,接近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1 775亿美元的一半。目前,巨额贸易顺差已经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施压,迫人民币升值和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重要口实。表1反映了1994年至2009我国贸易顺差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贸易顺差并没有因为人民币升值减少,反而持续扩大。人民币升值后我国还持续出现大量贸易顺差,表面上的原因是“J曲线效应”,即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存在时滞,但从深层次分析则发现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由于贸易顺差增长的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贸易摩擦依然尖锐,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继续存在。
表1 我国1994~2009年贸易顺差(亿美元)
其次,短期压力还包括我国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同样会造成本币升值。大量外汇即大量顺差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对本币需求量增加。同时,较多的外汇储备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的能力较强,能够增加外界对本国货币的信心,有助于本币升值。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从212亿美元升至2010年6月底的2.45万亿美元。并且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4 530.6亿美元,平均每月增加约378亿美元。这样的增长强度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故而我国应当不断探索外汇投资渠道。
最后,相对利率高也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因素,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会影响汇率。当利率较高时,使用本国货币的成本上升,使得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同时,利率较高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将吸收外资内流,使外币供应相对增加。这样,利率的上升将推动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近年来,针对世界经济的持续低速增长,各国普遍采取了降息的政策,使得我国的相对利率较高。
2.长期压力
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是实现人民币稳定和升值的基础。1997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从发展趋势看,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至少有40~50年的经济增长。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赶超使得其货币都经历了升值。经过二十多年来快速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和GDP已跃升至世界前列,在迅速赶超过程中,人民币升值仍是必然的趋势。另外,中国长期实行的贸易与外资政策也是造成升值的重要压力来源。包括:鼓励出口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政策导向,扭曲的引资政策,贸易上奖出限入,资金上宽进严出的政策等,从而造成了外汇的供大于求。政策因素所导致的升值的压力最后仍然会在经济基本面因素中反映出来。人民币升值是客观存在的,升值趋势具有内生性,是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生成的。
(二)国际因素
2005年,日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要求人民币升值,逻辑起点是“世界工厂论”,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出口的迅速增长对其他国家构成了威胁。人民币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也造成了升值的压力。2002年以来,美国推行弱势美元政策,美元对国际主要货币大幅度贬值。由于人民币实行事实上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相对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贬值,因而引起有关国家的不满,升值压力骤升。当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并在美联储出于对流动性忧虑而选择一再降息之后,随着美元的走软,同时因为中国处于流动性过剩,而美国因次贷危机处于流动性不足,可以说,美联储的每一次降息相对人民币来说,在市场上不仅是一次被动的升值,而且还使国内2.45万亿的外汇储备承受缩水的危险。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压力分为近期升值压力和长期升值趋势。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和利用FDI规模以及外汇储备的大幅度上升、国际社会的炒作和施压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从而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近期压力,其背后深层原因则是国内有关经济政策、体制,以及国际社会的施压共同造成的。另一方面,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是内在动力,因而人民升值压力将面临长期升值趋势。
(一)国际“热钱”大量快速流入,冲击我国的货币政策
中国国际收支2002年以来不仅“双顺差”,且总体顺差增长强劲。第一,经常项目下经常转移顺差大幅增加;第二,其他投资项目下的贸易信贷差额从多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第三,外商直接投资中资本金的汇入增长迅猛,高于外商直接投资平均增长速度;第四,银行结售汇顺差全面大幅度增长,其中含有大量的无实际交易背景的结汇行为。
《春秋公羊传》虽成书于汉景帝之时,但早期公羊学自孔子作《春秋》之时便已存在,并经过孔子口授传至后代。[6]在战国,得圣人之初心的子夏对《春秋》的诠释就已经受学者推崇,《韩非子》中就多见引述。
以上表明:在人民币利率明显高于美元利率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上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受到冲击,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受到了削弱。当热钱流入我国后,若央行对外汇占款不干预,则会导致货币的过多供给,形成通胀或加剧通胀压力,影响币值稳定。所以,央行一般会通过“冲销”手段,减少或收回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回笼基础货币。此时,虽然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总量保持不变,但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与货币供给结构发生改变,使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物价等变量的相关性减弱,也会影响币值稳定以及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因为,热钱混入经常项目下或通过其他渠道流入与外贸企业出口真实结汇所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截然不同。外汇占款在后者直接流向了有外汇收入的涉外企业。在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情况下,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仍以企业贷款为主,央行的“冲销”操作将使商业银行投放到内向型企业的信贷资金相应减少。货币资金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重新分配,但仍然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和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运动,满足企业生产流通需求,因而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前者,与热钱对应的外汇占款所形成的货币供给直接流向股市、房地产或外汇等市场,转为虚拟资本,纯粹是为了满足投机需求,若数额较大,可能推动资本市场泡沫的膨胀。另一方面,央银再贷款减少会压缩投入到实际经济部门的货币供给,使企业的生产资金不足。此外,当热钱的流入达到相当的规模时,央行还可以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来抵消热钱流入导致的超额货币供给。这同样是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与前述对冲操作对货币供给结构的影响是基本相同的,即货币供给结构也将发生质的变化,造成货币供给总量充足与企业资金紧张并存,只是法定准备金率具有的猛烈性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冲击。
(二)提高存贷利率的两难处境
存款利率提高会使得人民币存款利率高于美元存款利率的利差进一步拉大,加快国外热钱流入,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对汇率政策有不利影响;提高贷款利率使得外汇贷款需求进一步加大,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人民币升值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即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使得提高存贷款利率的效用大打折扣。如果对存贷款利率不做调整,则会使得通胀加剧。在资金成本较低时,且这种资金成本扭曲持续下去,并辅之以政府部门的投资冲动,将加剧部分行业低效率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最终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并形成缺乏有效需求的生产能力过剩。
(三)基础货币供应大增使得经济过热,通胀加剧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我国现在出现了“双顺差”,导致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使得因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供应极大增加。基础货币大增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足,其释放贷款的能力加强,这不仅会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进入“过热”,还会造成通胀的加剧,对货币政策实施增加了难度。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预期,央行必须干预外汇市场,投放更多基础货币。两难境地使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越发加剧。
(四)人民币汇率走势加大了央行的操作难度
中国有关部门要加强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控制中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将商业银行的头寸调控到适度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偏低的实际利率水平和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价格上涨和投资增长过快,将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和金融系统自身的风险,不利于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不利于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央行指出:我国价格走势上行风险大于下行风险,需关注整体通胀的潜在压力。央行必须在稳定住人民币汇率和控制投资反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与产能过剩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并存的情况下,不断地进行权衡博弈,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使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协调,为我国的汇率改革营造一个宽松平和的外部环境,本文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要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方向
汇率低估或高估会使经济付出福利和效率损失,汇率低估会抬高贸易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使得资源流向贸易部门,实际上是全体国民和非贸易部门为出口提供补贴,以汇率低估为代价来维持长期的贸易顺差是得不偿失的行为。从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国家能长期依靠货币贬值来实现工业化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升值是必然的,以何种方式升值则是一个问题。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国内经济资源在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将进行重新的资源配置,人民币小幅渐进升值将是适应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最有效的汇率变动方式。首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渐进性决定了汇率的升值方式与速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包括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转型等内容。我国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特别是在出口领域,出口产品多为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小的初级加工产品,小幅度渐进升值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创造条件,赢得产业调整所需的基本时间。从经济增长方式看,我国外向型经济增长特点显著,内需对经济的带动表现不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仍将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主要经济模型,小幅度渐进升值具有使企业根据升值进程改变投资和生产计划,有利于资源在部门和行业间重新配置的优点。其次,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有利于确保宏观经济稳定,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GDP和就业下降幅度也加大。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作用通过进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传递。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就业以及国际收支这些都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大幅度升值对一国宏观经济整体带来不利。
欧美等国并不在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而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由于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水平与其期望还有差距,他们仍会采取措施迫使人民币升值。中国要坚决顶住外界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压力,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目标,坚持人民币汇率小幅度渐进升值的方向;同时要积极采取建立人民币浮动区间调节机制等应对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透明度,稳定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监督。
(二)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政府干预过多的汇率机制是人民币升值压力重要来源。从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面临长期必然升值的趋势。长期而言升值会促进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促使产业结构升级。长期中人民币升值更多体现出的是升值趋势,而非升值压力。长期中要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汇率制度,使汇率能真实反映外汇供求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改革结售汇制度
我国一直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但近年来,国家对结售汇管理有所放松,对特定企业实行了限额的意愿结汇,并逐步推行强制性结汇——按比例结汇——意愿结汇的改革路线。放松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浮动,根据结售汇的业务规模重新核定周转头寸浮动的上下限,使银行在买卖外汇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对企业方面,则可以放宽其在境内开设外汇账户的限制,扩大开户企业允许保留外汇的限额,使企业拥有更多支配外汇资产的权利。
2.推进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兑换改革
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上升,这与人民币非自由兑换的现状极不相称。需要提高经常项目可兑换程度,增加经常项目外汇支出使用额度,慎重、有序推进资本项可兑换进程。
3.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增强汇率弹性
目前我国的美元和非美元外汇日浮动幅度由0.3%变为0.5%,这一浮动区间实际效果较好,保证汇率不会出现大幅震荡,也避免了对贸易和金融的重大冲击。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发现实际均衡汇率,抵御外来冲击,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长期中我国汇率浮动区间应适时逐步扩大,通过观察新的汇率政策实施后的实际效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扩大波动区间。
4.加强国际游资监管力度和外汇风险管理,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
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的热钱不断上升,并且缺少必要的监管。同时,也可以考虑开放更多资金流通渠道,从而引导国外投资。再次要提高商业银行运营和风险管理水平。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也会越来越灵活,这意味着汇率的波动幅度将比过去扩大,变动频率也将加快。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外汇头寸管理水平。如果不能适应汇率的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会加大银行风险,降低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加剧国内金融环境的震荡。
(三)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有效性依赖于具体的经济金融结构和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当前的双顺差使中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央行为了避免汇率剧烈波动,通过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造成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多,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削弱。央行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增强公开市场引导信贷和利率调控能力,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促进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发挥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如货币当局搭配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率两种货币政策工具管理流动性。货币当局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中央银行票据大规模的发行也带来了高额的发行成本,单纯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仅是浅层对冲,而且对冲的数量和进度还受到商业银行购买意愿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可以增强对冲的主动性和对冲“深度”,在流动性较多的前提下,小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适量微调。
(四)资本不完全流动下重视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2005年7月,我国采用了盯住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央行可以更灵活地调节货币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更合理分配本国资源。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不完全管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是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频率越来越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受到了挑战。资本项目的逐步放开,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明显加快,使得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货币制度有效性之间协调和选择成为紧迫问题。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国际经济因素对本国调控的制约和本国的政策措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充分关注汇率、外汇储备等外向性经济变量,注重国家间的货币协调,注重不同国家货币政策的差异以及可能产生的溢出效应。也要考虑汇率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增强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当前,央行应积极研究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盘活某些类别资产的流动性,恢复资产结构的弹性,努力将基础货币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防止商业银行贷款过快。同时,要鼓励人民币衍生市场的发展。
[1]夏建伟,刘爱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发展战略及发展战略相关政策调整[J].华东经济管理,2006,(4):148-151.
[2]陈恩富,祝富强.正确认识和应对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J].国际经贸探索,2004,(2):4-10.
[3]耿选珍,李 亮.浅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08-110.
[4]黄其畅.浅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我国的汇率政策[J].金融经济,2006,(6):23-24.
[5]崔思思.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理论界,2006,(12):16-17.
[6]王 墨.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探析及政策建议[J].浙江金融,2007,(12):16-17.
[7]陈龙梅.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J].浙江金融,2007,(12):56-61.
[8]曼 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StudyontheCoordinationofMonetaryPolicyamp;ExchangeRatePolicyUndertheConditionofRMBAppreciation
CAO Qiang1,YU Wen-mei2
(1.School of Economics of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Trade, Bengbu 233030,China; 2.School of Finance of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Trade, Bengbu 233030,China)
The RMB appreciation has speed up since 2008. In this situa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exchange rate policy in our country intensifies day by day along with the revaluation of RMB anticipated long-term. And this kind of contradiction gradually will possibly intensify in the future. On the basic of theory “Trilemma”, the article has expounded our country's 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s contradiction as well a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RMB appreciation the influence which and the difficulty monetary policy's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brings for our country. In this article proposed finally under the RMB revaluation's exchange rate policy's adjustment and monetary policy's orientation and tries hard to find our country's monetary polic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y coordinated conjunction spot in the anticipation of the RMB appreciation.
RMB appreciation; exchange rate policy; monetary policy; trilemma
2010-07-15
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ACKYQ0902ZD);安徽财经大学青年科研项目(ACKYQ1024)
曹 强,男,安徽蚌埠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经济学。
F822
A
1007-9734(2010)05-01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