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课堂点评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化的课堂点评不仅是及时反馈、推进课堂教学的关键,更是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语文课堂如何立足自己的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点评呢?结合一些教学案例,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让鼓励的春风吹拂课堂
每名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理解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加之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的回答难免会产生差异。有的一语中的,完美地回答问题;有的初步涉及,只能说是稍稍理解;有的却是顾左右而言它,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每一名学生,调动起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该冷静对待每一名学生的答案,尽可能从鼓励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感,进而激发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如《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要求的:“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例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天游峰扫路人》一课时,就运用了非常巧妙的课堂点评。当他提出“你觉得老人真正的心情是什么”的问题后,学生回答:“轻松自在,悠闲自得。”支老师继续追问“更深的呢”,学生说:“他热爱自然,不把扫路当作劳累,而是当作一种享受。”对于这样精彩的回答,支老师没有吝啬他的溢美之辞:“你确实没有掉以轻心,读出深层的东西了。”继而又顺水推舟地说:“那谁读来享受一下?”可学生并没有读准“早晨”这个音。支老师再一次微笑着鼓励:“如果你把‘早晨读准了,王小丫就是下岗了。”幽默的话语流露出深厚的鼓励意味。
当然,鼓励并不是一味地“贴金”,要像支老师一样,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时予以赞赏,有的则要千方百计挖掘优点。
二、让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心理学角度看,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因素,它在激智、调节、感染和移情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一门学科的每一个教学阶段,都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作为一门人文的学科,语文的真正魅力就在于能够让教师充满情感地与学生交流。当教师带着真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去触动学生,用温暖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时候,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便得到了很好展现。
例如教学《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课,当分析到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那句话时,有学生谈到了从这句话里能够体会到聂将军对日本人民和他们后代的真挚、深切的关爱。教师可以顺势作评:“是啊,你的分析太耐人寻味了。一面是敌人的凶残,一面是对无辜孩子深切的关心,有时我们真难以作出选择。但此时此刻,我们抱着一颗仁爱的心,一定会和聂将军作出同样的选择。”充满深情的评价都让学生更加激动,这样的评价往往能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让精确的话语引导学生
点评的本来用意就是要让学生随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所以,从点评最初的含义来讲,准确性是课堂点评的核心所在。缺少了准确性,点评就没有多少意义。但我们有不少教师机械地认为评价就是“好”“很好”“不对”,这样的评价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判,有时哪怕仅仅是某一角度的点评,也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启发。
例如,在教学《学会合作》一文时,到了总结全文部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谈谈“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有学生回答:“我觉得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合作。”教师可以评价为:“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有学生回答:“合作离不开竞争,竞争又可以带来合作。”教师可以评价为:“你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很有辩证的色彩。”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有时甚至还需要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回答问题的语气甚至学习态度的角度去进行评价。
四、让多样的形式创新评价
课堂点评,绝不仅仅是几句口头的赞扬,教师要能够通过形式的变化,在艺术化的点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指点。从点评的形式看,有时教师给予学生伸出一个大拇指,有时教师给予学生一次赞美的微笑,有时教师给予学生一个有力的点头,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有趣味的小礼品,也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对踊跃发言的学生可以奖励一些写有勉励诗歌的书签。在浓浓的诗意中,学生既感受到老师的肯定,又能增加诗词积累,在学习古诗词课文时更能辅助课文的理解,能够一举多得。
点评不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终结,也不是教师一人的展示舞台。着眼于每名学生的成长,立足于每个教学细节的提升,让教学评价艺术化的教学魅力充分展现时,课堂教学便会更加高效。◆(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镇双南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