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兰
作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思想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上大多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丢失、阅读能力培养的忽视等问题长期存在。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讲得多,学生阅读得少。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认认真真地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大部分教师总认为如果不反复强调所学的内容,学生是记不住的,所以在课堂上听到的总是教师反复的陈述。教师即使有提问也是非常简单的,学生也只要回答“是”或者“不是”、“对”或者“不对”。教师讲得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自读自悟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角色没有得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得不到体现,许多学生在解答一些感悟性及拓展性的题目时所表现出来的手足无措就是很好的例证。
2.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轻视阅读能力培养。语文阅读应该侧重丰富的人文性,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单一的基础知识传授和简单的技能训练。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是不能严肃对待阅读教学这个问题,他们习惯性地以考试内容为依据,一味地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和需要背诵的段落来完成文本的教学,至于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中的好词好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则早已忽视。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言堂”,将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生硬地强加给学生,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久而久之就使学生产生了阅读和解读的惰性,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也逐渐被教师“蚕食”了。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女娲补天》一文时,要学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下面画线的句子: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结果,许多学生回答是“可怕”。这本是中心句,学生的回答无可厚非,可这位教师硬是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天塌地陷”才罢休,这怎能叫学生不懈怠?
3.强调对文本的理解,轻视学生的人文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轻视。有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对阅读内容的详细分析理解,而轻视或者生硬地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没有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教育,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激不起审美的情趣。
二、改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更新阅读教学理念,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让阅读呈现开放式、对话式、平等式的状态。教师必须弯下腰与学生交流,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原有的独裁教师形象,突破原有的“一言堂”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种愉快的、自由的、多元的阅读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旦得到体现,他们就会如鱼得水,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去品味文本材料,感悟阅读内容。许多教师让学生以演“情境话剧”的形式去理解和阅读文本,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开放教学模式。
2.创设平等开放的课堂气氛,尊重主体阅读的个性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开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放松自己,从而进入轻松、乐学的状态,这样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去,才能勇敢地发表见解与交流对话。
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会从各个角度去理解课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3.以学生生活为本,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他们的情感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所学的语文教材也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编辑精心挑选、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内涵,更要引导学生挖掘和体会文中的情感因素,把这种情感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唤起学生内心情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要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文,教师要认真组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使知识在对话中获取,在交流中理解。这样,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一定会有大的突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语文运用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琴亭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