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秋
关键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尤其是心理健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小学教育处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对一个人思想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语文学科因其具有的丰富人文思想教育素材和发掘培养学生心理感情的教学方式,在塑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渗透心理教育的主要学科。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在其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措施。
摘 要:小学语文 心理教育 渗透策略 教学氛围 教材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高的生活质量已然成为广大群众的广泛追求,而享受生活的前提人们普遍认为是必须健康。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要培养出社会的人才,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不仅要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还要在其他学科教育中对心理教育进行渗透。语文学科作为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因其丰厚的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感等优势,在渗透心理教育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意义和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十分必要而有意义。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小学阶段是他们脱离以玩耍游戏为主要活动的生活状态,转而进入到以学习为主要生活内容的第一阶段,学习成为他们的任务,这对正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突然变化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小学教育阶段,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必然会有质的变化,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健康心理能否形成的一个关键点,加强小学生心理教育十分必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发挥语文教师特长和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学生能够直面以后更具压力的生活,处理好各种变化带来的复杂关系,并能够为促进社会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达到教育“树人”的最终目的,不仅提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也使教育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具有可行性。通常来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主要有心理素质教育专业课程训练、心理咨询师辅导和学科教育渗透三种。其中前两种都需要比较专业的心理教师参与才能进行,实施力度不会很大;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比较天真活泼的个性,应该不太适应严肃的专业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也不太会去信任平常和他们很少接触的心理咨询师。所以,以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科渗透心理教育成为小学心理教育的首要途径。语文学科作为三大主要学科之一,在渗透心理教育中更是重中之重。首先语文教材的内容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构成的,广泛地展现了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优秀素材。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能力,就不同文章环境中不同人物的品格对学生进行强调,利用文中正面形象的感召性和反面形象的警戒性,对学生心理作出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原则。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十分可行而有意义的,但为了使渗透过程合理并且保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必要认识并严格遵循几点原则:第一,以学科教学为主,心理教育为辅。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夯实自身的语言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主要目标,心理教育只是副目标,万不可占用过多时间。第二,潜移默化,长期坚持。教师在渗透心理教育中,应该是含蓄的、引导性的,“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认识到某种品质的高尚美好,认可并追求这种品质。渗透教育要持续进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第三,面向全体,也要针对个体。心理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但每个学生又因先天条件和后天成长环境差异具有不同的心理性格特点,所以渗透教育也要“因材施教”,要对特殊学生进行特别关照。第四,师生互动,和谐相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心理教育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发现并表扬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措施和策略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等都远远低于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距,这不是对学生表示鄙视或为了打击,而是要通过理解和接受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学生表示一定的宽容,把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还比较幼稚的想法,对一些学生的偏执或错误观点进行耐心的劝解和引导,认同并赞扬学生积极正确的想法。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借助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也很重要。心理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交流,和谐的教学氛围无疑很有利于这种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和颜悦色,以亲切的语气引导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想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尊重每一个学生、小组的想法,表扬他们的可取之处。这样会使得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因教师的肯定而提升信心。总之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课堂氛围的和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二)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把握渗透教育契机。语文学科相比于其他如数学、英语、自然、社会等学科不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以及鲜明的人文精神,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最大优势。小学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才最终确定的,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涉及故事、散文、诗歌等多种类型。这些文章不仅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壮阔,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更通过一个个故事的叙述,塑造了一批生动形象的正面人物,他们或是热爱祖国,为保卫国家英勇牺牲的英雄烈士;或是不畏艰难,坚持完成心愿的普通人;或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国家进步做出贡献的科学家……这些人物形象都是教师进行心理渗透教育的优秀素材。教师们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熟悉这些人物的时候,通过对他们高尚品质与灵魂的赞扬,引导学生把他们当做榜样,主动追求更高品质的建立和健康心理的发展与形成。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为自己、为祖国争气而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表现了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启发人们只有不畏艰难,立下志向,并作出艰苦的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要循序渐进,从为自己争气提升到为国家争气,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种“争气”的可贵与伟大,让学生在心里树立一个刻苦学习、自强自立的榜样,利用榜样的无穷力量,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多项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语文课堂只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小阵地,语文教学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容,应该将对学生的教育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课外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它拓展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并且活动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更易于年龄偏低的小学生接受。比如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教师组织学生们在纸上以匿名的方式写下自己的烦恼与困惑,教师收到纸条后再随机发回到学生手中,并让学生讲一下如何解决手中纸条上所写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解决自己的烦恼,释放压力。又比如在每节语文课正式开始之前,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做几分钟的演讲,不做具体的内容限定。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通过让学生自由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得到心灵的释放与愉悦,使学生拥有积极快乐的学习状态。再比如还可以开展一些群体合作性活动,如抱抱团:学生们围成一圈不停地转,教师随机喊一个数字,学生们就按照这个数字的人数抱在一起,没有达到要求抱成团的人就被淘汰。这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反应能力、心理默契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且这种游戏方法易被学生接受。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要对活动内容不断更新,探索更加有益和可行的活动方式,坚持不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自身发展十分重要,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心理教育应得到广泛认同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十分必要而且可行。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渗透方式,潜移默化,使心理教育更易被学生接受,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成长为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赵文娟. 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
[2]胡晓平.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J]. 学理论,2012,29:226-227.
[3]曾珍.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4:90-91.
[4]永春,乌力吉仓.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简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06:87-88.
[5]马玉玲. 小学语文学科中素质教育的渗透[J]. 吉林教育,2014,05:119.
[6]肖丽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9:99-100.
[7]王娣.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1:35-158.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