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细节取胜——谈细节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

2010-11-16 04:52陈月华
声屏世界 2010年5期
关键词:靖安县专题片字幕

□ 周 宇 陈月华

善于捕捉好的细节。细节存在生活当中。要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准确把握生动感人的细节,要求记者有较强的职业敏感、深入采访的职业精神以及精准的提炼手段。

在一对中年丧子的80多岁的老人辛勤抚养两个孙女的专题片中,为了拍摄老人半夜肩挑南瓜步行到县城集市上卖的一组画面,记者起了两个大早。第一次,记者事先约定了凌晨四点到老人家里拍摄,但老人提前在家附近就卖掉了南瓜,白跑了一趟。我们并没有就此放弃,第二天,记者比约定的时间提早一个小时到达老人家里,终于拍下了这样一组镜头:夫妻俩打着手电筒,每人挑着一担小南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到了集市,天还没亮,两位老人一个打着手电筒照明,一个称小南瓜,在微弱的电筒光下,人物的形象逐渐立体生动起来,老人抚养孙女的那种艰辛通过细节拍摄而展现出来。节目播出后,很多热心观众打来电话说,被老人打着手电筒半夜起来卖南瓜的那一幕深深感动,并表示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可以说是细节让这部专题片成功取胜,赢得了观众的认同。

大事件从小细节着手报道。有些记者感觉一些题材重大、政治性比较强的专题片的采写难以把握,也难以创新。笔者认为,对此类题材的把握,可以从小细节着手,“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来表达专题片的中心主题思想。在专题片《三峡移民落户靖安》中,如何报道三峡移民这样的大事?怎样把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体现出来?在跟踪采访三峡移民中,记者发现每户移民随身携带的行李和家当中都有这样几件物品:从老家带来的各式各样的用纸或布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种子,一些佛首树苗、桔树苗,还有一包故乡的土。记者敏锐地抓拍了这些特殊的行李,一包故土表达了三峡移民对四川故土难离的情怀,一包包希望的种子、一棵棵果树苗表现出了移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希望。用故土在新的家园种上从老家带来的果树,移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把这些希望的种子播撒在靖安这片新的土地上,建设美好的新家园。记者没有讲大道理,而是从这个小细节入手,小中见大,把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连贯性细节。连贯性细节在电视专题片中成组的运用,有时不需要任何解说词,却能胜过千言万语。

专题片 《项华生——求学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歌》讲述了靖安县高考状元项华生虽然家庭贫困,但他坚持在业余时间打工挣学费,并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学校的故事。在节目的开始,记者并没有直接用解说词切入主题,而是用了一组镜头:在一个建筑工地的二楼,一个头戴安全帽,个子瘦小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吃力地抡起手中的钢钎。随着一声声撞击声,地面上的水泥块飞溅起来,脸上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他随手用挂在颈上的毛巾擦了把汗后,又抡起了手中的钢钎。钢钎与水泥的撞击声,工地外面知了此起彼伏的鸣叫声,组成了一段向命运抗争的交响曲。在这段真实完整的画面结束时,记者才切入解说词,说明镜头中的这个人是故事的主人公,2009年靖安县文科高考状元。虽然节目开始二三十秒钟没有任何的解说词,但这组细节画面细腻、生动地表现了主题,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让观众对故事的主人公有了深刻印象。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靖安县一家企业赞助他学费5000元,并表示今后他有困难可以尽力帮忙解决,相关部门也积极参与了助学行动。

综合利用多形式细节。在专题片中,记者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现场同期声、字幕等素材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专题片《生命大接力》报道了2008年靖安县公安干警在风雪封路情况下,运送危急病人下山医治的感人故事。在节目的开始,记者充分利用电视画面、字幕、背景音乐三种不同形式的细节,组合成具有较强视觉和听觉冲击力的片头;在故事讲述中,字幕中显示的时间、地点既起到了串连故事的作用,又突出了干警们与时间赛跑的紧张感;在片中,记者还保留了几段干警们抬着担架在雪地里行走时发出的扑哧扑哧的现场同期声,以及病人被抬上救护车时的现场录音;在节目的最后,记者对一些关键画面配上音乐进行慢镜头回放。细节的重复运用能让观众看得更仔细,感受得更深切,并领悟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整个专题片中,精心采写的细节画面与后期制作的音效、字幕等细节相融合,不但活跃了电视的表现形式,也让电视故事情节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靖安县专题片字幕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白茶“驯化”记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靖安县关工委为困难留守儿童购买保险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