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涂 晓
感悟肖邦乐曲中的rebato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涂 晓
肖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其艺术特点是随想式,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是非常迷人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其自由的结构和旋律以及和声语言给浪漫主义音乐本身提供了主要养分。在他所有音乐成就中最突出的当数那些富有诗一样美妙意境的钢琴小品,细腻而别致,音色温婉细腻一如肖邦本人阴柔的个性,用旋律来装饰、丰富和声织体,其和声境界已远远超越当时传统的界限。
肖邦 建构 创新 个性 影视
今年适逢纪念肖邦诞辰100周年,各界都将焦点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这位音乐大师的身上。回眸浪漫派音乐时期涌现的很多有个性的著名音乐家,列举代表人物中就不乏有艺术歌曲大师舒伯特、音乐剧创作大师韦伯、钢琴诗人肖邦、还有霍夫曼、门德尔松、舒曼,以及李斯特等众多大师级的音乐人物。在他们的作品中,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们一边不满足于现实生活,一边又对未来自由和幸福无限向往和憧憬。浪漫派音乐一般偏重于幻想性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情性的形象在其作品中占主要地位;在艺术手法上,他们突破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结构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新的进展。
肖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其艺术特点是随想式,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是非常迷人而富有特色和个性的。迷人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和声织体成就了他个人幻想般的音乐模式,其自由的结构和旋律以及和声语言给浪漫主义音乐本身提供了主要养分。在他所有音乐成就中最突出的当数那些富有诗一样美妙意境的钢琴小品,细腻而别致,音色温婉细腻一如肖邦本人阴柔的个性,用旋律来装饰、丰富和声织体,其和声境界已远远超越当时传统的界限。人们在他的乐谱中经常会发现由“小音符”组成的华丽过渡句,那极富色彩性的转调和半音阶型的过渡,在其乐曲的慢板乐章中更是被广泛运用。速度是自由的rebato模式,而这种rebato正恰如其分地体现了钢琴家的个性。而且这种个性化的速度处理,在肖邦的夜曲中屡见不鲜。
当代众多音乐人士是由于肖邦的功劳,才学会运用较宽广的形式安排和弦,雄壮的柱式和弦和温婉的半分解或琶音和弦,才学会了运用精致的半音进行和等音模进,才学会了运用小的“装饰”音群。这种装饰音群好像闪烁虹彩的露珠,晶莹剔透,滴滴精致地镶嵌在旋律上。他常赋予这样精美的装饰音以人声所不能达到的出其不意和丰富多样性。这种装饰音的原型只可能是古老而经典的意大利歌唱学派的“装饰唱法”。而这种装饰在此之前都是刻板、机械、单调地将人声移植到钢琴上来,毫无灵动、个性可言。直到肖邦发明了和声模进之后,才使那些在题材上看来轻松,但在表现意义上又不失严肃性和重大意义的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肖邦的众多作品之所以受到世人的追捧钟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的作品里饱含了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是温暖的、柔性的,是属于浪漫主义的,但又是不失个性的。柔中带刚,难怪他的这种复合型情感,不只引起波兰同胞的强烈反响,对于那些体验过爱情或哀伤凄苦的人同样都会产生蓝灰色调的幽幽情愫,由心底发出些许感叹……
熟悉肖邦的人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肖邦其实并不擅长让钢琴发出雄伟的音响。但随着钢琴演奏艺术的演变发展,肖邦音乐中的精华慢慢被解析凸现出来。于是乎,肖邦的音乐渐渐变得恢宏起来。而且,肖邦以后的钢琴家们如柯托、约瑟夫•霍夫曼、阿瑟•鲁宾斯坦等都设法以不同的演绎方式来塑造肖邦心中的金字塔,同时在音色、速度、节奏、技巧等方面逐步开拓了各自新的价值观与理念,从而奠定了诠释肖邦学派的基石。
反思,当下各界对艺术所提倡的“归于作品原典”并不是过度的学术研究,也不是疯狂的技巧追求,而是让作品呈现出灵性的自然,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这或许就是现代艺术与传统经典艺术的理念差异所在。
在肖邦的所有创作曲目类型中, 柔美的夜曲可谓最能代表他诗一般的柔情和梦幻般的意境。 夜曲原是一种流行于18世纪欧洲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普遍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19世纪以来多特指钢琴小曲,通常具有宁静、沉思的诗兴特色,常以分解和弦为伴奏音型,主旋律松散,气息绵长,蕴含感叹遐想的意味,演奏形式通常是单件乐器居多,偶尔也会有合奏或声乐曲出现。静静地聆听肖邦的19首钢琴夜曲,可谓首首织体精致,旋律都富有华丽典雅。和声虽不复杂,但却有着鲜明的色彩性。静谧、幽婉地仿佛在细致刻画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就拿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作品9号)来讲,演奏家们在演奏时通常会蕴含着丰富的表情,时而躁动不安,时而如泣如诉,带领着听众进入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世界。速度都会处理得因人而异,明显带有二度创作的痕迹。这首乐曲作于1830-1831年,是献给玛丽•普勒菲夫人的。整首乐曲充满了梦中的甜蜜和欢乐,用极慢的速度,描摹夜的优美深邃。好似摄像机用慢摇镜头,小心翼翼地拍出一个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镜头,借景抒情。品味肖邦之乐,有“绕梁余音不绝如缕”之感。尤其是若干《夜曲》,美得无以复加,那串串飘逸灵动的音符,仿佛从人类感觉所能及的最高远处渐渐流淌下来,几近“天上人间”的世外桃源,让人不自觉地陶然于听香之美的诗的境界。人们至今总以为肖邦的音乐一定富有诗意内容,其实肖邦本人从不对诗歌感兴趣,甚至从未对历史驻足留意。究其原因,这种令人愉快的错觉主要来自于他的音乐风格——在古典主义音乐秩序的格律中书写浪漫主义音乐的自由旋律。19世纪很多浪漫主义作曲家被文学、绘画、诗歌所陶醉而产生创作灵感,但肖邦从不在音乐之外寻找动机,因此他的音乐从来都是非标题性的。他不屑音乐美学评论家用文学注释他的作品,甚至对舒曼也一样。由此可见,肖邦的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的,他的音乐信念是不把个人的主观臆想强加给听众,而是让音乐自己去说话。这就是在他作品中流淌的独特个人风格。
眼下经典影视剧的翻拍风起云涌,而且大多标榜将以新技术、新故事、新思路、新创作的定位,打造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回眸历史上同一部文学名著被多次搬上银幕,《卡门》被改编成电影多达20次,《哈姆雷特》被16次改编成电影,还有《悲惨世界》被13次改编成电影作品。2010年堪称经典翻拍年,银幕上竞相向经典致敬。初步算来,纳入拍摄计划的翻拍影片就有7部之多。这些“重复建设”的作品从宣布翻拍之日起,就面临了无数争议,同时也承载了各界人士太多的期盼。片商们竞相追逐的还包括各个时期的文人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但愿戏说之风别再卷土重来。
笔者认为,不管哪部影视作品被翻拍,都应该有全新的思考,并得到受众的认可,倘若离开这些,任何作品都将不具备生命力而言。业内人士分析,该类题材本身就具备一定知名度,未开机就已将投资风险明显降低。这是导致片商们一窝蜂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大量相同或相似题材的影视剧扎堆涌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影视圈高质量剧本的严重匮乏,文化原创力已面临严重萎缩的问题……
像《杜拉拉升职记》、《手机》这类热播的现实题材影视剧竞相翻拍,完全是市场的一种运作。省时省力,最关键还省钱,恐怕这是吸引大量制片、导演和编剧心动的主要原因。目前,影视从业人员一直都比较看好这种“借力”的新型产业模式,公认其不仅节约了大量营销、宣传成本,还为资金回笼增添了保险系数。
对于目前影视圈内兴起的这种翻拍浪潮,业内人士正在冷静思考,潜心研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马相武表示,只要创作者够诚意,不单纯为了商业效益而粗制滥造,翻拍在某种层面上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影视剧模式。这种影视剧互相翻拍体现了当今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功能,并盘活了市场运营体制。
而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则认为,真正的艺术精品应在艺术原创下产生商业价值,但这种创作模式本身具有强烈的商业动机,倘若一开始就先将商业元素植入到创作中,必然会影响艺术质量。众所周知,影视文化创新力的生成,在于不断创作出更新更好的影视作品。可是令人堪忧的是当前许多影视剧制作公司为了求稳,轻易不愿意尝试开发新的故事创意,而从旧的已获佳绩的故事反复榨取,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在文化生活如此丰富、文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观众观赏影片的途径会有很多选择。如果影视制作单位为了迅速达到经济收益,而一味草率地翻炒半成品,长此以往,观众终将愤然离去,影视产业也将黯然失色,毫无生命力可言!因此,急需科学分析当今影视的收视群体,呼吁影视工作者更好地创意并拓展多元题材丰富我国的影视银屏。尊重传统和经典,保留文化内核,将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渗透到作品中,力争在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与时俱进,凸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核,彰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迥异特质。喜欢旅游的人恐怕对“中国制造”都并不陌生,期待今后在国际艺术市场或舞台中更多地涌现“中国创造”的产品……
倘若肖邦一直遵循浪漫主义学派的足迹,墨守成规,不与时俱进地糅入个性化Rebato元素,那我们的音乐之路要走到今天的阶段恐怕要延迟很长很长。
学习的过程是了解、建构、思考、升华的过程,终极目标是为了消解,形成有自己个性的独家风格。正如著名作曲家何训田先生在不久前的一次电视专访中谈到的,当前的艺术应该思考的是多建构一些“野性”的、原创的东西。他个人创立的野性派的现代音乐风格已日益受到全世界艺术家的关注和思考,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各个艺术门类和当前各个艺术学院派的深思……期待影视工作者为影视作品题材创意找到全新的时空建构和新的生长点,推进我国影视文化创新力的进一步发展!
[美]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菲斯克:《理解大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
[美]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钟大丰、梅峰主编:《东方视野中的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
10.3969/j.issn.1002-6916.2010.16.039
涂晓,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影视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