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0-11-13 08:26:38杨红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组内实验班排球

杨红亮,高 嵩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掌握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杨红亮,高 嵩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在充分研究“掌握学习”、“合作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优势整合,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和优化,并在排球普修课的技术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反馈——矫正”措施及评价手段为学生学习的掌握以及教师的再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其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策略有利于学生的社交行为能力和学业成就动机的提高。反过来又对排球技术学习与掌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排球

1.前言

由于教学模式是以不同的教学理论或思想为指导思想而构建的,所以,各种教学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心理学基础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应的单个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或者说是侧重点不同。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也决定了多种教学模式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性。所以对诸多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整理、简化、优化和融合,使之具有更好的操作性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掌握学习”的基本信念为“人人都能学习”,关注的是个别差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合作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切入点,在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培养。把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和发展性指导思想的要求。因此,本文在充分研究“掌握学习”、“合作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优势整合,并在排球普修课的技术教学中进行运用和检验。为进一步地改革排球技术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和实事依据。

2.“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排球普修班体育教育专业08级1、2两个男生班为实验对象。(每班人数为25人)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

2.3 实验设计与实施

2.3.1 实验条件的控制

为了避免试验对象组间的非同质性,在试验前,对两个班的身体素质(助跑摸高、3米移动、3级蛙跳)、技术水平(发球、垫球、传球、扣球)、社交行为、学业成就动机进行测试,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均无显著性差异。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问卷来源于《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1],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来源于《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2]。两个测试量表均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具有较高的匹配性和齐同性,对非实验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

2.3.2 实验班分组

为了保证各组组内的异质性(即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主动参与和协作性),将试验前,所测得的所有指标的测试结果,使用标准分,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统计学配对分组的方法,将其均衡地分为5个组(每组4个受试对象)。保证了分组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2.3.3 实验班教学操作程序

实验班采用“掌握——合作”教学模式操作程序(教学操作流程见图1,组内合作操作流程见图2),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他教学条件均相同。两个组的课程教学均由本文作者担任。

图1“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流程

图2 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组内合作操作流程

3.实验结果

3.1 实验后两班基本技术、社交行为、学业成就动机测试比较(见表1、2)

表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4项基本技术成绩对照(±s)

表1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4项基本技术成绩对照(±s)

发 球传 球垫 球扣 球实验班 (N=25)12.66±1.17 12.73±1.15 12.36±1.28 12.63±1.25 t P对照班 (N=25)11.74±1.25 11.37±1.25 11.30±1.59 11.39±1.50 2.375 3.654 2.341 2.820<0.05<0.05<0.05<0.05

表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社交行为、学业成就动机状况对照(±s)

表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社交行为、学业成就动机状况对照(±s)

社交行为学业成就动机实验班 (N=25)41.57±4.32 46.95±5.06 t P对照班 (N=25)37.68±5.61 43.11±5.67 2.63 2.48<0.05<0.05

从表1、2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四项基本技术的学习成绩、社交行为、学业成就动机测试成绩均呈现出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这些统计结果表明,在经过为期54学时的“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后,实验班成员的专项技术、社交行为、学业成就动机提升的幅度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

4.分析与讨论

4.1“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4.1.1“人人都能学习”的教学指导思想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学生观与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态度及人格塑造有极高的相关性[3]。“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把“人人都能学习”的信念和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理念相结合,从只抓少数尖子优秀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从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向全面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观。对学生潜在的智力寄予信赖并长期抱有希望,那么这种期望在教学过程中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学生,被学生感受到,继而唤起学生的内在动力,产生主观努力,最终必然产生巨大的“期望效应”。特别是对差生而言,同学对自己的帮助,以及教师对自己的额外指导,都会从内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差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给予及时的鼓励,而当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他们便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信心愉快地持久学习。

4.1.2形成性评价与“反馈——矫正”教学策略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Adams认为:学习是一种经验、教训的提取和总结,是一种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不断自我调整的控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反馈信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反馈就没有学习。

日本著名运动心理学家松田岩男曾指出:“在运动技能学习初期,必须有大量外部反馈信息来调节运动。”[4]在排球技能实现动力定型之前,及时地把学生技术操作信息反馈给学生,使其根据外部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技能操作,快速地确定适宜的活动内容,缩短正确操作技能的过程,加速其对技能的掌握。

“反馈——矫正”教学策略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及时的信息反馈,而且通过形成性评价,对那些课堂上未达标或暂时落后的学生,通过信息反馈,对症下药,给学生课下进行额外矫正练习的特别帮助。有效地防止学生技能发展过程中的缺陷积累,为后续排球技能的掌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的学生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另外,“反馈——矫正”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动因。美国心理学家申克(D.H.Schunk)研究发现,对学生努力的结果给予反馈,使他们不断地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努力坚持下去,并不断取得成功。

4.1.3 教学组织策略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与传统教学自然分组教学相比,“掌握——合作学习”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的策略,更有利于制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是因为,首先是小组归属感,即组内各成员相互团结、尊重、信任和支持,其次是小组认同感,即组内各成员对重大事件和原则问题达成共识,再则是小组支持,即对符合小组期望的行为,均会得到赞许、鼓励和强化。因此,小组的荣誉、一致价值观念、期待行为的强化使得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能够在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在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协作与帮助的学习过程中,自觉、积极、能动地进行学习。

组内合作策略中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这种多边互动是排球技术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学习信息资源的一种渠道。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信息,又能接受同伴的知识、技能信息,并且在接受这些信息的过程中,与自己技术、技能操作的输出信息进行对照比较,通过反馈,再次调节自己的操作行为,从而强化了学生短时动作技能记忆的精确性,加深了学生对动作技能理解的程度,有利于学生排球技术水平的提高。

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对掌握排球运动技术目标的追求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越高,这对学生排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必然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库西欧(Cuseo,1992)认为,注重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5]。社会交往能力是与人交往,进行信息交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合作共事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交往能力不仅是合作学习过程中构建、协调人际关系的基础,而且是保证合作学习赖以进行的关键之所在,即在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不断促进着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以致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这是因为,人际关系的改善使得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得到接受和帮助,其自尊心理得到保证。于是,转变学习行为控制点,增加完成课时任务的时间和课堂学习行为。实验结果也证明,为期54学时“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使实验班学生社交行为能力水平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对排球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5.结论

5.1在排球普修课的技术教学中,实施“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学生的4项排球基本技术成绩均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学生。证明“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模式,说明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运用“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5.2“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反馈——矫正”措施及评价手段为学生学习的掌握以及教师的再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5.3“掌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异质分组、组内合作策略有利于学生的社交活动能力和学业成就动机的提高。反过来又对排球技术学习与掌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5.

[2]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24-326.

[3]钟启泉.布卢姆的教学论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研究,1986,(9).

[4]张必芳.布卢姆教学评价理论评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2).

[5]李京城,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

156

“Master-cooperative Learning”TeachingModelApp lied in the TechnologicalVolleyballCourse

YANG Hong-liang,Gao Song

(P.E.DepartmentofHuanggang College,Huanggang,Hubei438000)

A thorough study based on two teaching models,namely, “mastering learning”and“cooperative learning”,integrates their advantages and organizes and optimizes them.Teaching experimentswere carried out in volleyball course technique teaching with a strict controlover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The experiment resultsshow that:In“mastering-cooperative learning”teachingmodel,the“feedback-corrective”measuresand evaluation tools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students tomaster the skillsaswellas for teachers to conduct further teaching.They are also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sports techniques.The heterogeneous grouping and the cooperative strategy within group of“mastering-cooperative learning”teachingmodel can improve students’social communicative ability and theirmotivation for academic achievement.In turn,they also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tudy and masterofvolleyball techniques.

“master-cooperative learning”;teachingmodel;volleyball

G 842

A

1674-831X(2010)06-0153-04

2010-06-10

杨红亮(1973- ),男,河南周口人,黄冈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训练研究;高 嵩(1962- ),男,山东滨州人,黄冈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组内实验班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4:10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