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成艳
科学编制基金预算促进医保健康运行
文/郑成艳
实行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前,福建省各统筹地区往往对政策调整后的基金运行情况没有把握,因此不敢进行医保政策调整。实行预算管理后,各统筹地区借助福建省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料,可以将门诊、住院等各项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与预算数进行比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调整建议。预算管理对完善医保政策,确保基金平稳运行的作用得到体现。
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自2001年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就把加强基金预算管理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核心工作,在科学规范编制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包括基金收入预算和基金支出预算。
㈠基金收入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影响因素
1、编制方法
基金收入预算,主要采用“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法。在编制预算时不受过去基金收入实际情况的约束,适当考虑上年基金收入情况,一切均以“零”为基础,根据预算年度参保人员变动情况、工资水平等各种因素合理测算基金收入规模。
2、影响因素
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的内容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和其他收入。
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涉及在职与退休参保人数、年人均缴费工资、缴费率、征缴率、个人账户划账比例等因素。①在职与退休参保人数:参保总人数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年度参保任务数确定,并按近三年平均赡养比确定预算年度的在职与退休参保人数。②年人均缴费工资:由于医保缴费年度于每年12月调整下年度的缴费基数,非灵活就业参保人员根据医保信息系统中的人均缴费工资确定;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通常由基金征缴部门根据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确定。③缴费率:根据当地医疗保险政策确定。④征缴率: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预算年度征缴率计划确定。⑤个人账户划账比例:个人缴费部分全部作为个人账户划账金额;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部分根据近三年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比例平均数确定。
⑵利息收入:涉及上年基金滚存结余、预计当年基金结余、规定利率等因素。上年基金滚存结余根据上年年报数确定。预计当年基金结余为基金收入预算减支出预算。利率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执行,即当年筹集的部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上年结转的基金本息,按3个月期整存整取银行存款利率计息;存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的沉淀资金,比照3年期零存整取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并不低于该档次利率水平。
⑶财政补贴收入:涉及当地财政预算。财政补贴收入应根据各级财政预算确定,并在预算中分别确定中央财政补助、省级财政补助、市级财政补助及县级财政补助金额及补贴项目。《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坚持收支平衡,适当留有结余,不得出现赤字。因此,医疗保险基金财政补贴收入预算在时间和方法上有别于经费预算。
⑷转移收入:根据近三年转移收入金额及平均增长率确定。
⑸其他收入:主要是滞纳金收入。涉及参保单位拖欠医疗保险费情况和当地的滞纳金管理规定,结合上年度其他收入实际发生情况分析填列。
⑹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根据当地调剂金管理规定,商上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上级补助收入金额;商下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下级上解收入金额。同时,在市级范围内调剂的,应保证市级汇总报表的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与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金额一致。在省级范围内调剂的,应保证全省汇总后的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与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金额一致。
㈡基金支出预算的编制方法和影响因素
1、编制方法
基金支出预算,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法。即以现行预算为基础预测变动量来测算相关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又称为“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增量预算法的显着特点是:从现有的预算出发,假定目前的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支出项目预测一个变动量,然后测算支出。也就是说,根据医疗费用支出的增减对现有的预算进行增减,就可确定预算年度的支出水平。
2、影响因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
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 涉及在职与退休参保人数、疾病发生率、人均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医疗费用增长率等因素。在预算编制中,既要考虑参保人员在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异地联网医疗费用结算情况,还要区分普通门(急)诊、特殊病种门(急)诊和住院医疗费用。①参保人数:确定方法同收入预算。②疾病发生率:根据近三年参保人员门诊和住院疾病发生率确定。③人均医疗保险费用支出:根据近三年参保人数分别在职与退休医疗保险费用情况确定。④医疗费用增长率:根据预算年度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幅度,参考上年医疗费用增长情况及近三年平均增长率确定。
⑵其他支出:目前,福建省在其他支出科目列支的主要是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费支出。涉及参保人数、人均缴纳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费等因素。
⑶转移支出:根据近三年转移支出金额及平均增长率确定。
⑷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根据当地调剂金管理规定确定,商下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补助下级支出金额;商上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上解上级支出金额。同时,在市级范围内调剂的,应保证市级汇总报表的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与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金额一致。在省级范围内调剂的,应保证全省汇总后的上级补助收入和下级上解收入与上解上级支出和补助下级支出金额一致。
2002年至2009年福建省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表
㈠2002年至2009年福建省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自2002年全省各统筹地区实行预算管理以来,始终坚持按统筹地区编制执行预算,并自下而上层层汇总后形成全省医疗保险基金预算报表。
从上页表可见,福建省根据统一的预算编制口径、规范的预算编制方法,在2002年至2007年医疗保险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基金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达到了通过预算来控制基金支出的效果。由于调整医保政策,2008年基金支出超出预算14.26%,2009年超出预算7.07%,其超预算的幅度正在缩小。
从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看,除了2009年实际收入与预算较为接近外,2002年至2008年超出预算的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2002年和2003年属于试行预算管理阶段,基础数据和编制经验不足是其主要原因。从2004年到2009年超预算的情况看,根据谨慎性原则编制医疗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各统筹地区很难将参保人员一次性缴纳的预留医疗保险费全部考虑在内是影响收入预算执行的主要原因。随着全民参保目标的实现,在稳定的参保人群下,收入执行也将逐渐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
㈡通过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善医保政策
在实行预算管理前,各统筹地区往往对政策调整后的基金运行情况没有把握,因此不敢进行医保政策调整,以提高参保人员待遇。实行预算管理后,福建省各统筹地区借助福建省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资料,可以对参保人员在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和异地就医结算及普通门诊、特殊病种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发生情况等,与预算数进行比较,找出差异较大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调整建议。
㈢发挥财务集中管理优势,提高编制效率
福建省一直实行全省统一的财务软件。2009年1月1日起以“财务管理网络版软件”替代原有的“财务软件97单机版”,实现了福建省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核算财务软件的全面升级改版。通过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将全省的财务管理信息都架构在同一平台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和规范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流程和预算编制,建立完整的财务数据库,提高了预决算工作效率。
福建省财务软件根据预算编制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进行设置,各级经办机构会计人员仅需输入各项基础数据,充分考虑本统筹区特殊政策因素后,即可自动生成预算报表初稿。将生成后的预算报表与上年年报数进行对比,看看还有哪些未考虑的因素,进一步修正后即可生成最终的预算报表。
㈠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从福建省2002年至2009年预算管理情况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在预算的编制方面,往往由财务部门根据部社保中心下发的报表单独完成,缺少内部各业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二是在预算的审批方面,各统筹地区预算编制完成后,报上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汇总,除了财政补助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需由财政部门进行审核外,没有其他部门对基金预算进行审批;三是在预算调整方面,各统筹地区对预算的执行仅仅停留在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分析和比对上,没有根据特殊情况增加支出或减少支出,没有编制预算调整方案,造成收入或支出实际执行结果偏离预算较大。
因此,各统筹地区应结合国务院文件精神,完善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经办机构在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核、审批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理顺财务关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统筹安排医疗保险基金和保障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能力。
㈡加强预算管理指导
由于各统筹地区重视程度不同,基金预算编制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预算管理对政策调整的效力也不同,省级医保经办机构最优,市级医保经办机构次之,县级医保经办机构较弱。上级医保经办机构应加强对下级医保经办机构的业务指导,积极开展预算管理调查研究,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加强预算管理。
㈢做好预算培训工作
应通过预算培训,全面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为了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电算化管理软件,通过培训提高基金预算管理人员利用电算化软件进行预算编制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