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六亿
“超级细菌”的来历及预防
文/李六亿
日前,一种命名为“新德里1型金属β内酰胺酶” (New Delhi-Metallo-1,NDM-1)的“ 超级细菌”在印度被发现,随后迅速向全球蔓延。目前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法国、巴西等国已经发现了感染者。自今年6月出现第1个死亡病例以来,全球至少已有170人被感染,5人死亡。世界各国的卫生部门对“超级细菌”的出现给予了特别重视。但是,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超级细菌”并非“超级可怕”。
“超级细菌”并不是一种新的细菌,也不是一种特别的细菌,而是多重耐药菌的一种,是一种携带了NDM-1耐药基因的革兰阴性细菌。NDM-1是一种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新鉴定的碳青霉烯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且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包括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都具有耐药性,仅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敏感。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又是目前抗感染治疗中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因此,“超级细菌”的出现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际上,“超级细菌”不是现在才有。从使用抗菌药物以来,人类就开始了与“超级细菌”抗争的历史。如上世纪60年代被称为“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90年代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000年出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
“超级细菌”对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产生如此广泛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甚至是滥用抗菌药物,包括医疗领域内的滥用、医疗机构外如畜牧业和养殖业的滥用以及公众滥用等。滥用抗菌药物的结果,一是促使病原菌产生变异导致耐药,二是快速筛选出耐药菌。
抗菌药物的滥用在发展中国家尤其严重,在非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人们很容易就可以在医院、药店、专门的药品货摊(杂货店)、路旁货摊及小贩那里买到抗菌药物。在孟加拉国一项为期1个月、有2000多人参与的用药研究发现:95%的药物在药店购买,只有8%有医师处方,卖药者几乎没有如何用药、药品适应症及禁忌症等常识。在喀麦隆、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卖药者通常没受过医学训练,但他们会尽可能让顾客甚至那些没病的人相信他们,购买他们的药物。
我国抗菌药物的泛用、滥用现象也很严重,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60%—80%, 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全球30%左右的使用率。由此导致病原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严重的耐药性,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在某些地区高达8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临床感染性病人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抗菌药物的滥用除了与医疗机构的滥用有关外,也与公众对抗菌药物的依赖有很重要的关系,人们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不论什么原因、不论感染与否,都希望使用抗菌药物,希望医生给予处方,或者是自行其是到药店购买。同时畜牧业与养殖业为了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也在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这些因素导致我国抗菌药物的泛用与滥用,直接的后果就是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因此多重耐药菌即人们称谓的“超级病菌”就在我们身边,尽管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携带新型耐药基因NDM-1的细菌。
“超级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感染后治疗非常困难,甚至可以导致病人死亡。但根据目前分离到的“超级细菌”的特点,多数专家认为,它不是传染病,不会如“非典”和“甲流”那样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传播。这种耐药性细菌主要通过人们的相互接触而传播,主要感染抵抗力低的人群,对免疫力正常的人群危害不大。只要措施得当,“超级细菌”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这是从源头上降低“超级细菌”的产生,预防其感染的最好方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在临床上遵守合理使用的原则,而且需要广大民众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理解和合理使用的支持,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处方用药,不随意用药,也不根据所谓的经验到药店自购和使用抗菌药物;另外要加强对药店的管理,严格处方药的监管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能预防“超级细菌”的产生,否则“超级细菌”的时代就真的为时不远了。
2.加强对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我国政府对耐药菌的监测非常重视,建立了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能及时监测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医疗机构也应加强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检测与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耐药菌与多重耐药菌,为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提供条件。
3.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工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非常重要,我们一旦发现“超级细菌”,就应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制,防止其传播给周围的病人甚至社会人群。卫生部早在2008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以强调和规范这项工作。控制“超级细菌”感染和传播的主要措施包括:
(1)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认真洗手,到医疗机构探视病人前后应注意洗手或手消毒,这是最基本又是最有效、经济和方便的措施。但常常被忽视,应加强洗手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发现“超级细菌”感染患者,应及时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隔离,包括进入病房时戴手套,防止细菌广泛污染物品表面,接触患者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房时摘除手套并洗手。
(3)加强对感染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包括医疗用品的专用,切断“超级细菌”的传播。
(4)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应该指出,“超级细菌”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多个部门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只要实施了上述措施,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对“超级细菌”应重视,但不必惊慌。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