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触发隐含项的“X也Y”结构探究

2010-11-02 07:47王胜美杨大磊
关键词:范畴语义事物

王胜美,杨大磊

(1.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2.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含有触发隐含项的“X也Y”结构探究

王胜美1,杨大磊2

(1.上海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2.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闻标题也越来越具有独特性,文章对在新闻标题中含有触发隐含项的“X也Y”结构进行探究。结合语言的经济性和主观性,采用结构主义的描写法,综合运用归纳、演绎以及对比等方法,对该结构进行了内部分类,分别指出了每类不同的触发机制,分析了这种标题在语用上的反预期的语言效果,同时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和经济性。

语义分类;触发机制;语用效果

现代新闻标题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标题用词和标题格式。例如:

熊猫也山寨/留学也打折/美女也

愁嫁/语言也搞笑

以上标题简化为“X也Y”结构,而且没有前提句①参见崔永华《不带前提句的“也”字句》(《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在这里我们将“零前提句”也划入不带前提的“也”字句。,可以不依附于其他成分而被自由使用,但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触发隐含项的同时能够表现出一种非常态,传达给人们反预期话语信息。前人分析“也”的文章有很多,但很少有人对该类结构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就标题中含有触发义的“X也Y”结构进行探究,考察其语义分类,触发隐含项的动因以及其语用效果等三个方面问题。本文的语料均来自百度网,限于篇幅未一一标明出处。

一、语义分类

根据X和Y的语义特征将其分为直接表达式和间接表达式,又根据X的语义特征,对两大类内部作了分类。

(一)直接表达式

该类“X也Y”的字面含义是结构所表达的意义。X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或人,在人们百科知识内X不会出现Y所描述的特征。但是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Y可以和其搭配,最终形成语义上的兼容性。

1.人物类

(1)男 人也整容 (2)男 人也瑜伽

2.事物类

(3)强 扭的瓜也甜 (4)北 极也曾温暖如春

以上两类中的X分别为现实中的人和事物,Y对其进行特征描述。X为人物类中的Y多侧重于对其动作行为进行描述,例如“整容、瑜伽”都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述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瑜伽”是名词,但在这里可以看作省略或隐含了动词“练”或者看作由指陈功能转化为陈述功能了,所以最终可以看作是对前面“男人”的动作行为的描述。。而X为事物类中的Y多侧重于对其性状进行描述,例如“甜、温暖如春”构成对前面X性状的描述。

3.事件类

(5)留学美国: 成绩一般也可以受名校青睐

(6) 有房也烦恼

该类的X为事件,在结构上大多是复杂结构,但主要以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为主,Y对整个事件进行特征描述。X为不包括形容词性成分的谓词性成分,作为一个事件,其语法功能由陈述功能变为指称功能,Y对其进行特征描写。“成绩一般、有房”不作为谓语而作为被描述的事件出现。(二)间接表达式

该类通过隐喻将X和Y放在一起。X有一些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有一些是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X都由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所投射的认知域的选择是由Y确定的。

1.人物类

(7)上 帝也偏心 (8)魔 鬼也害怕该类中X都是虚拟世界中的人,Y原本只能用来描述人,在这里投射到了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将“上帝、魔鬼”投射到人的世界里,出现了人们认为不应该出现的异常情况。

2.事物类

(9)日 本植物·也能写博客 (10)天 鹅也识斑马线该类中X都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X原本不可能与Y搭配。Y“能写博客、识斑马线”都是人应该具有的特征,而X具有了后面Y的特征,所以是认知域转移。

3.事件类

(11)找 男 人也要“货比三家”(12)减 压 ·也时尚该类中X都是实实在在的动作,即使出现异态X也不可能与Y搭配。“货比三家”是描写“人购物”时的情形,“时尚”最初用来描写“人穿衣服”的,在这里也发生了认知域的转变。4.状态类

(13)平 凡也浪漫 (14)婆 婆妈妈也动人该类的X为形容词性成分,Y对其进行特征描述。Y本是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所以也可以认为是认知域的转移。X为形容词性成分,作为一种状态,其语法功能已经由描述性转变为指称性,Y对其进行特征描写。“平凡、婆婆妈妈”都是形容词性成分,在这里都已经变为一种被Y描述的状态了。

以上呈现出很大的共性:句法上,它没有前提句,可以不依附于其他的成分而被自由地使用;语义上,Y构成对X的描述,X与Y呈现为非常态现象,即不具有Y特征的X具有了Y所描述的特征;语用上,强调话语与现实间的非常态现象,传达出反预期的话语信息,同时能触发隐含项。

二、触发机制

语言的经济性和明晰性是相互制约的,该结构的触发机制体现了这种制约作用。下面我们将着重探讨它的触发机制。该结构的触发机制是X、Y和“也”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的语义本质是任意类同追加[1],即具有语义指向作用。“也”语义指向具有不确定性,但沈开木认为“也”字指向前面在先,指向后面在后,前面成分遵循与“也”紧邻的最亲原则,后面宾语先于动词。[2]根据沈开木的分析,总结出一个“也”字语义指向的逻辑不等式:

状语(或小主语)>主语>全句修饰语>宾语>动词

由于标题中“X也Y”结构总是单独出现,所以根据不等式得出它的语义指向对象为X。

同时“也”的语义要求语义指向必须存在对立项。对于“也”的语义,前人已经达成共识,表示“大同小异”,一般都认为表示“相同,类同”。①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年版)和《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版)归纳了其用法认为“也”的基本意义为“两事物相同”,马真(1982)《说“也”》指出“也”的基本用法是表“类同”,毕永娥(1983)《“也”在三个话语平面上的体现:多样性和抽象性》也有类似的观点。杨亦鸣认为“也”表示相同类同的结论正是从两事物的对比中得到的一种感性的认识。[1]因此“也”的语义特征要求至少存在一个对比项,例如在“男人也爱美”中至少存在“女人爱美”这一个对立项。

在该结构的语义指向前项和一定存在对立项这两个大前提下,我们讨论“X也Y”结构的触发隐含项。

(一)直接表达式的触发隐含项②我们规定X为前项,Y为后项,X'是“X也Y”结构中X的对立项,X'Y为“X也Y”结构的触发隐含项。

1.X独立触发隐含项

该类中X能够直接触发隐含项,不需要Y的作用。X需要满足的条件是X在关系义场中存在非X,非X是X的互补反义项,同时也是X的对立项,情况如表:

表1

XY组合前面出现*表示语义组合不相容[3],X’Y组合成立是指语义上组合具有相容性。从上面可以看出XY组合在语义上是不相容的,X’Y组合在语义上都具有相容性。X能直接触发X’,即人们看到X时会自然地联想到其对立项X’,但由Y不一定能自然地联想到X’。由“吸烟”我们能自然地触发相对应的动作发出者“男人”,但由“烦恼”则不能自然地触发“有房”,因为后几例中Y作为一个描述项有自己的描述对象范畴,这个对象范畴是比较宽泛的,无法像前两例中的Y那样有明确的描写对象范畴。如果X存在互补反义项,那么不是Y触发隐含项,而是X直接触发对立项X’,其隐含项一定为X’Y。

2.X和Y共同触发隐含项

该类中X不能直接触发隐含项,需要Y对非X进行筛选,最终确定X’,情况如表:

表2

X首先提供一个非X范畴,再看Y与X的语义搭配情况。根据Y与X的语义搭配情况,可将“X也Y”结构的隐含项分为:一类有明确隐含项,例如:辅导员也评教授;另一类是没有明确隐含项的,例如:打嗝也减肥。

隐含项明确的触发机制是X首先提供一个非X范畴,这个范畴内有许多成员,再看Y与非X的范畴内成员在语义但配上哪个最典型,实际上是个优选的过程。非X的范畴内成员根据与Y搭配排成一个典型与非典型等级,情况如表:

表3

经过筛选,最终确定“X也Y”结构明确的隐含项X’Y。

隐含项不明确的触发机制是X首先提供一个非X范畴,再看Y与非X的范畴内成员在语义搭配上是否具有典型性,结果发现非X范畴内成员与Y在语义搭配上都没有典型性。主要由于与X或Y本身相关的认知域太大或者太模糊造成隐含项不明确。例如:打嗝也减肥。“打嗝”能够触发的项是模糊的,同时“减肥”触发的相关的认知域也是模糊的,所以“打嗝也减肥”的隐含项是不明确的。

(二)间接表达式的触发隐含项

间接表达式是通过隐喻将X和Y结合起来的。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两种概念之间具有相互关联性。“X也Y”结构中隐喻正是建立在X与对立项X’的相关联性的基础之上的,而两者的相关联性是通过Y建立起来的。该类的主要触发机制是由Y引起的,X起辅助作用,主要表现为使Y的本意发生变化。

1.人物类触发机制

X为人物类指的是虚拟世界中的“神仙,魔鬼类”,把X看作一个概念域,则通过Y建立起来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域是现实类中具有Y所描述的人物类,这种触发机制是由Y引起的。“X也Y”结构中Y的作用是对人、事物或事件的特征进行描述,所以Y存在一个或几个被描述的对象。由Y能够触发常态下描述的对象,这个或这几个被描述的对象正是X的对立项。情况如表:

表4

由于常态下Y被描述的对象具有不明确性,所以范畴比较大,例如:上帝也犯错,我们无法断定人中“犯错”的人到底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犯错”,我们只能认为“犯错”本应该是描述人的结果在这里描述了虚拟世界中的鬼神。所以其对立项为现实类中的人,同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2.事物类触发机制

X为事物类中X看作一个概念域,则通过Y建立起来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域也是现实类中具有Y所描述的人物类,这种触发机制是由Y引起的。Y所描述的对象都是人物类,情况如表:

表5

如同隐喻类中人物类的触发项一样X’也具有模糊性。但不论怎样X为事物类的触发对立项为现实类中的人物类。

3.事件类触发机制

X为事物类的触发机制比以上两类都要复杂,除了Y的作用外,还要有X的参与才能确定对立项X,情况如表:

表6

由于X项作为Y所描述的对象是一个事件,这事件有自己的施事、受事和动作等,比较复杂。当Y对X进行特征描述时,描述的是一个事件,所以寻找Y所触发的对象时存在施事、受事和事件的选择。例如:“大学生自杀也‘传染’”中Y只能触发“疾病”,所以其对立项确定为“疾病”。“减压也时尚”中Y能够触发“人”和“衣着”,但由于X为事件,所以确定为“衣着”。该类的触发机制是首先由Y触发其关联项,如果触发项不止一项,则根据X是事件,选择Y触发项中的事件项。

4.状态类触发机制

该类中X为形容词性成分,通过Y建立起来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域是具有Y特征的事物或人,由于缺乏具体的语境,所以我们只能推测出模糊的X',情况如表:

表7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间接表达类的触发机制的顺序是由Y到X,再由X到Y,即触发机制是由后到前的触发的。

三、语用效果

这种结构表现强烈的反预期信息,反预期信息正是人们的预设在现实世界中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说话人要传达给听话人的。

(一)反预期的主观性

语言具有主观性,“主观性”(subjectivity)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提到Edward Finegan认为语言的主观性表现为:说话人的视角(perspective),说话人的情感(affect),说话人的认识(epistemic modality)。,“X也Y”结构正体现了说话人的视角和认识。“X也Y”语义:说话人意识到不具有Y特征的X也具有Y所描述的特性,这一现象是出乎说话人意料的,即具有反预期的效果。根据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的关系,将说话人的认识分为两类,认识本身是一种新的发现,但这种新的发现在客观世界里有两种反映:反映客观世界的变化和主观世界的变化。

客观世界发生了新的变化,说话人认识到了这种变化,不论接受与否,都与说话人在常态下认识的客观世界形成了反差。例如(5),近几年出国留学出现了新的变化,国外的名校不只看学生的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其他各项进行考查,所以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可以受名校的青睐。说话人认识到了这中常态下的非常态,用“X也Y”结构传达给受话人。

客观世界没有发生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说话人对原有的世界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已经被习惯性地接受的认识作为一种常态,而新的认识正好与其相反,被看作一种出乎意料的非常态。

(二)反预期的语用效果

这种反预期的话语信息主要体现了该种语言结构两方面的语用效果:吸引性和经济性。这正是促使该结构被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

1.吸引性

从语用学角度讲,标题扮演着信息“橱窗”的角色,标题的设置对新信息的传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标题能够达到吸引读者、引导读者的目的。新闻标题制作者为了使它简洁、生动、有趣,常常利用语义预设创造出魅力四射的标题。

该结构充分利用语义预设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创设悬念。好奇心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对悬念的好奇和查证也是很多人的阅读心态。该标题正是利用语义预设制造悬念。例如“熊猫也山寨”。关于山寨人们的预设是:物品和影视剧经常出现山寨,但“山寨”怎么也用于活物?这一预期的反差促使人们阅读文章的内容。读完文章才知道原来是给狗做了整容后使其变得酷似熊猫。

二是增强认同感。从人们的阅读心理看,越是与读者有关,越是容易引发阅读的兴趣。凡是在这些方面与受众接近的标题就容易接受,反之,受众则兴趣淡薄。因此标题制作者常常利用语义预设在新闻标题中蕴涵了亲和读者的语义信息。例如“有房也烦恼”。近年房价节节攀高,使得很多想买房的人望房兴叹,羡慕那些已经有自己住房的人。住房问题,包括:选房、装修、维护等虽然存在,但是更多的人为没房而苦恼。标题的制作者抓住人们的这一心理—— 有了房子应该是所有的烦恼应该消除了,但偏偏以“有房也烦恼”吸引读者们的眼球。

2.经济性

根据Grice认为交际中遵循“适量准则”,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的信息要“足量”,一是提供的信息“不过量”,“足量”是第一性的。[3]例如“成绩一般也可以受名校青睐”也就隐含着“成绩优秀可以受名校青睐”,人们在交际中还遵循“省力原则”。既然“成绩一般可以受名校青睐”蕴含着“成绩优秀可以受名校青睐”,所以一般不说出后者,但并不影响人们的理解。

在单位时间内人们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这要求文章的标题既要简洁又要传达足量的信息。简洁明了是新闻标题制作的内在要求,冗长的标题只会增加读者的阅读疲劳,让人望而生厌。因此,简洁的标题往往更能抓住读者的心。该结构的语义预设解决了这一矛盾。例如:“男人也爱美”。女人爱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既然“男人也爱美”能够触发“女人爱美”这一预设,所以根据“省力原则”,采用了“男人也爱美”作为文章的标题。

综上所述标题中含有触发隐含项的“X也Y”,如果“X也Y”成立,那么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最高点“X'也Y”也一定成立,所以“X也Y”可以有隐含“X'也Y”并且能够激活隐含项,这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

[1]杨亦鸣.“也”字语义初探[J].语文研究,1988(3).

[2]沈开木.表示“异中有同”的“也”字独用的探索[J].中国语文,1983(1).

[3]张云峰.“美女也愁嫁”中“也”字的逆接[J].修辞学习,2008(1).

[4]C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58;Further notes on logic and conversa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113-128.

H146.2

A

1003-2134(2010)03-0107-05

2009-03-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发展趋势及其演化规律研究”(07BYY048)

王胜美(1986-),女,山东临沂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语言研究所硕士生;杨大磊(1985-),女,山东烟台人,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校文方

猜你喜欢
范畴语义事物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美好的事物
语言与语义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奇妙事物用心看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