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诜 ,廖福霖 ,祁新华
(1.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州 350007;2.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德化 362500;3.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州 350007)
传统工业因为物流模式的单向性造成其发展的不可持续,走工业生态化之路就要求改变线性的物流模式为循环性的物流模式。传统工业出现背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原因在于其物流模式的单向性,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缺少有效整合,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工业生态化之路。基于绿色物流的工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就是对其有益的探讨。这一模式要求企业个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区域层面建设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社会层面要求推动循环物流的运转。这四方面不应相互分离而应通过绿色物流有机融合,共同促进工业生态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从原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影响和资源、能源效率,目的是使企业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整体效益最优化。
企业绿色供应链通过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的有效沟通与配合,利用信息流(包括商流和资金流的有关信息)与物流的有机协调,实现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总体功能。
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通过获取绿色信息实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营销物流和回收物流的绿色化,包括对产品的绿色设计、绿色原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绿色生产、产品的绿色营销以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有效组织、控制与操作。
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从生态环境获得资源开始,经过原料选择、生产、销售、消费、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各个环节,期间可能涉及很多不同的企业,但各环节间的衔接都需要以绿色物流为手段,通过绿色物流实现环节间的运转效率与效益。其运行如图1所示。
图1 绿色供应链各个环节衔接示意图
绿色物流要求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即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也就是要向绿色的循环型物流转变。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也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1]。
绿色物流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工业原料供应、工业设计与制造、工业品的销售与消费、工业剩余物的回收与再利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绿色的循环经济系统。因此,绿色物流是工业生态化的基本纽带。所有的生产及工业运行都需要物质与能量流动,工业生态化追求物质和能量的高效利用以及物质的闭路循环,这必然要求通过物流的绿色化实现对现有企业的能量流、物质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重新集成,建立良好的企业间物质、能量交换体系和区域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绿色物流可以说既是工业生态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工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工业生态化概念的提出源于对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和对传统不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变革,它随着工业化理论的成熟、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的现实需要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2]。
自从1991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出“生态可持续性工业发展”概念以后,世界各地普遍开展了工业生态化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所谓工业生态化是指合理、充分、节约地利用资源,把工业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纳入大生态系统中,运用现代生态化技术重组工业经济结构,把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置于大生态系统物质、能源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大自然的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3]。
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实践形式。在生态工业园中,多种资源通过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食物营养联系的生态工艺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工业生态链”。它通过绿色物流使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闭环流动系统。生态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可作为上游企业给下游企业提供“食物营养”,能量和物质在运动变化中得到充分利用[4]。
企业是经济实体,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组织,并处于社会之中,必须遵守社会的规则与制度,因此企业的决策行为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企业群体能够朝生态工业园演进是由于生态工业园合乎企业的基本性质的要求,能够使得企业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5]。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的动力包括企业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内部动力主要表现在降低工业剩余物的处理成本、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通过改善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提升企业形象与声誉以及分享合作产生的效益(如公用基础设施,采取共同配送等),外部压力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环境规制、绿色壁垒、消费者的市场压力、社区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等。
①发挥政府在工业发展中内部化及外部性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建立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通过建立一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及环境标准与评价体系,加强媒体及公众的监督作用,从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对污染的防治与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严格约束;另一方面要建立对企业环境行为的激励机制,通过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和税收政策及良好的基础设施等吸引企业群体向生态工业园演进。
②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奠定企业朝生态工业园演进的基础。只有高效的信息沟通才能实现企业间生产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有效共享,形成一种互动和学习效应,发现工业生态链接的可能性,进而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构筑“工业生态链”,在此基础上,企业为寻求成本降低将朝生态工业园演进。
③要以绿色物流为手段,克服工业生态链的刚性制约。生态工业园内部虽然可以降低剩余物的传输成本,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最优利用,但由于其内部物质和能量交换通常通过特定的传输渠道进行,缺乏灵活性。一旦链条当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整个产业链条的断裂,使生态工业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园区正常运行。绿色物流是工业生态化链接的有效手段和桥梁,实施绿色物流,扩大剩余物交换的对象与范围,克服工业生态链的刚性制约,从而可以保障生态工业园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工业剩余物就是传统上被认为“毫无价值”的工业废弃物或副产品。工业剩余物交换是指企业间寻求利用彼此的副产品(包括能源、水、原材料等),而不是将其作为废弃物处理掉。工业剩余物不是工业生产的目的,因此在工业生态化实践过程中,应对其进行再利用,使之资源化。
虽说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实践形式,但中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是在工业化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需要跨越的障碍比较多,若以生态工业园作为现阶段工业生态化实践的唯一途径还是很难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这从2001至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数量及批建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的巨大悬殊就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见表1)。
?
可以说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建设是现阶段工业生态化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建设应从工业“食物链”、“食物网”的工业链接去着手,企业首先搜寻可以进行工业生态化链接的绿色信息,然后以绿色物流为手段建立剩余物交换网络并对其进行维护。
工业生态化链接的绿色信息应朝工业“食物链”、“食物网”的组合关系去考虑。通常情况下,工业“食物链”是产品“食物链”、剩余物质链、能量“食物链”这三种食物链共同组合的形式出现的。产品“食物链”采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深加工的途径。剩余物质链主要是指由于工业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排放物而引起的工业的连锁生产模式,包含固体“食物链”、液体“食物链”和气体“食物链”三种形式。能量“食物链”主要作为一种辅助链的形式存在于整个工业“食物链”中。工业“食物链”中主被动产业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一个主动产业对应于一个被动产业;一个主动产业为多个被动产业提供工业“食物”;多个主动产业为一个被动产业提供多种工业食物[6]。
通过绿色信息搜寻,发现可以进行工业“食物链”、“食物网”建设的企业,协商建立合作伙伴,进而建立联盟,形成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并通过绿色物流进行维护。
图2是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的一个模型,标双箭号的表示基于绿色物流的剩余物交换。图2中,EIP1和EIP2里面的企业进行剩余物互换,但为了克服生态工业园的刚性问题,EIP1可能通过企业A1、企业B1、企业D1分别与EIP2中的企业A2、企业B2、企业D2交换剩余物;EIP1和EIP2里面的企业都可能跟园区外的企业或通过园区外的企业互换剩余物,如企业D1、企业X、企业D2之间和企业B1、企业Y、企业B2之间互换剩余物,企业D1通过企业X与企业D2互换剩余物,企业B1通过企业Y与企业B2互换剩余物;园区外的企业(企业X和企业Y)也可能互换剩余物。当然,这只是一个模型,具体企业在剩余物交换时会复杂得多。基于绿色物流的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经历市场考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维护。随着企业的发展,技术的升级、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间原来建立的“食物链”可能面临断裂的危险,因此企业应积极搜寻绿色信息,促进更多的绿色供需链(网)的建立,维护区域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的动态稳定。
图2 基于绿色物流的区域工业剩余交换网络
循环物流是连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资源循环,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实现和保障循环型社会的运行[7]。基于绿色物流的工业生态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宏观上需要一个循环物流的社会大环境,这有赖于全社会推进社会循环物流的运转。循环物流具有社会性、公共性,这决定了循环物流完全靠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外部经济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8]。首先作为社会利益最高代言人的政府要把物流发展规划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采取措施引导社会循环物流运转,比如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规制;以税费形式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建立专门机构、专业工厂解决废旧物品处理和再利用问题等等。其次作为生产者和利益既得者的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选择绿色物流方式,实施循环物流活动。企业在参与社会循环物流过程中,要使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有计划、协调地进行。现阶段,企业应更重视废弃物资源化这一薄弱环节上,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及分工与合作的方式使循环物流能在企业这一层面真正得到落实。企业销售、使用阶段出现的退货或报废品经集中式回收中心处理后,经修复、改制或原料再循环,重新进入产品的供应链;零部件制造、产品组装工程中出现的废次品,也可以直接进入再制造过程;通过专业化的集中回收中心,接受供应链下游消费者、零售商及分销商的损坏退货、库存退货或产品寿命终结的报废,进行集中的回收处理;进行资源价值恢复的一系列处理活动既可以由原产品制造商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其他企业完成;恢复价值后的零部件或再生资源可以进入原产品链,也可能进入其他的产品链;无法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最终处理使其安全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通过填埋、灌注的方式回归生态环境[9]。最后,作为产品与服务消费者的个人要从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出发,树立绿色消费观念,进行绿色消费,积极支持和参与循环物流活动。
传统工业因为物流模式的单向性造成其发展的不可持续,走工业生态化之路就要求改变单向性的物流模式为循环性的物流模式,本文从绿色物流的视角探讨工业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分析了企业个体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群体朝生态工业园演进、区域层面建设工业剩余物交换网络,社会层面推动循环物流的运转。以绿色物流为手段,实现企业、园区、区域、社会各层面的物流循环,推动工业生态化发展。
[1]李宏岳.国内外绿色物流现状和发展研究.经济问题探索[J],2007(12):170-174.
[2]王东.工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7(1):98-100.
[3]戴怡富.工业生态化是我国新世纪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生态经济,2001(8):15-17.
[4]王秀丽,李健.生态工业链构建中企业和政府间的动态博弈.统计与决策[J].2007(18):112-114.
[5]王虹,叶逊.生态工业园中企业的动力机制分析[J].环境保护,2005(7):72-75.
[6]肖忠东,刘永清,孙林岩.工业产业共生体系中的“食物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3):72-75.
[7]汝宜红,郑凯,朱煜.循环物流系统概念辨析[J].综合运输,2007(7):41-43.
[8]何远成.节约型社会与循环物流[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12):19-21.
[9]张敬文,陈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逆向物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4):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