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春,黄 清
(1.东北林业大学 基建处,哈尔滨 150040;2.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进入21世纪,环境与发展成为热门话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存亡。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党的十七大以来,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当今世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所走过的历程,并从不同角度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作为管理学研究工作者,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无论是东方管理,还是西方管理,还是东西方管理的融合发展,都应该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管理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农业革命以前,由于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人类生活的范围只占地球表面的极少部分,同时,从总体上讲,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很小,还只能依赖自然环境,以采集和猎取天然动植物为生。此时,虽然也有环境问题,但并不突出,很少反映到管理的内容范畴内,地球生态系统还有足够的能力自行恢复平衡。但农业革命以后,人口急剧增长,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也随之增大。随着耕种作业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力量和作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也就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等,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和恶化,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
应该说,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长时期以来的生态破坏导致的气候变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土地日趋贫瘠、自然灾害频发等一系列人们为之头痛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都已凸现出来,并延续和影响到今天。大量事实充分证明,生态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给世界各国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影响,就是一例。在管理学研究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不但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只有这样,管理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从实际意义上讲,是人们调整和修正自己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即对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行为的调整和修正,包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然生态关系(通过人类行为调控)进行的调整和修正,它是一项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和工作。
应该看到,以往的管理学研究,大都缺少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深入探讨。一是因为人们对这个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因为有关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内容还比较缺少或零散,又十分缺乏跨学科研究所必需的充足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等。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举世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对其研究日益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今后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生态环境。在此情况下,就很有必要从管理创新的角度强调对此问题的深入、广泛研究,并把其纳入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管理学作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社会科学的方法,又需要自然科学的参与。只有充分吸收和利用人类诸多学科的成果和知识,才能本质地、全面地反映人类及其社会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生态环境保护包括众多内容,依据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建议可以从宏观上探讨解决和处理好众多问题的目的、对策、方法及目标方向,进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和研究;从微观上逐一研究生态环境中的各项组成,诸如气候生态与气候资源、植被生态与植被资源、水域生态与水资源、海陆生态与海陆资源、土地生态与土地资源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与管理等,还可以分别研究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气候、生物资源开发、矿产开发、旅游开发、自然灾害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它们的管理等等。通过这样的研究,确定人们的行为活动及方式方法,使人们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的客观性,从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中汲取经验教训,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行为方式,真正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问题研究,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规划领先”,我们很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全面推行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举措。在认真回顾和总结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分析生态环境形势并预测未来趋势;分析生态环境状况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诸如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城市化、能源消耗、交通发展等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从生产、流通、消费、贸易等经济发展全过程来分析和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上认识和处理环境问题、推动环境与经济关系协调的经验和规律;提出具有超前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观点、目标、措施等意见和建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等。
应该注意到,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仍有不少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片面追求 GDP增长的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还有许多企业仍是急功近利、忽视环保责任,违规建设和生产,违规排污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经济危机冲击和影响下,许多地方在经济发展、就业、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的多重压力下,往往会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靠后的位置,有的甚至只是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的实际行动,加强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缺乏。
比如国内几条大江大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据环保部门调查,在各地积极努力后,流域生态环境至今依然存在问题,污染仍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结构性污染居高不下;治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违法现象仍严重;治污项目实施进度缓慢,等等。一直未能得到切实的解决。
比如林业问题,我国林业建设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整体功能还非常脆弱。2009年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但还仅相当于世界平均的62.5%,居世界第100位之后;人均森林面积0.132 hm2,不到世界平均的1/4;人均森林蓄积9.421 m3,不到世界平均的1/6。全国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84.73 m3,郁闭度0.2~0.3的面积只占林分总面积的20%左右。火灾病虫害严重,森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和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林业保护管理的任务仍很艰巨。
再比如水土流失问题,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每年流失表层土50亿t以上,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其成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包括不适当的开垦、经营以及管理不力。
以上问题集中体现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落实还需要加大力度。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真正实现转型之前,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方面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部门尽力推动的同时,如何消除地方和企业发出的不和谐音,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之一。
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虽然与我们自身的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人为的破坏所造成。要正视所面临的生态困境,“要管、它才能理”,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新的管理制度应该要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要考虑生态安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要有足够和真正的认识,才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鸣锣开道。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要在管理活动中,一方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则要保护和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而管理的研究任务是很繁重的,诸如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管理;节能减排;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环境容量或控制目标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发展低碳经济;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法制;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健全环境经济政策;探索和运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国际环境交流与合作等,都应该纳入研究的范畴。
应该强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向生态文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而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一件十分重要、又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
[1]中共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1).
[2]叶文虎,万劲波.论环境管理思想与环境科学的协同演进[J]. 环境与保护,2008(5):22.
[3]陈泽伟,孙英兰.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起跑[J]. 瞭望,2007(21):28-29.
[4]庄华峰.要注重研究生态环境史[N].光明日报,2007-11-29(5).
[5]王松霈.生态经济学是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J].新华文摘,2009(2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