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极限:茶马古道大环绕茶马古道首次徒步行走和命名20周年纪念考察

2010-10-30 07:01陈保亚孔江平杨海潮
科学中国人 2010年12期
关键词:考察队茶马古道

陈保亚 孔江平 张 猛 杨海潮 汪 锋 文/图

超越极限:茶马古道大环绕茶马古道首次徒步行走和命名20周年纪念考察

陈保亚 孔江平 张 猛 杨海潮 汪 锋 文/图

1990年秋夏,木霁弘、陈保亚、徐涌涛、李旭、王晓松、李林六人徒步三月,考察了滇藏川深山峡谷中的马帮古道,就马帮古道的性质首次提出“茶马古道”的概念,由此拉开了茶马古道考察研究的序幕。2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游客纷纷踏上茶马古道,曾经在沟通欧亚大陆上起过决定性意义的神秘古道网络及其来龙去脉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六位考察和命名者因此被称为“茶马古道六君子”。

茶马古道是以滇藏川大三角地带为中心,跨越世界屋脊带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山系、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的远征古道,也是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古道网络。茶马古道是以马驮(包括牛、骡、驴、骆驼等驮运)、人背为主要运输方式,以运茶为主要目的,并伴随酒、盐、马、骡、皮毛、药材等物质商品交换和佛教等精神交流的文化转播纽带。茶马古道以滇藏川为核心,向北可深入新疆、青海、甘肃和北方丝绸之路相汇合,向东可延伸到广西、贵州、湖北、湖南等产茶区,向西可抵达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向南和东南可延伸到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并波及南亚、西亚、东南亚的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继续向西则和欧洲、非洲古文明通道连接。

1990年秋夏大考察从云南迪庆州的中甸(今香格里拉)出发,途经西藏昌都、四川康定,最后回到云南中甸,在横断山高山峡谷中画出了一个连接中甸、昌都、康定的大三角。这是茶马古道网络的核心。此后从大山角向外辐射的调查和研究逐渐展开,从整体上考察大三角及其辐射带的关系日益迫切而重要。1990年六君子以及紧随其后的调查研究者多为60年代以前出身,70后真正对茶马古道有深度调查和研究的学者寥若晨星。为纪念茶马古道大三角徒步行走考察20周年和茶马古道命名20周年,让更多的70后中勇于步行的硬汉派青年学者承接茶马古道的研究,并进一步弄清大三角和整个世界屋脊带上古道的关系,北京大学茶马古道语言文化研究课题组和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组织了为时一个月的茶马古道20周年纪念考察。这次行动在1990年大三角考察基础上扩展了考察半径,从昆明出发,经过大理、昌都、拉萨、格尔木、西宁、兰州、临夏、都江堰、西昌、渡口、大姚回到昆明,形成茶马古道大环绕。

20年前六君子所考察的茶马古道大三角囊括了茶马古道网络的核心区域,20年后的这次茶马古道大环绕则囊括了茶马古道网络的主干区域。世界屋脊带上跟茶马古道有关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发生在茶马古道大环绕主干区域。

茶马古道是唐以前世界屋脊带上一系列重要的古道相互连接并发生大转型的结果,转型的根本原因是恃茶行为在世界屋脊带上的形成,转型的标志就是茶成为古道网络上的第一商品。

自20年前首次茶马古道大三角考察以来,各类茶马古道调查活动一直是单线路展开。要全面认识各条早期古道的复兴、连接和向茶马古道的转型过程,弄清早期古道和语言、生态、文化的关系,必须要有一次茶马古道大环绕的综合考察,考察必须要包括最主要的早期古道。

在这样一种任务和旨趣下,茶马古道大环绕考察队开始踏上征程。大环绕考察囊括了世界屋脊带上十几条最重要也是最艰险的古道。考察意义重大,危险的枷锁也由此套定。

考察队从昆明出发经洱海到丽江,走博南道翻越横断山抵中缅边境片马,出六库沿怒江大峡谷北上经过丙中洛进入西藏南界察瓦龙,因塌方绕道维西、德荣由滇川西路踏上川藏南线,在巴塘竹巴龙过金沙江,翻越芒康山抵达昌都,由昌都翻越他念他翁山溯怒江上游走丁青、那曲线抵达拉萨,再北上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过沱沱河,翻昆仑山沿柴达木盆地南沿抵青海湖,走唐蕃古道经日月山过西宁、兰州到临夏。从临夏南下沿西倾山、阿尼玛卿山西侧走陇蜀道入若尔盖大草原,再从松潘沿岷江进入成都平原都江堰,继而南下翻越横断山大相岭走零关道回到昆明。考察队行程近万里,在高山峡谷中历尽艰辛,出生入死,走完了茶马古道大环绕。

这次行动的考察队员有:

陈保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90年秋夏首次茶马古道徒步考察者和茶马古道命名者之一,长期从事茶马古道历史地理以及茶马古道语言文化研究。

孔江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茶马古道早期考察者之一,长期从事茶马古道上的民族语言研究。

张猛,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茶马古道早期考察者之一,致力于茶马古道行走文学。

杨海潮,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第二代茶马古道步行者,长期从事茶马古道历史地理研究。

茶马古道的存在形式

汪锋,北京大学汉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二代茶马古道步行者,长期从事茶马古道上的语言研究。

刘斌,茶马古道行车手,长期驾车行驶在茶马古道上,善于应付和处理山路险情。

李小龙(拉茸定珠),茶马古道行车手,长期驾车行驶在茶马古道上,熟悉山路和民族习俗。

滇池洱海走廊

考察队先从滇池出发,考察滇池洱海走廊,到达弥渡(古称白崖),从定西岭上的白崖古道进入大理坝子。

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就形成了文化传播通道,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因子为稻谷、有肩石器、有段石器。这些文化特征从东向西,沿着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进入云南从而进入横断山脉。这些呈东西走向的文化传播路径构成新石器时代古南方走廊。

从滇池到洱海的走廊是古南方走廊的重要地段。滇池洱海走廊存在的另一个重要证据是铜鼓曾在这一带广泛分布。滇池洱海走廊也是西汉时张骞提到的蜀身毒道的重要地段,以南诏大理文化为特征的洱海区域是滇池洱海走廊、川滇零关道、滇缅博南道和梅里雪山滇藏道的交汇处。

梅里雪山滇藏古道

从昆明经过大理、丽江、迪庆,翻越梅里雪山进藏,以路途险要著称,为滇藏古道主干线。唐代滇藏古道已经形成。唐代樊绰所撰《蛮书》卷六《云南城镇》:

“铁桥城在剑川北三日程,川中平路有驿。贞元十年(794年),南诏蒙异牟寻用军破东西两城,斩断铁桥,大笼官已下投水死者以万计。”

清人杜昌丁所撰《藏行记程》首次详细记录了梅里雪山滇藏线的艰险路况,其中有中甸十二阑干:

“初八日,行三十里过螺蛳湾、十二阑干,又行三十里至土官村,宿。十二阑干为中甸要道,路止尺许,连折十二层而上,两骑相遇,则于山腰脊先避,俟过方行。高插天,俯视山沟深万丈,丽江雪山巍然对峙,古木苍崖,且不胜赏。然绝险,为生平未历。”

1990年六君子首次茶马古道徒步考察队曾由梅里雪山滇藏线进藏。这次重点考察了滇藏古道重镇丽江。丽江处在梅里雪山滇藏线要道之上,保存有马帮活动的遗迹。

博南古道

由于暴雨,往德钦的梅里雪山滇藏路中断,考察队由滇入藏北上受阻,从丽江返回大理,取道博南古道再沿怒江峡谷道北上进藏。博南道即永昌道,为“蜀身毒道”由云南进入缅甸再去印度、中亚、欧洲的必经路段。永昌道东段因途经永平博南山,故称博南道;其西段路经滇越(或为腾越,今腾冲),故又称滇越道。

博南古道的雏形远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滇池洱海走廊上分布的有肩石斧、有段石锛,沿博南道一直延伸到印度的阿萨姆地区。汉代以前的铜鼓道在这条道上也多有分布。博南道向西可去缅甸、印度,《史记·大宛列传》已有记载:

“昆明之属无君长……然闻其西可数千里,有乘象国,名日滇越,而蜀贾间出物者或至焉。”

由于这条道路上土著各据一方,民族关系复杂,故自古以来虽有道路而不易通行。张骞探索蜀身毒道时受阻于昆明,即今博南道上的洱海一带。然汉武帝时确曾打通博南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六:

“博南,山名也,县以氏之。其水东北流迳博南山。汉武帝时通博南山道,度兰仓津,土地绝远,行者苦之。歌曰: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度兰仓,为它人。山高四十里。兰仓水出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

博南古道从大理西行,过澜沧江后再西行有两条古道,一条往西南走,进入永昌(今保山),再翻越怒山进入潞江坝子(怒江傣族乡),再西去缅甸、印度;一条往西北走,进入过瓦窑白族彝族自治乡,再翻越怒山进入怒江大峡谷的六库(泸水县),再翻越高黎贡山出片马去缅甸、印度。考察队沿着第二条线路考察了六库、片马。

桥梁突破了江河对古道的制约

从六库翻越高黎贡山到片马,西侧可俯视缅甸。片马为博南古道去缅甸的重要关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0世纪动荡的上半叶,片马一直是中、英、日争夺地带。片马如今是中缅最大贸易口岸。

怒江峡谷道

从怒江下游傣族产茶区逆怒江大峡谷北上,经过丙中洛可进藏。这条线为怒江峡谷道,为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另一支线,一路多有峡谷深渊和大拐弯大滑坡,雨季塌方不断,为茶马古道最险地带之一。考察队从六库出发,在狭窄的悬崖边缓缓移动,一路考察怒江上的溜索点和悬崖上的古道,过怒江第一湾后抵达丙中洛,再过石门关北上。丙中洛东有碧罗雪山,西有高黎贡山,怒江由北向南咆哮而过,两岸曾发现新时期时代晚期石器、岩画、岩棺墓、铜器,居民主要有怒族、傈僳族。

丙中洛为茶马古道重镇,也是宗教传播线路的交汇地,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原始宗教在此共存。

从丙中洛再北上,于泥泞中艰难跋涉,过塌方区和大流沙,终于抵达察瓦龙。察瓦龙为马帮活跃地带,从这里往东翻越梅里雪山可去迪庆、丽江,往北可去左贡、昌都,往西北可去察隅。20年前茶马古道六君子曾走梅里雪山滇藏线到过此地。

由于冰雪使从察瓦龙北上察隅的道路中断,考察队由滇入藏再次受阻,必须绕道北上。

滇川西路

考察队再渡怒江、澜沧江,经大理、丽江到迪庆维西,取道滇川西路北上。维西是滇西北茶马古道的交汇重镇。从维西往西北渡澜沧江、翻越怒山可到怒江峡谷的贡山、丙中洛,再往西翻越高黎贡山可去缅甸葡萄。从维西往西南可去洱海,往北可接梅里雪山滇藏道和滇川道西线。考察队重点考察了维西的塔城铁桥遗址。塔城铁桥大约出现于7世纪,是沟通吐蕃和南诏的一座重要军事桥梁,是滇藏古道的重要见证。考察队出维西后取道四川德荣沿金沙江北上,这一线路即为滇川道西线,是历史上吐蕃沿金沙江南北移动的重要通道,往北可去四川西北的德格和青海玉树。考察队沿滇川道西线在四川巴塘竹巴笼踏上川藏道南线。

茶马古道如一条红线游走于高山与深谷

川藏古道

考察队在巴塘的竹巴笼向西渡过金沙江进入西藏,开始翻越芒康山(宁静山),遇塌方,与落石擦肩而过、侥幸死里逃生。然后渡过澜沧江、玉曲河,经左贡、邦达,最终抵达昌都。一路大雨,塌方不可胜数。过去翻越芒康山,多有匪盗出没。清人王世睿《进藏纪程》说:

“打箭炉为诸夷负贩会集之处,习染汉制,狡而多诈。乍丫、江卡两番乐于剽窃,殊不驯顺,为番民之最野者。”

川藏古道是茶马古道中最艰险的古道,也是世界屋脊带上最晚被翻越打通的古道。川藏古道南线尤为艰险,由西往东取茶要穿越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芒康山、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大雪山主峰高黎贡山一带形成巨大落差。川藏古道的形成标志着茶马古道最终征服了横断山腹地,进而最终征服了世界屋脊带。

唐蕃古道藏北线—丁青那曲古道

唐蕃古道是文成公主的进藏线路,也是唐以来连接中原、青海、西藏、尼泊尔、印度的重要古道,出印度可去中亚、欧洲。唐蕃古道经过西宁、玉树,但从玉树再往前,当时如何行走,目前尚不确定。有两种可能,一条从玉树往南顺澜沧江上游扎曲进入昌都,再往西走丁青、巴青、那曲进入拉萨;一条从玉树往西经过扎多跨越扎曲、当曲两条河流,再往南翻越唐古拉山,经那曲入拉萨。为分析这两种可能,考察队决定先从昌都翻越他念他翁山,沿念青唐古拉山北侧的怒江上游西行,走丁青、巴青、那曲去拉萨,再北上翻越唐古拉山。丁青-那曲古道即川藏道北线的西藏段,虽无峡谷深渊,但道路泥泞,多为无人区,鲜有人行走。清人张其勤所撰《炉藏道里最新考》描述过这条道路:

“经类乌齐及纳克书三十九族等处,即可直达前藏。沿路俱系草地,无高山峻岭,既平且稍近。偶有山,亦平衍易行。唯居民少有,行数程而无人烟者,必须自携帐棚饮食各物,盖地非孔道,驿递不通,故荒僻如此也。藏中有数喇嘛曾由此道赴炉,询之所言皆同。”

丁青-那曲古道在藏北大草原上蜿蜒,因为人烟稀少而保留了大量早期文化习俗,一路上匍匐朝圣队伍不断。考察队重点考察了此区最大的黄教寺院金卡寺和西藏最大的苯教寺院孜珠寺,孜珠寺在距离丁青30多公里的觉恩乡。

考察队在那曲向南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后抵达拉萨。

唐蕃古道青藏线

考察队从拉萨出发往北走青藏线继续考察唐蕃古道,先后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唐古拉山,跨过长江上游的两条支流沱沱河(通天河上游)、楚玛尔河,再翻越昆仑山抵达格尔木。从格尔木沿昆仑山北侧、柴达木盆地南侧东行进入青海湖区,再翻越日月山到达西宁。

青藏道是茶马古道平均海拔最高的路段。和其他几条古道不同,青藏道略平缓,但多为无人区,气候寒冷、干燥,行人多有高原反应。清人焦应所撰《藏程纪略》对其中一段有记录:

“自是(指星宿海)而往亚喇塔夷之地,药草丛生,拜彦哈拉之区,瘴疠弥毒,人畜中之,不一二日辄死,尸填道路,莫可胜计。余至此,随行仆从十日内死者八人,此时此际,行者寒心,见者惨目,生死存亡,惟付之天命,无可如何耳。初秋廿有一日,始至木鲁乌素(番语水名乌素),名通天河,乃金沙江之源也。”

考察队出西宁沿湟水行经兰州,再溯大夏河南下,到达唐蕃古道重镇临夏,在临夏告别唐蕃古道,准备南下陇蜀道。

陇蜀道

陇蜀道是甘南入蜀的重要通道,与唐蕃古道在临夏交汇。从临夏继续沿唐蕃古道向东,渡洮河,再顺渭水前行,可去秦州(今天水)、凤翔、长安(今西安);向南,翻越西倾山进入若尔盖大草原,再顺岷江经过松潘、茂县、汶山前行,抵达成都平原都江堰,此为陇蜀道主线。

临夏是茶马互市的重镇。南宋章如愚辑《群书考索·后集》卷十三:

“熙宁七年(1074年),初复熙(临洮)、河(临夏东北),经略使王韶言:‘西人颇以善马至边,其所嗜唯茶,而乏茶与之为市,请趣买茶司买之。’乃命三司干当公事李运蜀茶至熙、河,置买马场六,而原、渭、德顺更不买马。”

当时的蜀茶有很大一部分走陇蜀道到临夏、临洮一带和西番互市。松潘在陇蜀道上有重要地位。明代曹学佺撰《蜀中广记》卷三十一:

“松潘者,蜀西之门户。漳腊者,松潘之咽喉也。”

“离松十四里为流沙关,乃敌人经由地,每秋防必加意焉。”

从松潘经茂县到汶川一段,历来为陇蜀道的险路,兵家守住此道,便可阻挡西北部族南下,也可防止茶叶走私。民间贩茶走私为了绕开汶山关口,常从绵竹翻越九顶山入陇蜀道。

若尔盖大草原因出产战马而在茶马古道上有重要地位,宋代茶马互市于临夏、临洮设关口,大量战马来源于若尔盖草原,使之成为吐蕃集结骑兵沿陇蜀道南下或北上的重地。

零关道

零关道,也作灵关道,自蜀(今成都)经邛都(今西昌)抵叶榆(今大理)。和博南道相同,零关道也是蜀身毒道必经路段,以其路况险恶著称。《史记》卷一百十七《司马相如传》已经有开通此道的记录:

考察队从都江堰南下,翻越大相岭,过茶马古道重镇汉源县清溪镇,在古镇九襄调查。大相岭地段多有古道遗迹,汉源清溪镇、九襄镇为零关道重镇,直到解放初期,这一带还有马帮、商队翻越大相岭西渡大渡河去泸定、康定贩茶。考察队出汉源后继续向南,渡大渡河进入西昌。西昌为零关道重镇,为南诏、大理和唐宋相互用兵的要道。西昌旧城唐建昌遗址在新城东。

出西昌后,考察队顺孙水(今安宁河)到渡口(今攀枝花)渡泸水(今金沙江),再往南经元谋、禄劝返回昆明,至此完成茶马古道大环绕。

超越极限

这次茶马古道大环绕是长期致力于茶马古道的第一代步行者和第二代步行者的接力行动,两代步行者体能不同,对茶马古道的理解不尽相同,却都意识到这次大环绕对认识茶马古道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都立下军令状:茶马古道大环绕考察决不避开茶马古道最艰险的路段。

事实上,这次大环绕所囊括的线路也不可能避开最艰难的路段。回顾走过的历程,和20年前的大三角考察一样,这次大环绕正值雨季踏上征程,考察队不得不面对可怕的危险和不测。队员们几次从泥石流和大塌方中死里逃生,还要经历高原反应、病魔袭击、蚊虫叮咬、饥寒交迫、日晒雨淋、峡谷失重感。侥幸逃过几次泥石流和大塌方的袭击后,队员们有过在横断山中坠入深渊或埋入山谷的后怕,有过放弃和撤退的念头,世界观逐渐改变。没有死里逃生、渴求生还的体验和超越,如何真正认识茶马古道为何成为世界屋脊带的终极征服者?茶马古道征服了世界屋脊带,考察队要征服茶马古道。考察队经过艰苦跋涉,最终坚持走完了茶马古道大环绕,征服了十几条世界上最艰险的古道,这是一种极限的超越。

经过这种超越,考察队员对自身和对茶马古道的认识进入了一种新境界,领悟到了茶马古道和世界屋脊带的遥远、永恒与壮观。这种境界,仅凭读万卷书不能获得,必须行万里路方可领悟。

统稿:本刊编辑夏炎

致谢:此次考察,沿途得到木霁弘、牛牧、徐涌涛、段跃庆、李苏、次仁嘉布、李明山、罗正明等朋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谨此表达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考察队茶马古道
走古道
火星考察队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茶马古道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考察队遭抢记
茶马古道
动物爱耍伪装术
访茶马古道
古道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