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云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经济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生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邱文云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甘肃省经济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生;德育工作;德育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中、初等技术管理人员,中、初级应用技术人才的任务,其培养的学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在各行各业的第一线。教育专家曾说:“没有智育是废品,没有体育是次品,没有德育是毒品。”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关系到能否全面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分析当前中职德育工作的现实背景,切实提高教育实效性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引发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和多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交融,使学生知、行难于统一。受社会各种因素影响,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环境较差,德育工作问题突出,主要有以下原因。
1.1 信息时代的负效应
多媒体、网络的日益普及,使教育环境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之一。媒介的多样化,开阔了学生视野,但随着社会非主流文化信息的不断传播,其负面效应也随之显现。
1.2 家庭教育不当
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但对孩子的品德塑造关心甚少或毫不关心;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实用主义,使孩子把捞取实惠作为个人价值准则;一些家长因离异使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不良环境中。
1.3 学校教育滞后
当前,学校德育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外在、轻内化,重灌输、轻实践”的问题,教育内容抽象,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4 中职生自身特点
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包办、某些营利性网络媒体对学生思想的误导,使得大部分青少年养成言行不一的不良习惯。
1.5 教育环境的影响
目前,受大学扩招和应试教育的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是学生“迫不得已”之举,这些学生对生活目标追求不高、对前途缺乏信心、学习兴趣不浓,有些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
受以上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环境恶劣,学生管理工作复杂、难度大。要切实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素养,首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开始,加强养成教育,努力从细微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以便客观、真实、准确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分析、讨论和研究,笔者认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德育教学计划,完善德育教学管理机构和制度,建立学校党委领导下的由各党支部积极参与,教务处,学生处或德育教研室,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学生会协同负责落实,班主任肩负基层德育工作任务的“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2.1 “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内容
“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建立系统化的德育教学管理体制。实施德育大纲关键在于加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不断完善有关德育的各项制度,建立起由校党委领导部署、各党支部积极参与,学生处或德育教研室、教务处、校团委负责落实以及班主任肩负基层德育工作的三级德育教学模式。德育内容分四大模块,即教务处负责德育必修课模块,学生处或德育教研室负责学生日常德育模块,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职业指导模块,校团委、学生会负责德育活动实践模块。见图1、2。
图1“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
图2 德育教学内容
2.2 “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的意义与特点
(1)推行“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营造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校园氛围;突破了以往主要由学生处、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单一模式。“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各部门教职员工都可随时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弘扬好人好事。教师通过深入学生,客观了解、评价学生,从而引导学生从他律过渡到自律,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该模式可操作性、客观性较强,摒弃了过去“学生处、班主任说了算”的主观评价模式,营造了校内事事有德育、时时在德育的良好氛围。每一位教师、每一位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放在心上,从不同角度结合各自工作特点教育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
(2)推行“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促使学校各部门明确为学生服务的目标。为学生服务是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弘扬协作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德育更是如此。没有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再好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也发挥不了真正作用。因此,我们在坚持学生管理部门领导的前提下,交给各部门德育的权利,千方百计调动各部门进行学生德育的积极性,提高各部门德育质量,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是对学生行为的综合性引导,把学生的纪律、道德品行、学习习惯、就业行为、社会实践等培养目标纳入德育评价范围,通过各部门的有效协作,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学生就业行为、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推行“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避免了德育的盲目性,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管”的同时,更强调对学生的“育”,培养目标明确,各部门协同合作,使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通过这一模式,可根据各部门教育记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避免了德育评价的主观性和单一性;同时,一旦发现某一方面的“后进生”,教师可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学生德育需要全校教职员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明显成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必须与学生家长、社会密切合作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由学校各级各部门发挥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的实施途径有以下几种。
3.1 教务处负责德育必修课模块的教学与考核
德育必修课是德育的基础,分4部分,即经济与政治基础、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与指导、哲学基础。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学习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规范职业行为,陶冶职业道德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为就业做好准备。
3.2 学生处负责学生日常德育模块的管理与考核
学生处应定期组织班主任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并相互交流,协调关系,以便班主任共同贯彻德育大纲。班级是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途径。班主任要根据德育大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加强班级管理,组织和建设班集体,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还要协调各教师的教育工作,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处组织安排下,每班每周召开一次德育班会;每班每周安排学校领导上一节德育课,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职业指导、法制教育等;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各种教育纪录片,聘请专家开展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此外,学生处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劳动与社会实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及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等,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3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职业指导模块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走向工作岗位,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就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说一年级德育重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二年级德育的中心是技能培养的引导,那么毕业班的德育工作就是加强职业指导。除开设职业道德与指导课程外,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实践、岗前培训等就业指导活动,既可实地实训,又可举行就业成功往届生报告会。
3.4 校团委、学生会负责德育活动实践模块的管理与考核
校团委、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队伍。校团委、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配合学校落实德育大纲的各项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应有计划地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和各种竞赛活动),以便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级四模块”德育模式是笔者在多年实际工作中探索和实践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经验证明,只有充分整合学校德育资源,建立起全员参与的系统化德育工作模式,突出针对性和时
G416
B
1671-1246(2010)03-01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