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意 尤春楼
【摘 要】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对小学生开展心理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心理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新举措。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和谐性、主体性和激励性等心理教育策略,以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进而提高他们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教学 心理教育 策略 探讨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已经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与问题。对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与新举措。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在小学生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和谐性、主体性和激励性等心理教育策略,以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进而提高他们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主动性。
一、和谐性策略
创建和谐健康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环境,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创建环境优美,和谐发展,安全稳定,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给小学生一个舒适安逸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既有助于小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对校园的环境进行绿化,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参与绿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诱发小学生自觉参与多种课外活动,让他们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园。也可以给小学生一片绿地,给他们安排栽种花草、植树等,让他们真实感觉和体会到校园绿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可以给小学生安排一些有益劳动,让他们感受到参与劳动的光荣。另外,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一些数学课堂有益活动,增强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的能力。还可以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给小学生安排一些设计、计算等任务,让他们获得更多的逻辑思维、感性思维以及实践经验。要通过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优化,不断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进而充实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民主文明、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环境氛围。这是因为小学校园环境氛围关系到校园校风、环境、氛围等方面,几乎涵盖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所有空间。而教师作为小学校园文化精神最主要的因素,良好的小学校园文化精神及环境总是取决于教师。因此,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强化心理素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小学生强烈的感染力,不断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小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思索,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二、主体性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小学生心理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小学生,因此必须要坚决做到全部参与,一个不少。这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积极引导小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活动中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发展变化着的教育,其不仅是面对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心理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小学生,也是要面向全体小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就必须把全体小学生纳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来,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小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稳步推进,使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全体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能够快乐、健康、茁壮地成长,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我们要敢于摈弃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思维,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与方法,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和谐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不是简单地研究解决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与状况,更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控制和减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心理疾病,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和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三、激励性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激励性策略至关重要。小学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初步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老师必须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锤炼。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时,必须要注意激励性策略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激励来促进。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合理、有效地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小學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能够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先进榜样意识,以先进榜样的高尚道德形象作为自己的标准,进而激发小学生产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心理需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先进榜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对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积极、数学成绩比较突出的小学生进行鼓励或激励,发挥他们带动学生的作用。此外,还应注意激励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而小学阶段又是一个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小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教育,必须用高尚的道德情感去影响和引导他们,不断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永胜、喻本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透视[J],光明日报,2004;
[2]刘芳,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J],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