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议论文中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分析

2010-10-17 06:5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所指人称代词

陈 程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310018)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议论文中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分析

陈 程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 310018)

针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议论文中学生对模糊限制的人称代词“we”和“you”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挖掘原因,以期为学生在英语专业四级议论文的写作中提供一些启示,增强文章的得体性与可接受性。

模糊限制;专业四级;议论文

引言

根据考试大纲 TEM-4的作文是命题作文,文章体裁主要属于议论文或说明文的范围,回顾历年的考题,议论文占了绝大多数。它们或让考生选择一种观点进行是非分明的论证,或由考生自行选择具体切入点进行论证与说明。如:2000年到 2005年的作文题分别为:The I mportance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Travel Broadens the Mind;The Best Way to Stay Healthy;The I mportance of Keeping A Good Mood;W ill Phones Kill LetterW riting?和My Idea of A UniversityArts Festival。

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作者在文章中所采取的立场对于文章的构建至关重要,而文中所采用的模糊人称代词则是作者立场的客观体现。

人们对模糊现象的关注与研究已有很长历史了,但是对模糊语言进行专门的研究却是最近数十载的事。模糊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只是一门研究语义的学科,主要关照对象是作为概念的语言范畴,属于语义学的一个分支(Quantitative Fuzzy Semantics),其理论基础是美国加州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 (L.A. Zadeh)的“模糊集”(Fuzzy Sets)理论。

语言中,用于指称的词语有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指示词语和代词 (包括零形代词)等[1]。总的来说,说话者使用某个指称词语时,所指称的对象词可以在百科知识语境、有形交际语境和语篇上下文语境中找到。模糊人称代词属于模糊限制语的一种,指在语篇上下文语境中缺失所指称对象的指称代词,我们只能通过在头脑里已建立的认知心理实体,确切地说是百科知识语境去理解。由于考题所议论的话题并不像记叙文那样有具体的语境,也不像演讲词那样有明确的语旨,而是比较宏观与抽象,常常不伴有具体人物的出现,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选择交际的对象,即读者,因此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也相对灵活。

在议论文中常用的模糊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复数与第二人称单数与复数:we(我们),you(你或你们)。如在“For another,ifwe make good friends online we can broaden our knowledge aboutothers’culture,customs and conventionswhich we may not find in books.”中,“we”的所指称对象词无法在上下文中找到所指称的对象词,但它通常能被感知和理解为包括作者在内的一个大群体。或者将“we替换成“you”,同样也能很容易被理解为不包括作者在内的大群体中的所有人。但是如果将“we”替换成“he”,“she”或是“they”,在缺失上文中指称对象词的情况下就会对语义的传达造成障碍。

因此,we(我们),you(你或你们)是可以为作者找到立足点的模糊人称代词。模糊人称代词在句法结构、话语角度和语用角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在句法上,它在句子中充当主语,使句子借助模糊人称代词的词性构成完整的句子;从话语角度看,模糊人称代词唤起了读者的注意力,把其引向后面的评论部分。从语用角度看,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建立了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加强了作者态度观点的表达力度。

模糊人称代词有两个显著特性:首先,它所指称的对象是抽象的、广泛的,并不特指具体的某个人。所指群体的范围可以灵活伸缩,具有模糊性。其次,两个模糊人称代词往往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语义的完整传达。正是这两个特性为模糊人称代词在议论文中频繁交替的使用提供了基础。

模糊人称代词的转换使用十分频繁,这不仅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在很多标准范文中也屡见不鲜。在大面积的篇幅只使用一种泛指人称代词略显单一而呆板;过于频繁地转换使用泛指人称代词又会影响观点表达的清晰度。为了对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议论文中的虚指人称代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抽取的同题专四议论文的分析,观察学生在专业四级议论文的写作中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1.2 数据

本文采用的样本是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专业四级模拟考试中的作文,共四十篇。作文的题目为:Is ItW ise to Make FriendsOn Line?字数要求不超过 400词,基本框架确定。由于在文章中,“we”和“you”常常以不同格的形式存在,但这并不影响其语义与语用意义的传达,因此为了便于统计,“us”和”our”等同于“we”;“your”等同于“you”。

1.3 分析框架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包括对学生作文中的模糊指人称代词进行统计,并记录转换使用的频率。由于文章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先总后分。第一段为开门见山,点明观点;末段为总结全文,提出建议。这里所表述的大都为作者个人主观性极强的内容以及对现状的陈述,出现的人称代词一般为有具体所指的人称代词:如“I”,“They”等。毋庸置疑,“I”所指代的为作者,而在上文中必然会出现“They”所指代“people”等人称。因此,模糊人称代词一般出现在正文中间对小标题的议论及举证。作者在这里要穷尽手段说服读者。而摆正自身的立场角度和出发点是文章成败与否的关键,模糊人称代词在这里起了基石作用。

1.4 结果与讨论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专四议论文中模糊人称代词的数量统计

上表的结果显示,模糊人称代词“we”的使用相比“you”频率高出很多,百分比为总数的72.4%,“you”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平均每篇文章的模糊人称代词转换次数至少为一次。

根据对调查对象作者的后期调查,96%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模糊人称代词的选择与使用纯属任意性,并未注意到使用的必然性及理据性。

其实,了解模糊人称代词各自的特点并对其加以正确使用能增强议论文的强度,减少突兀,使内容更顺理成章。下面我们就将对两个模糊人称代词进行比较分析,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一使用现象的深层原因。

2 “we”和“you”的语义分析

“we”和“you”在这里所表现的是虚指的用法。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中文中虚指的用法来看。汉语中的虚指主要指数字的虚指,即使用约数、虚数,而非实数。虚数多以夸张或形容的艺术方式用于文字语言、数虽虚而摹情状物却有实感。语言艺术魅力是很强的。如在《国风·召南·摽有梅》中的诗句: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这里“七”、“三”,均为约数,指“七成”、“三成”,《毛诗正义》说:“此梅虽落,其实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闻一多《风诗类抄》也说:“七,十分之七,表多数。”由这些可知“七成”、“三成”是虚用约数。是诗借枝上存梅之数,表达女子渴望男方及时前往求婚的心情,寓情于数,数则含情,堪称妙趣。

人称代词的虚指,顾名思义,是指虚设的指向,即将人称代词用于表达词语本义(实指意义)以外的含义,如:用来指不特定的人、某些组织、个人或物体等;在英语中,还可以用于带感情地表达客观情况;甚至用于指说话的对象——听话者等情形[2]。所以,所表达的内容模糊不清,只是大概语义的陈述。首先,当使用“We(我们)”时,作者将自己与一个大群体融合在一起,泛指大群体内的所有人。大群体的范围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定夺,大至全人类,如“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minimize the air pollution,or we will be deprived the living space some day.”中的“we”;小至某个社会团体,如在“We should not cheat in the tests,because honesty ismore important to us.”中的“we”。模糊人称代词“we”能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将两者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融合在一个圈内,从而使读者更容易更乐于理解与接受作者表达的观点,从而产生共鸣,降低排斥感。从语篇角度来看,以“we”做主语,能在没有上文指代对象的情况下十分自然地提出观点,加以论证。使全文语义连贯,结构紧凑。当使用“you (你)”时,作者在大群体中任意地挑选出一个人,将其置于与其面对面的位置,在读者阅读时,这个人就具体为该读者。“you(你)”的使用,使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更为尖锐化,这一人称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创造了一个虚拟而模糊的对象,使观点的表述更富针对性。它营造了一个作者与读者单独对话的私密空间,是读者更能集中注意力分辨作者论述的观点。这里的虚指在阅读的过程中便转化为了特指。这里还存在一种语用移情的可能。例如,汉语的“你”可以用来指“我”,这就是一种语用移情:“这个人不喜欢讲话,你问他十句,他才答你一句。”[3]当作者完全设身处地地想读者所想时,“you”所指代的对象也可理解为作者自己,如:在“You felt desperate at thatmoment.”中,“you”的所感完全属于作者本人。当议论文中使用 you(你们)时,作者将自己与大群体设定在面对面的场景,泛指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这里所指代的对象不具针对性,语气较为缓和。在英语中,you(你)和 you(你们)在词形上一致,因此我们在这里就不加详细区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来分辨。

3 “we”和“you”的语用功能

如研究数据可知,“we”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you”,从语法和语义的角度已很难解释这一现象。因而我们尝试从语用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3.1 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在论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时,Widdowson曾指出:作为一名作者,我必须对读者可能作出的反映作出判断,预测我认为读者在理解和领会我的意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总之,我在与潜在的读者交谈[4]。不论在言语交际还是在写作中,人称代词的选择都可以反映出说话人或作者对交际参与者或读者的态度[4]。在观点的论述过程中,作者根据他表达的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与读者的位置与距离,这就表现为虚指人称代词的交替转换使用现象。研究数据显示,在字数仅为400词的议论文中,转换频次就达到平均一次,可见其运用的广泛程度。“we”属于包容性用法 (inclusive)。在抽取的学生习作样本中,我们可见作者通过使用“we”表现出一种亲近和自谦,似乎是以一种商量的口气与读者交流,弱化了命令式语气,它包括了读者与作者的交际圈。用第一人称复数“we”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个人因素,突出议论文的客观性。请看例句:

The news has been carefully edited,tele plays well shot,programmes rehearsed,so all we need to do and all we can do is to sit on a comfortable sofa and look at the screen.

这样的表达能使作者所陈述的观点显得客观,并使读者更易打破心理防线,接受作者的观点。因此,“we”的使用频率更高。“you”是排斥性的(exclusive),它将作者本人排除与范围之外,更突出说教、命令的口吻。当作者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强调观点或理据时,常常使用“you”。这种表述也运用移情的方式,直接立足于读者的角度,给人设身处地的感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如例句:For another,if you make good friends online you can broaden your knowledge about others’culture,customs and conventions which you may not find in books.“you”的使用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建立起与其直接相关的联系,使网络的好处直陈于读者面前,说理更直接更有力。但必须注意的是“you”的恰当使用也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否则会显得突兀与不协调。

3.2 礼貌程度

“we”和“you”的区别使用所体现的礼貌程度有所差异。面子论首先由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在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onomena)的文章中提出,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面子分为两种:积极面子及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英国语言学家 Leach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他在研究了 Grice的合作原则之后指出,既然交际双方要合作,为什么还要违反合作原则呢?这就是因为出于礼貌[5]。

礼貌行为是一不对称体,也就是说,某一对发话人礼貌的行为,对受话人却不礼貌;对受话人留面子的行为,却会使发话人丢面子[6]。在议论文中,“we”和“you”的使用表现的礼貌方式和程度却有所不同。例如:

(1)Wewill benefit a lot bymake full use of this kind of new resource.

(2)We have to protect our earth from now on,or our offspringswill disappear from here oneday.

(3)For example,you can work,educate yourselves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t home via Internet.

(4)If you feel desperate about your current life and lose your confidence,you should go out side and have a travel.

(1)陈述了利用新能源所受益的群体为“we”,给别人支持与赞扬。(3)陈述了网络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受益者为“you”,维护了“you”的利益。两者都维护了积极礼貌原则。(2)和 (4)号召读者群共同行动保护地球,将个人观点强加于读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因此也违反了礼貌原则。但(2)中同时也包含着消极面子,它将作者自己也包括在行动群体范围之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保留了读者的面子。

所以,(1)和(3)是最礼貌的表达。由于 (1)中同时也包含作者自己,显得更亲切。Leach(1983)还在其礼貌程度的语用等级(pragmatic scales)概念中提出,在言语交际中,话语越间接,供受话人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话语也越礼貌[7]。(4)的表述方式最为直接,是最不礼貌的表达,因此使用也较为罕见。但根据议论文表达和语境的需要,它也会有独特的作用。

3.3 心理与性格差异的反映

使用人称“you”表达意见更为直接,甚至有时违反了礼貌原则,表现出作者用于承担的精神。做表述观点的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信,胸有成竹,毫不含糊。而“we”维护了礼貌原则,表现作者自谦的性格。但它的表述有一定的模糊性。在英语人称代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语言学家发现使用“we”有推卸责任的意思。

结语

本文通过对学生专业四级作文抽取的样本进行研究,并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专业英语四级作文的教学和习作有所启示。本文所涉及的只是议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中的两个代词,其他文体及其余的模糊限制语的特性及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许余龙.英汉指称词语表达的可及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

[2]李建军.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功能指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李萍.人称代词“we”在科技论文中的语用功能[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陈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外国语[J].1986,(4).

[7]徐畅贤.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J].外语教学, 2006,(4).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how students use“we”and“you”the two fuzzy personal pronouns,in the argumentative writings in TEM4,trying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producing this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he paper aims to offer some enlightenment for students in TE M4 argumentativewriting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ppropriateness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ir articals.

Key words:fuzzy restriction;TEM4;argumentative writings

(责任编辑:刘东旭)

The Analysis of Use of Fuzzy Personal Pronouns in ArgumentativeW ritings in TEM 4

CHEN Cheng
(Zhejiang Gongshang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H314

A

1001-7836(2010)05-0127-04

2009-12-18

陈程(1985-),女,浙江德清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所指人称代词
复合不定代词点拨
拼图
代词(一)
代词(二)
论《群音类选》的编选类分及其官腔类所指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火柴迷宫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