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赵晓霞
我国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的思考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赵晓霞
在人民币汇率改革前,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汇率风险一直存在,只是由于我国一直实行接近固定汇率制度的盯住汇率制度,本币和外币间的汇率浮动区间非常小,而变动活跃的外币之间的汇率风险只涉及部分国内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国内企业相当于生存在这种汇率制度的保护伞下,企业本应具有的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来进行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衍生产品 NDF 风险管理
我国的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目前大致可以分为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在岸市场又由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构成。离岸市场主要有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交易。一直以来大部分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主要以外汇远期交易为主要工具,但是随着人民币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外汇掉期和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进口商预期未来人民币会贬值,那么他将面临成本增加、利益减少的风险,就可以与从事外汇业务的银行签约,约定在支付外汇时以合同中约定的价格购买外汇来避险或确保利润。同时如果出口商预期未来人民币会升值,他将面临收入减少的风险,就同样可以与银行签约,约定在收入外汇时以合同中约定的价格卖出外汇来避险或确保利润。远期结售汇是企业使用最多的一种金融衍生品。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一前一后两个不同的交割日、方向相反的两次本外币交换。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异,即“掉期率”,是决定双方互换价格的主要因素。掉期交易由于兼具汇率风险规避功能、调节头寸以及一定的融资功能,刚一推出就显示出了较高的活跃度。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工具(NDF)等金融衍生品在一些外资企业或境外有分支机构的中资企业中也有使用。与此同时不少国有企业为了追逐投资性收益、规避风险、短期投机套利等目的,投资于具有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有数据显示,央企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合约市值为1250亿元,68家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浮亏114亿元。这也是迄今为止来自管理层的最权威的统计数据。尽管政府部门三令五申,但“出事”的那些大型国企,即使开始时是本着套期保值的目的,但也常常“越界”,忘记了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初衷,要么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
1、在进出口贸易中企业使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规模相对与现阶段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体规模而言比例严重失衡。
2、汇改以前,人民币的汇率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状况,一些中小进出口企业缺乏相关的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缺乏对金融衍生产品的了解,限制了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造成重大损失不容忽视的因素。同时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仍未完全转变经营理念,金融衍生品设计之初是为了使投资者规避风险,部分企业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目的应是规避风险、锁定成本,绝不是为了投机赢利,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违规越权操作、风险控制不力、内控机制不健全等都是导致巨亏的原因。
3、商业银行提供的汇率避险金融服务种类以及期限结构很有限,主要集中在远期结售汇与外币掉期业务,期限结构多在1年以内,导致企业套期保值的成本太高,企业面对金融衍生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难以决策。而外汇期货、期权、互换期权等衍生产品业务在我国尚未开展,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防范交易风险,受内部风险控制要求和管理体制的制约,要求企业对部分金融衍生产品交纳一定比例的交易保证金,有些总行向分支行下发有关汇率避险业务管理规定及风险控制要求时环节较多,时间较长,导致基层行提供汇率避险服务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1、政府层面。政府应在加快外汇市场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外汇衍生市场的监管。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实现汇率双向波动,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进一步加快外汇市场建设步伐,增加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推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规避外汇风险提供更多的渠道。
2、企业层面。对于那些附加值比较低或者主要靠价格优势出口的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任何变化都会给他们带来较大影响,有些企业的利润率本来很低,如果不采取措施规避汇率、利率风险,可能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因此,对于已经习惯于原有固定汇率机制的贸易企业,除了尽快适应新的汇率机制,努力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之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充分提高风险意识,转变经营理念,依靠各类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扩大盈利空间,保持平稳持续发展。
3、银行层面。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宽金融服务的渠道,同时增强金融服务意识。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应抓住外汇市场快速发展和企业汇率避险需求迅速增长的机遇,努力创新金融产品,拓宽避险渠道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开展境内银行进行NDF和NDO(无本金交割外汇期权)交易试点。目前中国正在面临世界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动荡,各国的汇率频繁波动,特别是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我国的大量进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更好的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去意义尤为重大。因此,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努力规避自己无法控制的风险,应按照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审慎理性地开展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业务。
[1]师玉兴.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顾卫平.外贸企业利用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方法讨论[J].上海金融,2007;6
(责任编辑:董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