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010-09-29 06:55张婷婷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0年4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指标体系农民

张婷婷

(连云港市统计局,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构建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张婷婷

(连云港市统计局,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加全面反映江苏省新农村建设水平,必须要建立一套有着新内涵、系统性更强的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主要从农民收入与结构、农民家庭生活、农村保障和安全、农民闲暇生活、农村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构建,并在每个子系统下选择有代表性的个体指标,采用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新农村建设正有条不紊地逐步展开。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省正在实施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四个战略重点,其中新农村建设是重点之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和评价江苏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生活质量”的研究及定义

早在1927年,威廉·奥格博就对生活质量表示了很大的兴趣。1958年,美国经济学者加尔布雷斯在《富裕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1960年美国的“总统委员会国民计划报告”和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鲍尔等人发表的有关美国社会第二次实施的全国规划文献中正式提出“生活质量”这一术语。在此以后,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一股研究“生活质量”的热潮。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学者在理论上对生活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经验研究,而且起初大多数是致力于探讨生活质量的评估指标和研究方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如何评价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学者对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进行。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关于“生活质量”的定义主要有三种倾向类别:

1.客观生活质量倾向。这一倾向从影响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来界定。认为生活质量是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这里的生活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内容。中国绝大多数学者持此观点。

2.主观生活质量倾向。这一倾向从反映人们生活舒适、便利程度的主观感受来界定。持有这种观点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他们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生活为研究对象,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物质条件作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好坏已失去根本的效力,因而把研究的视野转向人们的精神、心理和情感感受上。

3.主客观综合生活质量倾向。这一倾向将生活质量客观条件、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界定。生活质量是社会提供国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国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对其自身所处生存环境的认同感。这种观点已经逐渐被国内众多学者所普遍接受。

二、构建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这是指标体系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应用实际分析,选取的指标必须具有可度量性,并具备相应的数据支持,不能片面地追求理论完美。

2.系统性原则。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物质、精神、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构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时需要把生活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分析,使该指标体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概括性。

3.现实性原则。其指标设计必须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并能够为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服务,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目的性;为了更好地关注农民的全面发展,促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选择指标时必须符合我省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4.简明实用性原则。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会使指标体系十分繁杂,不便操作,甚至操作失灵。因此,合理地、正确地选择有代表性、可比性、独立性、信息量大的指标是构建高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

(二)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主要从农民收入与结构、农民家庭生活、农村保障和安全、农民闲暇生活、农村生态环境5个子系统构建,并在每个子系统选择有代表性的个体指标。以下为5个子系统及其相应的个体指标:

1.农民收入与结构,包括2项个体指标: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收入是满足生活需求的物质基础,这是反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目前,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小康水平会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逐渐实现。

——非农收入占农民家庭纯收入的比重。非农收入是指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得到的报酬在整个收入中的比重。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家庭纯收入的不断增长,主要来自非农收入比例的增长,所以一定程度上,非农收入比重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农民家庭纯收入提高的速度。

2.农民家庭生活,包括4项个体指标: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在于考察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随着收入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用于填饱肚子的消费支出比重日益下降,相应地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比重日益上升。所以,恩格尔系数一般呈下降趋势。

——农村居民文教娱乐支出比重。该指标衡量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中用于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物品与服务支出所占比重。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随着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文教娱乐支出所占比重一般会有一个增长过程。

——农村婴儿死亡率。该指标是国际上用来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饮用水的净化程度、居住的环境条件、母亲的健康状况等。婴儿死亡率是指当年该地区婴儿死亡人数与当年该地活产数相比,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

——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农村居民住房条件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俗话说,农村变化看住房。农民有了钱多会办两件事,一是盖房子;二是娶媳妇,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传统习惯。目前,对于住房条件的评判,可以从房屋类型、房屋质量、屋内设施(电、水、电视机、电脑、洗衣机、电话等)等方面加以界定。在农村,住房面积不是主要限制因子,主要是住房的价值和质量,直接反映了农村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3.农村保障和安全,包括3项个体指标: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基本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十六大强调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因此,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将呈现跨越式的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民享受医疗等卫生健康保障,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主要靠农村合作医疗。通过县、镇和村三级医疗机构加大农村合作医疗力度,使农村人人都参加并享受合作医疗成果。按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重计算。

——每万人刑事案件数。指一定时期内发生刑事案件数与人口数量的比例。该指标反映社会的管理、秩序和治安状况,表现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程度,同时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关联。

4.农民闲暇生活。闲暇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它可以使劳动者实现劳逸结合,使其在工作中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脑力;健康多样的闲暇活动能扩大人们的社会交往,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的闲暇活动还能促进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的融洽,为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农民闲暇生活进行评价时,往往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闲暇时从事的各项活动频数进行排序,做出判断。

5.农村生态环境,包括2项个体指标:

——农村卫生厕所比。农村卫生厕所是指有墙、有顶、有厕坑及贮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基本无臭味。该指标是反映农村生态环境的一个指标。

——森林覆盖率。该指标是指一个区域的森林面积占全部土地面积的比例。该指标是普遍适用的社会生态环境指标,能综合衡量社会生态环境综合状况。

6.政治文明,包括2项个体指标: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村民自治是我党在农村实现基层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实现政务公开是落实村民自治的重大行动,也是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反映农村法制情况、居民安居乐业的状况。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保障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有稳定感和安全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政治文明子系统中的指标,不但数据难以收集,而且是定性的指标。它是阶梯式发展的结果,可能在一、两年甚至五年内没有明显变化。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可能会有较明显变化。因此,其容易给整个评价的结果带来影响。为此,本文没有把其纳入生活质量评价体系,而只是在文章中特意提及,以便于各地区在适当时候用其进行定性判断。

三、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构建江苏省农民生活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是为了更综合地反映各县域(尤其是已全面实现小康的县域)农民生活质量,并对各地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全面且客观地评价和比较。考虑到构建指标体系的目的及人们的习惯,本文结合运用传统综合评价方法和多元统计方法,以尽可能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体做法是先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相关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筛选掉相关程度较大的或者相关程度较小的指标,然后运用传统综合评价方法对地域农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

(一)指标的相关性检验

由于准备采用传统评价方法中的加法合成对各指标进行综合,那么就要考虑如何消除指标间信息重复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我们认为,指标体系的筛选要结合两个原则:一是保证指标间既要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又不能太大,主要是一种定量筛选;二是在考虑指标间相关性程度大小的时候,还要结合指标本身的实际意义,是一种定性筛选。

相关系数是用来反映指标间相关程度大小的定量表示方法。其pe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在进行相关性检验之前,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处理,由于我们采用的是所研究县域的时间数列数据,指标间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如果我们直接进行相关性检验,那么互不相关的两个指标也可能有很大的相关性。为了消除这种时间因素的影响,要选定一个年份为基期,求各指标各年份相对于上一年的增长率,这样的一列数据是平稳的,然后利用增长率做分析,这样就能消除时间因素的影响。

求各指标的相关性是为了找出高度相关的指标,从而把与其他指标高度相关又相对不重要的指标剔除,剔除某些指标就意味着要损失这一指标所特有的一部分信息,因此剔除指标时应谨慎,不仅要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大小,还要结合研究目的,进行指标的取舍。

(二)各指标权数的确定

在多指标评价过程中,权数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权数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目前,权数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类是主观赋权法,评价者对指标的重要程度给出人为评价,通常采用向专家征集意见的方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即根据指标数值的变异程度所提供的信息来计算相应权重。主观赋权法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是人们对指标重要程度的估计主要来源于客观实际,其形成往往与评价者所处的客观环境有着直接联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主观赋权法只要以事实为依据,也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客观赋权法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不同的评价者就相同的数据可以得到相同的评价结果,因此被认为是较为科学地确定权数的方法。但该方法的缺陷是对具体经济意义重视不够。在选择权数时需要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

(三)指标的合成

合成就是指在多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后,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将多个指标对事物不同方面的评价值综合在一起,以得到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整体的评价结果。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加法合成和乘法合成。乘法合成较加法合成应用较多。

加法合成其本质是对各指标评价值进行算术平均。其公式为:

X为被评价事物的综合评价值; 为各指标的权重, 为单个指标的评价值;n为指标个数。从理论上讲加法合成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或相关程度较低。

四、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建议

通过构建和评价江苏省农民生活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实践,增进了我们对全省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认识。为此,特建议如下:

1.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建议政府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多渠道、多形式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投资结构,努力提高农业投资总体水平。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应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投资,同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其他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农业积累投入机制,拓宽农业资金投入的增长渠道。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居民良好的生存环境。建议政府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条件,围绕村容整洁和环境美化,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3.增加科技教育投资,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建议政府提高农村教育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增加农村教育的财政预算,建立农村教育基金,鼓励企业和个人对农村教育进行投资,同时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利用现有农村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定期技术培训,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责任编辑:倪进)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指标体系农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