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漏误诊分析

2010-09-26 09:56张焕君杨艳艳郁冰心徐盈盈王辉孙志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7期
关键词:海绵状上腹占位性

张焕君,杨艳艳,郁冰心,徐盈盈,王辉,孙志霞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吉林长春130033)

脾脏占位性病变是一类少见病。随着超声、CT等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回顾了我院近20年来因脾脏占位性病变行脾切除的病例,将术前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超声检查在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990年-2008年我院因脾脏占位性病变行脾切除手术的病例共5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男24例,女27例,年龄17-77岁,平均36岁。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B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为3.5Hz,患者空腹8 h以上,左手举放于头部,右侧卧位和平卧位于第7-11肋间自腋后线至腋前线逐一扫查。仔细观察脾脏的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详细记录病灶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病变区的血流,脾门处血管及脾门区有无肿大淋巴结,对阳性征象拍片记录。

2 结果

51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中,液性占位性病变共11例,其中脾囊肿9例,术前超声检查定性定位诊断均正确4例,定性诊断错误2例,1例为假性囊肿,内呈不均质低回声,边界清晰,内未探及血流信号,术前超声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为真性囊肿,位于上极,内呈无回声暗区,呈网格分隔,术前超声误诊为脾包虫。定位诊断错误3例,囊肿直径均大于10 cm,边界清晰,占据左上腹,其中1例超声误诊来自于胰尾,1例超声误诊来自腹膜后,1例仅提示为左上腹囊性肿物;脾脓肿2例,1例术前超声诊断正确,1例漏诊,脓肿位于脾上极,直径1.2 cm。实质性占位病变共40例,其中脾血管瘤25例,误诊2例,1例术前超声显示脾脏增大,内回声不均匀,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不规则无回声区,术前超声误诊为多发小囊肿,1例为脾血管瘤合并出血,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巨大囊性肿物,边缘清,壁较厚,囊内透声差,术前超声误诊为脾巨大囊肿(图1,2),2例漏诊,声像图均表现为脾脏增大,内部为中等且极不均匀回声,超声仅提示脾大(图3);脾梗死1例,术前超声诊断正确;脾恶性淋巴瘤3例,1例漏诊,声像图显示脾脏增大,呈弥漫性改变,术前超声仅提示脾大;脾转移癌11例,其中1例来自胃,4例来自卵巢,3例来自胰腺,3例来自肝脏,术前超声诊断正确10例,1例误诊,声像图见脾实质内多发无回声,提示脾多囊肿,术后病理为胰腺癌脾转移。

图1 脾血管瘤破裂出血,超声显示左上腹巨大囊实混合性回声团块,与脾无界限,实性部分血流信号明显,

图2 脾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声像图显示左上腹混合性回声紧邻胰尾无回声内透声差

图3 脾海绵状血管瘤,超声仅提示脾脏增大,回声不均匀

3 讨论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内侧与胃、胰尾、左肾和结肠脾曲邻接,检查时常受胃、肠气干扰,其上部常被肺遮盖,形成盲区,难以完全显示[1],超声检查时对位于脾上极及脾外侧缘的微小病灶常发生漏诊情况。本组病例中超声检查漏诊1例脾脓肿,病灶即位于脾上极且较小,直径为1.2 cm。超声检查脾脏时,患者需空腹8h以上,嘱患者适度深呼吸且右侧卧位,在此过程中获得脾脏的最大声窗[1],且反复观察,避免遗漏微小病灶。

脾脏为腹膜内位器官,除脾门外各面均有腹膜覆盖[1],肿物巨大时,超声检查时常对其病灶来源无法作出正确判断。本组病例中脾囊肿定位诊断错误3例,囊肿直径均大于10 cm,其中1例术前超声定位误诊来自胰腺,1例误诊来自腹膜后,1例仅提示为来自左上腹。超声医师可在空腹检查后,嘱患者大量饮水后再对其左上腹肿物进行来源判定。

部分脾脏占位性病变声像图缺乏特异性,例如脾脏假性囊肿、脾海绵状血管瘤及脾淋巴瘤均可呈边界清楚的不均质低回声,同时上述病变几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脾脏占位性病变在临床较少见[2],超声医师对脾脏占位病变的认识不足,缺乏对患者细致的病史采集及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诊断思路狭窄,所以超声仅可有效检出其是否发生占位性病变[3],但对其病变临床性质及来源较难区分。1例脾假性囊肿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脾血管瘤合并出血误诊为脾假性囊肿,1例脾血管瘤误诊为多发小囊肿,1例类无回声的转移灶误诊为囊肿。超声检查时不应满足于单个切面的声像图诊断,应做到多切面、多体位,多次反复扫查,充分利用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对血流敏感的优势,可判断低回声或类无回声团块为液性病变还是实质性病变[4],对部分实质性病变的定性诊断术前超声检查有困难时,可结合CT或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5,6]。

当脾脏病变呈弥漫性改变并呈中等回声时,易漏诊。本组病例中即漏诊2例血管瘤、1例淋巴瘤。声像图均见脾脏弥漫性增大,回声不均匀,未见明确限局性占位性病变。对于脾脏增大、回声不均匀的病例,我们要反复观察二维图像,同时注意脾内是否有异常血流信号。对于此类病例,不能轻易放过,提示临床医生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

[1]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8-180.

[2]赵月环,王秀荣.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6):457.

[3]赵夏夏,卢卫华,王 银,等.超声检查对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4):304.

[4]夏秀珍,史洪珍,王晓钟,等.超声在脾脏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2,21(2):63.

[5]聂明辉,高建津,刘洁华.彩超诊断原发性脾脏淋巴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6):995.

猜你喜欢
海绵状上腹占位性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经上腹右胸两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右上腹瘢痕粘连下左上腹两新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改进策略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