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书院与西方中世纪大学之异同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讲学中世纪书院

李 宁

[摘要] 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以获得对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中国古代书院西方中世纪大学异同比较

我国古代的书院与西方中世纪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两幅浓墨重彩的图画,它们对各自地区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二者的分析比较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这在深化高教改革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两者的兴起和发展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它萌芽于唐末,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改制于清末,是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的文化教育机构。唐代,佛教禅林开展译经、著书、讲学等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方式和讲学制度,书院受其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唐后期,社会各阶层的阶级矛盾非常突出,庶族地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学术自由。到了宋代,整个社会经济在总体上呈繁荣发展态势,手工业、商业等都取得长足发展,书院的真正繁荣也就出现于此。①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是为中世纪,人们习惯称之为“黑暗时代”。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却结出了中世纪大学这一灿烂的花朵。当时,反动的农奴制,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生产力被严重破坏。但是教会与世俗政权的相互矛盾与抗衡,为大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提供了空间。欧洲经院哲学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也就应运而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外,行会制度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十字军的东征,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起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催化作用。正是这种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产生提供了制度环境,也正是因为其他社会不具备这一制度环境,最终没有使大学这一特殊的机构产生在欧洲中世纪以外的时代和国度里。②

二、教学方式

(一)课程内容

中国古代书院的教学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材,教学内容与当时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书院的课程主要有儒家学说、历史、诗词、诸子百家、实用技术等。其中儒家学说分为三种:一是作为历代书院基本教材的四书五经;一是作为重要读物的宋明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等;一是其他学者来书院讲学的讲义。同时,书院采取“分斋教学”,将宋代书院的主持者们以理学思想安排教学内容,《四书》及《五经》等儒家经典是书院基本的和必修的教材。各书院不同流派的理学家对《四书》、《五经》的研究有所侧重,他们研究的心得以注疏、讲义或谈话语录的形式出现,这些著作也成为书院的重要读物。书院尤其注重道德教育,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明确规定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大伦常”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通常是七艺:文法学、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同时,大学分设四科:法学、医学、文学、神学。“七艺”是预备的,先于其余各科,学生修毕语法、修辞和逻辑(三艺)后,得到文学学士学位,到了修毕哲学的全部课程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各科,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才能选择神学科、法学科、医学科中的一门。③

(二)教学方法

我国古代书院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我钻研为主。将学生置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强调个人自学和独立思考,教师只是提纲挈领地把重点、要点教给学生。名师讲学常把所讲内容整理为“讲义",而学生听讲,也将老师所讲认真记录辑纳为“语录”,如《朱子语类》140卷,即是辑其弟子99人的记录而成的。后世教学中,教师的讲义和学生的听课笔记,由此因袭而来。朱熹曾说:“书用你自去读,道理用你自去究索,某只是做得个引路底人,做得个证明底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朱子语类》卷十三)。④书院教学特别强调学生要有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点拨、提示启发,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另外,由于书院的学术氛围浓厚,另一种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学术讲会。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莅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盛行“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

欧洲中世纪大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和辩论。讲授指教师通常诵读教科书原文和注释,阐明内容概括,并举例释疑、论说评价,然后学生笔记的过程。这也是由于中世纪时印刷术落后、书籍匮乏的缘故。而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的方法是辩论,它也是教授法的必要补充。在教授主持的辩论中,通常由两名或两组学生对辩;也可由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从正反两方面自辩。这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力起到重要作用。

三、办学特色

1、教学崇尚自由,不受地域限制

中国的书院崇尚“有教无类'和“门户开放”的优良传统。书院著名学者讲学,其它书院和外地书院的师生,前来听讲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南宋时期,朱熹的学生黄干在白鹿洞书院讲“乾坤二卦”,山南北的人士都来听讲;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王守仁修建濂溪书院讲学,四方学者前来听讲者达300余人。⑤而书院的大师们往往对求学的人也是来者不拒,努力开创自家的学派特色。尤其是讲会时,不仅书院的师生可以参加,而且许多社会人士,甚至是一般民众也可以参加或者旁听。这充分显示了书院的开放性。

中世纪大学具有十分突出的开放性和国际性,以拉丁文为通用语言,互相之间有着必要的思想、学术和情感交流,同时也不拘于一门一派,而是形成一种求知求学的学者共同体。大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张开双臂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学者和青年学生。教师和学生来自欧洲各地,所带来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当时许多学生学业结束后周游各地的大学进行讲学,将所学到的知识也带到各地。

2、教学机构与学术机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书院从创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结合。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人,多数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或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师们往往不是为教学而教学,而是把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将书院作为学术研究的中心或基地,努力形成自己的学术派别,同时又收受生徒,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学术人才,并在讲学过程中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完善和充实,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世纪大学的特色则是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这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中世纪大学最具有特色的标志之所在。当时,这些大学为了自己的权益同教会和世俗王权做了艰苦的斗争。正如加拿大学者许美德所说:“大学一旦失去自治和成为教会或国家的卫道士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它的高水平的学术地位和可贵的社会批评职能。”同时,中世纪大学注重教学的实用性,也就是把有用的知识交给学生,这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管理和组织方式

书院初创时,组织机构比较简单,主持人既负责书院的主要教学工作,又要担负书院的主要教学工,一般不设管理人员和机构。随着书院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生徒的增多,开始有了协助主持人管理和教学的辅助人员,组织机构也随着扩大,分工更细,责任更明确。书院的主持者有多种名称,如山长、洞主、堂长、教授、院长等。书院经费主要设置院田作来源,此项院田或私人捐赠,或由官方拨充。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书院并不向学员收费,而且还要供应伙食、提供住宿。因此维持书院正常运转的费用已经是相当可观了,再加上开源不善,极大地限制了书院的发展。

而中世纪大学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学生型大学”和“教师型大学”。

波隆那大学就是属于前者,它主要是由学生来主管校务,学生在校务方面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欧洲南部的大学多属于这种类型。而巴黎大学是属于后者,并且是后者的典型代表。它主要是由教师来主管校务,学校的一切校务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而西欧中世纪大学要求学员交学费。除了学费之外,学生还要缴住宿费、伙食费、医疗费等。这样学校便有固定的收入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从而得到继续发展。

五、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1、无论是中国古代书院还是欧洲中世纪大学,都注重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和门户开放。现代大学要继承和发扬这些教育方针,让大学的发展更有活力。

2、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师生间的良好关系。现代大学一方面要提高师资水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继承尊师爱生的传统。

3、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教师培训,使学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4、在学校管理上,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付朝兵,张卫良. 浅析中国早期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J]. 比较教育研究,2006(4):133.

[2] 张俊宗.现在大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78,79,80.

[3] 万志全,韩晓明,赵军. 中国古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比较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87.

[4] 张传燧. 古代书院传统及其现代大学借鉴[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81.

[5] 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57,158.

猜你喜欢
讲学中世纪书院
银龄讲学
火山奇迹
2019银铃讲学计划印发湖南拟招260人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浅谈讲学案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