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赶超”跨越“被赶超”

2010-09-21 03:22梅新育
新理财·公司理财 2010年1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广东危机

梅新育

从北极圈内最低气温零下70摄氏度的俄罗斯雅库茨克到最高气温超过零上50度的撒哈拉沙漠,从奢侈品牌云集的纽约第五大道到拉丁美洲玻利维亚的露天货摊,“中国制造”几乎已经覆盖了地球上每一个有人定居的角落;而一场八十年未有之危机中出口直线下降两位数,又令数十年来外向型制造业大发展的成果显得分外脆弱,而且越是经济外向度高的省区,危机越发显著。

危机高潮之际,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外向型程度最高、且出口以消费品为主的广东遭受冲击最为显著,也把“中国制造”,特别是“广东制造”加速推向了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中国制造”面临抉择,而正确的抉择又需要在整个国家发展和全球背景上思考方能作出。

中国制造的双重压力

在工业化起步之初,中国经济的压力虽然巨大,但目标单一,就是“赶超”。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艰苦创业,中国不再是昔日那个一穷二白的“前现代”经济体,我们已经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头衔,但还没有成为无可争议的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双重目标和压力,一方面是继续“赶超”领先于我们的发达国家,另—方面是防止“被赶超”。具体到产业部门而言,我们一方面需要在新兴先进制造业领域赶超发达国家,另—方面需要在我们已经发展到庞大规模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防止迅速被其他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取代。

前者无可争议,后者为什么?

原因有二:

其一,中低收入消费者永远占世界人口的多数,对于他们来说,价格竞争永远是最具竞争力的手段,我们不能把这个最广大的市场拱手让人。产业战略家和企业家们可以在各种场合讨论我们产业的未来发展战略,分析我们未来的市场,期望争取获得更高的利润,但不能忘记上述基本现实,避免重演“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其二,中国需要众多的就业机会,而仅仅为数百万、千把万所谓高收入群体服务绝不可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我们只有占据这种劳动密集的产业,才能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全国头号经济大省广东而言,防止“被赶超”的任务比全国其他省份更为突出。因为广东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制造业在全国最为发达,因此一旦“被赶超”而遭受的冲击也会最大;因为广东出口导向制造业中外资所占比例最大,相应地受更低成本吸引而外迁的内在动机最强烈,而内资企业的外迁可以在减少本地GDP的同时增加本地GNP,外资企业迁走则通常不会给本地留下任何东西;因为从全国经济布局来看,广东虽然也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先进制造业,但不可能如同其他某些省份那样资本设备制造业占据“大头”,最终还是消费品制造业主导。

防止“被赶超”之道

在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阻挡的条件下,“中国制造”要防止“被赶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从昔日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所谓“比较优势”,转向依靠完备产业配套的范围经济效益、大规模生产的规模经济、优越的基础设施、高效率公共服务和充沛的高质量人力资源。有了这些,我们就不仅不害怕“被赶超”,还会拥有更足的底气去“赶超”。

第二,在短期内,充分利用危机余渡仍将持续很久的机会,大力通过直接投资切入主要出口市场的流通环节,从而较快地提高我们整个出口的收益率,摆脱只能在低增值制造环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夺刀锋一般微薄利润空间的厄运。

第三,在中期内,沿海外向型制造业,特别是“广东制造”,要通过生产能力转移与内地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分工,特别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合理分工。我们需要利用危机最大程度实现淘汰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对手的效果,但在危机真正淘汰了中国产业的海外竞争对手之后,为了长远的发展,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先进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组装环节)又需要到他们所在的国家去开展投资,把他们的类似产业掌握在自己手里。

目前这些国家的这些产业并不是掌握在中国资本手里,对于我们来说是纯粹的竞争对手,我们需要充分地利用这场危机的这样一种效果去淘汰他们。但生产的国际转移潮流是不可避免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成本最为敏感,因此,也是制造业中流动性最高的。随着中国国民收入的提高,无论我们怎样推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些低增值制造环节最终仍然要大量地从中国向低成本的、更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是不可改变的长期趋势,我们借助当前的机会,把未来的海外生产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届时就可以在不可避免的产业转移发生之际依然享受到相关利益,虽然损失GDP,但增加GNP。

第四,在长期内,无论是整个“中国制造”还是“广东制造”,都需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关于这一点,目前的谈论已经很多,问题是这些谈论基本上都局限于西方国家创造发明和西方国家生活方式下的商品。如果我们能够让全世界消费者追逐中国生活方式下的商品,我们就在全球分工和收益分配体系中占有天然的优势。而且,这种长久优势又是我们完全有可能去赢得的。因为一个小国即使富裕,其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很不容易成为全世界消费者追逐的潮流,而一个大国收入的持续上升、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必然会引起越来越多外国人对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追逐,这就为我们创造了赢得持久天然优势的机会。

即使在一国之内,发达地区或英雄豪杰辈出之地的生活方式乃至方言,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全国消费者追逐的时尚。原来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湘菜由于湘军崛起而强势跻身全国八大菜系;改革开放后,香港和广东经济的强势令粤菜和粤语走俏全国。在国际之间,我们已经看到,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后,本来土气十足的伐木工人粗布衬衣居然成为巴黎摩登少年的时尚;也看到日本经济崛起令日本料理成为各国消费者心目中高雅饮食的代名词。既然中国在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眼里确立了国势蒸蒸日上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去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呢?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广东危机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粤来粤美”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危机来袭/等
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