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伶
(太原迎泽红伶诊所,山西 太原 030001)
2008年-2009年我诊所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3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68例病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符合1984年全国眼底病学组分期单纯型标准(二型六期),同时排除青光眼、白内障、高血压眼底病变及黄斑变性。所有病例近3个月未服用任何改善循环药物,68例患者依经济承受能力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68眼,男19例,女15例;年龄45岁~70岁;糖尿病史4年~20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21眼(有视力障碍者3人),Ⅱ期28眼(有视力障碍者7人),Ⅲ期19眼 (有视力障碍者9人)。治疗组33例63眼,男18例,女15例;年龄44岁~72岁;糖尿病史3年~2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期20眼(其中有视力障碍者2人),Ⅱ期26眼(有视力障碍者5人),Ⅲ期17眼(有视力障碍者9人)。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给予严格而有效的降糖及降压治疗。治疗组给予羟苯磺酸钙,500 mg/次,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3片/次,每日3次,口服,均连续用药4个月。治疗前后常规散瞳检查眼底。
视网膜病变改变:显效:微血管瘤减少5个以上,眼底出血渗出吸收;有效:微血管瘤减少3个以上,眼底出血渗出部分吸收;无效:眼底检查无明显改善。视力改变:显效:视物模糊消失,视力提高两行以上;有效:视物模糊消失,视力提高小于两行;无效:视物模糊减轻,视力检查无提高。
3.2.1 两组病例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改变情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显效30眼,有效19眼,无效14眼,总有效率达77.78%;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4眼,有效19眼,无效35眼,总有效率48.53%。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改变情况比较 [例(%)]
3.2.2 两组病例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87.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47.3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后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男女均可发病,其患病率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逐年增加。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在中国普通成年人群中高度流行[1],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不断增长。据统计占糖尿病总数90%以上的2型糖尿病病人诊断时即有15%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10年病程者视网膜病变达55%,15年以上病程者达70%[2]。早期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出血、水肿、微血管瘤、渗出等背景性改变,晚期则出现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病变,此期往往病变不可逆,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微循环内微血管病变伴血栓形成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理学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是一种血管保护剂,对导致DR的毛细血管高通透性、全血和血浆的高黏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能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稳定血-视网膜屏障,降低视网膜血管的高渗透性和毛细血管脆性[3],从而对单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力、眼底微血管瘤、眼底出血、眼底渗出具有稳定和改善作用,进而延缓DR进展。
复方丹参片是由中药丹参、三七及冰片所组成,其中丹参的有效成分水溶性丹参素,可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降低全血黏度、降低血脂[4],从而起到扩张动脉、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通过以上68例DR非增殖型患者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及复方丹参片的疗效观察,治疗组无论在改善眼底症状(总有效率77.78%)还是视力障碍方面(总有效率87.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8.53%及47.37%),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DR的有效性。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两种药物安全性均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病程长、发病缓慢而不易被发现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晚期治疗效果差,最终导致患者失明。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挽救视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研究证明,若在确诊糖尿病后尚未发生临床可见的视网膜病变时即开始预防性服用羟苯磺酸钙,能更有效地预防和延缓DR病程的进展。所以在糖尿病病人中,羟苯磺酸钙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Yang S H,Dou K F,Song W J.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25):2 425-2 426.
[2]姚毅,赵军平.糖尿病眼底病防治指南[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2(1):2.
[3]李峻,田浩明.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系统评价[J].循证医学,2008,13(1):1.
[4]唐仕波.眼科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